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一根羽毛的平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bao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人们总是觉得泰山之事及其重要,鸿毛之事却微乎其微。所以很少有人会注意一些细枝末节。其实,细节恰恰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细节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是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数学中的细节可以从0到无穷大,让我们从0做起,1就是1,2就是2,心中有一万,着眼“1 1”,才能创造出人生财富和价值。细节不是空喊出来的,细节就是一种积累的经验和习惯。从细节入手,巧妙加工,更有利于教材内容内涵的呈现,促使学生经历应有的数学思考,还数学课堂一分充实、一分精彩。
  《图形的周长》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上的内容,其中没有把周长的认识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联系在一起学习,侧重图形周长的深层剖析。教材安排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认识周长,并安排了描一描、画一画、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先让学生通过描各种图形的边线感知“一周”,再让学生借助学具画出四边形、五边形等封闭图形,明确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之后又让学生找身边事物的周长摸一摸、量一量,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最后在练习中设计了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以求达到概念的巩固和灵活应用。安排这样一系列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操作中,在大胆猜想、推测、交流中充分体验感受“图形周长”的含义,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一、细致的动态演示,让抽象的概念贴近儿童的形象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论精神指引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怎样让探究材料的呈现有利于学生体验新知,这是学生课堂教学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节课出示课题后,先提问:“怎么理解‘周长’这两个字的意思?”学生回答道:“周长是指一周的长度。”再问:“怎样才算‘一周’呢?”学生还是显得欲说不能。因为,通过开始观看“蚂蚁赛跑”,学生只是初步感知到“周长”,之后的讨论也仅限于哪只蚂蚁跑完了一周,哪只蚂蚁耍赖,并没有关注到“一周”的形成过程,也就无从体会“一周”的具体含义。这时,我说:“我们来看看刚才这只黑蚂蚁是怎样跑完树叶的一周的。”接着,课件演示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跑了一半左右时,我摁动鼠标停止画面,问:“一周了吗?”学生很明确地回答:“不是。”于是我让黑蚂蚁继续跑,到边线的转弯外时,又停止画面,问:“到了吗?”学生忙不迭地摇头:“不行。”我让黑蚂蚁再跑下去,快到终点时,再一次追问:“现在到了吗?”学生回答:“还没有!”我故作疑惑地问:“那要跑到哪里才算一周呀?”学生迫不及待地说:“要回到原来起跑的地方。”通过这样“漫长”的“重体验”,我再问:“现在,谁能说说怎样才算一周?”學生很积极,把手举得老高。“一周必须是紧紧绕着树叶的边跑,要跑完一圈。”,“一周是要从一点出发,再回到这个点的。”“一周必须是首尾相接的”,“一周必须是封闭的”……
  课件的动态演示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看得见的数学事实,但如果呈现的只是一晃而过的画面,将无异静态的文本传递,则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只能被动地理解画面意思,对新知的体验也只能是浅尝辄止的。如果用多媒体进行随机回放,则能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有利于他们主动真实地感受新的数学概念。因此,上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一周”的含义,我做了“三跑三停”的细节处理,直观、生动、形象的“慢镜头”加上老师的一声声追问,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一周”的概念从生活中的模糊感知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当我再问及“究竟怎样才算一周”时,学生不再像原先那样想说又说不出来了,大家都把手举得老高,热切地盼望得到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充满了来自学生感受深刻的自然表达。这样的处理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的内化过程,原本生硬的教材内容有效地实现了软着陆,并为后续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增设细致的剖析,从现实学习活动到思维目标的提升
  任何数学概念的形成、发展、生成,都经历了数学家无数的观察、分析、猜测、实验、判断、优化等一系列数学思维活动。由此可见,即使是静态的数学概念,其必沉淀下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考。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停留于对数学概念的被动认知、理解和传递上,那么内涵于“冰冷的美丽”背后这些“火热的思考”将无法为学生所触及、所分享。
  本课教材中对“图形的周长”是这样定义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如果满足于这句话的浅层含义,则大可不必大费周章地安排那么多活动,早早出示让学生去记好了。仔细研究教材中描边线、画封闭图形的目的,这些探究活动是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一定的数学思考,达到对概念的深层理解。于是,我在得出概念前增设了细致剖析“图形的一周具体指什么”的环节。先是在反馈讨论同学描出的封闭图形时,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图形“一周”的具体所指,如:××同学描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是长方形的周长。)你是怎样描出长方形的周长的?(用铅笔比画刚才描的过程。)这样,你一共描了几条线段?(4条线段。)那么说明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这(四条线段的总长度。)××同学描的又是什么图形的周长?(星形的周长。)老师看你刚才描得很用心,有没有留意自己一共描了几条边?(10条边。)你能说说星形的周长具体指什么吗?(10条边的长。)(星形的周长是指10条边的总长度。)××同学描的是圆的周长,谁能说出圆形的周长具体指什么?(圆的周长是指1条曲线的总长度。)
  这样,学生在描周长的基础上对每个图形的一周进行了分割、整合,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数学思考,从而体会到“一周”的真实内涵。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出示几个稍复杂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理解说说它们的周长具体指什么,学生自然滔滔不绝。
  在这样的深层剖析下,学生的思维伴随着观察一步步走向深入,逐渐认识到事物现象后面的本质,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客观事物的敏锐性得到进一步锻炼,同时,学生思维活动的概括性随着不断地表达逐步趋向完善,从而使教材中原本简单抽象的下句话变得充实、生动起来:图形的周长可以是指几条线段的总长度,可以是指几条曲线的总长度,也可以是指几条线段和几条曲线的总长度。   三、在游戏中学习,实现课堂内外的统一
  活动教学理论认为:“活动”与“发展”是教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是“活动”的根本目的。在教学《图形的周长》之前,學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为测量周长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我认为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长方形的周长,在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同时,回忆长方形的特征,学会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
