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松粳9号采取几种育苗方式及播量的试验,对10个处理的苗高、叶龄、茎基宽、第一叶鞘高、单株白根数、百株地上干重等秧苗素质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新基质(稻壳)育苗、钵体育苗与播量300g、400g是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较好的育苗方式。
【关键词】秧苗;育苗方式;播量;秧苗素质
“秧好半年禾”,优良的秧苗素质是水稻高产丰收的决定性因素[1],而选择合理水稻育苗方式是水稻取得良好的秧苗素质的关键,播种量的选择对培育壮秧也很关键,太密或太稀都会对秧苗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育苗方式以及播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确定最佳的育苗方式及播量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以近几年在生产中年平均推广面积超过百万亩的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
1.2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在交通方便、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试验地进行,试验总占地面积为200㎡。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顺序排列,不设重复。设处理10个,每个处理20㎡,分别是:新基质(稻壳)育苗、钵体盘育苗、塑料底膜育苗、膨化砂育苗、6个不同播量分别是每平方米200g、300g、400g、500g(CK)、600g、800g。其中播量500g为当地农民的播种量,我们将其当做对照,其他处理与其进行对比。新基质、塑料底膜、膨化砂育苗的播量定在500g,钵体育苗播量定在每穴2-3苗。试验时期与当地(五常市)生产接近,2010年试验为4月20日播种,5月22日插秧。
1.4田间试验调查
5月20日(插秧前2天)每个处理取秧苗100株对其株高、叶龄、白根根数、第一叶鞘高度、茎基宽等秧苗素质进行调查。插秧后,随机取10穴对其返青时期及插秧后15天分蘖数量进行调查。
2.结果与分析
表1 不同处理的秧苗性状
2.1不同处理对秧苗苗高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钵体盘育苗苗高较其他处理高,膨化砂苗高最矮,但各个处理苗高差距不大。
2.2不同处理对秧苗叶龄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前7个处理秧龄都在3.2叶以上,较对照大。以播量200g、400g和新基质育苗排在前三,随着播量的增加,秧龄呈明显下降趋势。
2.3不同处理对秧苗茎基宽的影响(10株茎基宽)
随着茎基宽度的增大,秧苗茎基横切面大维管束数增多,主茎带孽数及根系量增多,移栽后成穗高,一次枝梗数增多,相应的穗总粒数、实粒数也增多而获得高产[2]从表1可以看出,播量在200g处理中,秧苗茎基宽最宽,达到了3.12cm,新基质其次,播量400g排第三,钵体育苗、地膜育苗、播量300g也都较对照茎基宽宽。可以看出,随着播量的增加秧苗茎基宽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随播量增加秧苗越来越细。
2.4不同处理的第一叶鞘高度
叶龄3.1-3.5的中苗,第二叶为功能叶,要使秧苗移入本田后返青快,分蘖早,必须保证第二叶的质量[3]。若使第二叶控制在合适长度,并且叶片不披垂,第一叶鞘高应控制在3cm左右[4]。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叶鞘高度最接近3cm的有,新基质、钵体盘、播量300g、400g,显然对照与3cm接近程度差。
2.5不同处理的单株白根数数量比较
秧苗白根数多,说明秧苗长势良好,发育健壮,插秧后返青快。从表1可以看出,膨化砂育苗的白根数最多,达到了20个,前7个处理,白根数都达到了15个以上,较对照多。
2.6不同处理秧苗地上干重比较
本试验以百株为单位测量,播量200g百株地上干重为3.94g最高,新基质、钵体、底膜、播量300g、400g都较对照干重要高。
2.7插秧后返青时间比较
图1 各个处理插秧后返青所需天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钵体盘育苗返青时间最短,只需要3天,而对照需要7天。新基质、播量200g、300g、400g返青时间分别为4天、5天、6天、6天均较对照时间短。
2.8插秧后15天分蘖数量比较
图2 插秧后15天分蘖数量
从图2可以看出,对照500g在插秧后15天的分蘖是6个,而播量200g、400g达到了10个,新基质、钵体盘、播量300均较对照分蘖数量多。
3.讨论
近些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水稻价格不断升高,农民收入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大部分农民有了一种满足感,产生了惰性,这对水稻育苗新方式的推广是很不利的。通过本试验对育苗方式及播量的讨论,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并不是新的育苗方式都值得我们推广,比如膨化砂育苗,虽然其根系很发达,但决定秧苗素质并不仅仅是这一个因素;也并不是播量越稀秧苗素质就越好,播量太少,其第一叶鞘高度达不到最适宜生长发育的高度,因此我们得出新基质(稻壳)育苗、钵体育苗与播量300、400g是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较好的育苗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翅成,杨荣萍,阎立春.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攻关技术总结[J].现代化农业,2006,(6):37-39.
[2]严建丽,龚立强,等.秧苗茎基宽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关系,2001,(1):30-31.
[3]韦峻峰,董云舰,等.影响水稻旱育壮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6,(6):11.
[4]付久才.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32-34.
【关键词】秧苗;育苗方式;播量;秧苗素质
“秧好半年禾”,优良的秧苗素质是水稻高产丰收的决定性因素[1],而选择合理水稻育苗方式是水稻取得良好的秧苗素质的关键,播种量的选择对培育壮秧也很关键,太密或太稀都会对秧苗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育苗方式以及播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确定最佳的育苗方式及播量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以近几年在生产中年平均推广面积超过百万亩的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
1.2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在交通方便、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试验地进行,试验总占地面积为200㎡。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顺序排列,不设重复。设处理10个,每个处理20㎡,分别是:新基质(稻壳)育苗、钵体盘育苗、塑料底膜育苗、膨化砂育苗、6个不同播量分别是每平方米200g、300g、400g、500g(CK)、600g、800g。其中播量500g为当地农民的播种量,我们将其当做对照,其他处理与其进行对比。新基质、塑料底膜、膨化砂育苗的播量定在500g,钵体育苗播量定在每穴2-3苗。试验时期与当地(五常市)生产接近,2010年试验为4月20日播种,5月22日插秧。
1.4田间试验调查
5月20日(插秧前2天)每个处理取秧苗100株对其株高、叶龄、白根根数、第一叶鞘高度、茎基宽等秧苗素质进行调查。插秧后,随机取10穴对其返青时期及插秧后15天分蘖数量进行调查。
2.结果与分析
表1 不同处理的秧苗性状
2.1不同处理对秧苗苗高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钵体盘育苗苗高较其他处理高,膨化砂苗高最矮,但各个处理苗高差距不大。
2.2不同处理对秧苗叶龄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前7个处理秧龄都在3.2叶以上,较对照大。以播量200g、400g和新基质育苗排在前三,随着播量的增加,秧龄呈明显下降趋势。
2.3不同处理对秧苗茎基宽的影响(10株茎基宽)
随着茎基宽度的增大,秧苗茎基横切面大维管束数增多,主茎带孽数及根系量增多,移栽后成穗高,一次枝梗数增多,相应的穗总粒数、实粒数也增多而获得高产[2]从表1可以看出,播量在200g处理中,秧苗茎基宽最宽,达到了3.12cm,新基质其次,播量400g排第三,钵体育苗、地膜育苗、播量300g也都较对照茎基宽宽。可以看出,随着播量的增加秧苗茎基宽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随播量增加秧苗越来越细。
2.4不同处理的第一叶鞘高度
叶龄3.1-3.5的中苗,第二叶为功能叶,要使秧苗移入本田后返青快,分蘖早,必须保证第二叶的质量[3]。若使第二叶控制在合适长度,并且叶片不披垂,第一叶鞘高应控制在3cm左右[4]。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叶鞘高度最接近3cm的有,新基质、钵体盘、播量300g、400g,显然对照与3cm接近程度差。
2.5不同处理的单株白根数数量比较
秧苗白根数多,说明秧苗长势良好,发育健壮,插秧后返青快。从表1可以看出,膨化砂育苗的白根数最多,达到了20个,前7个处理,白根数都达到了15个以上,较对照多。
2.6不同处理秧苗地上干重比较
本试验以百株为单位测量,播量200g百株地上干重为3.94g最高,新基质、钵体、底膜、播量300g、400g都较对照干重要高。
2.7插秧后返青时间比较
图1 各个处理插秧后返青所需天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钵体盘育苗返青时间最短,只需要3天,而对照需要7天。新基质、播量200g、300g、400g返青时间分别为4天、5天、6天、6天均较对照时间短。
2.8插秧后15天分蘖数量比较
图2 插秧后15天分蘖数量
从图2可以看出,对照500g在插秧后15天的分蘖是6个,而播量200g、400g达到了10个,新基质、钵体盘、播量300均较对照分蘖数量多。
3.讨论
近些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水稻价格不断升高,农民收入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大部分农民有了一种满足感,产生了惰性,这对水稻育苗新方式的推广是很不利的。通过本试验对育苗方式及播量的讨论,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并不是新的育苗方式都值得我们推广,比如膨化砂育苗,虽然其根系很发达,但决定秧苗素质并不仅仅是这一个因素;也并不是播量越稀秧苗素质就越好,播量太少,其第一叶鞘高度达不到最适宜生长发育的高度,因此我们得出新基质(稻壳)育苗、钵体育苗与播量300、400g是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较好的育苗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翅成,杨荣萍,阎立春.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攻关技术总结[J].现代化农业,2006,(6):37-39.
[2]严建丽,龚立强,等.秧苗茎基宽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关系,2001,(1):30-31.
[3]韦峻峰,董云舰,等.影响水稻旱育壮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6,(6):11.
[4]付久才.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