  跟预期的一样,测量图形的周长时,我就三角形、长方形、星形三种图形让学生作选择时,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长方形。他们最熟悉长方形,而且看起来长方形周长的测量也最简单,因为星形有较多条数的边,三角的测量需要把尺子斜着量。据此我展开了以下教学:
  师:思考你所喜欢的图形,怎样才能测出它的周长?
  学生活动之后再进行操作反馈。
  师:谁来说说你测了什么图形的周长?怎么测的?
  生1:我测量了长方形的周长,先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算出了它的周长。
  师:很好,长方形的周长正是这四条边的总长度。你们都是这样测的吗?
  生2:我也测了长方形的周长,可是更简单,先量出长和宽,再相加乘2。
  师:你测量了几次?
  生2:两次。
  师:大家说说看,长方形不是有四条边吗?为什么测量两次就好了?
  生3:因为长方形两条长是一样长的,两条宽也是一样长的。
  师:由此可见,长方形周长的测量只要怎样做就可以?
  生4:先分别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长加宽的和乘2就能求出它的周长。
  师:老师刚才发现很少同学测量星形的周长,它有那么多边,是不是很麻烦?
  生:不麻烦。
  生:我刚开始是一条边一条边地量,后来发现每条边都是一样长的,所以其实只要测一次再乘10就行。
  ……
  到此,学生的创新意识完全被唤醒,在得出优化的测量方法以后,思维变得敏捷起来,知道要从不同角度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技巧,再到讨论图形周长的测量,即便需要转换策略,回答也不迟缓,问题解决势如破竹。
  课堂中的顺利和精彩源于课前预设的精细,我没有忘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实践,没有忘记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他们的思考过程,所以促成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促成了教材内容在真正意义上的延伸和发展。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无论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我们在数学中要注重细节,教出精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后勤管理同样如此。如何降低后勤工作的繁琐性,发挥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是后勤管理者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后勤管理者借助于网络管理平台,引入先进的科技与管理模式,在后勤管理方面寻求突破,以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现代网络平台的优势就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它是一个具有较大规模、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体系改变着人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更使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这在职业中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职业中学有效开展作文教学活动呢?作者经过多年作文教学实践,结合职高学生的学习现状,总结出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职业中学 作文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一、职业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难教,是大家公认的,对职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传统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一、研究缘起  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体系就课程评价而言,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的作用和评价的社会选拔功能,但对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重视不够,评价方式和技术比较单调。改革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十余年,但“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阴影依然笼罩我国基础教育。我们不得不再一次面对一个老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究竟是选拔,还是发展?素质教育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语文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課程具有工具和人文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将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重点突出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课堂教学环节入手探索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只有让学生不断接触语言,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享受情感的熏陶与思想的启迪,凸显人文性。翻开学生课本,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插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蕴涵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可低年段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理性思维能力弱,所以即使面对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粗略地感受了文本美妙的插图、朗朗上口的文字后
摘 要: 等差数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列之一,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作者认为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可以赋予其生动、鲜活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体会探索与探究的乐趣。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关注学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发展。  关键词: 等差数列求和 教学设想 教学
物体仅在重力场中的运动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运动,但在解答质量不可忽略的带电物体在匀强电场中运动、能量问题时,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物体的运动分解成沿重力和电场力方向的两个分运动,同时研究这两种场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然后根据要求解答有关问题。用该种方法处理一些电场问题时,显得繁琐。此时,若能将重力场与电场合二为一,用一个全新的“复合场”(可形象称之为“等效重力场”)代替,就会显得简洁,而且便于理解。同时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作者通过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首先介绍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背景和重要性,其次分析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最后针对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写作教学 基本策略  1.引言  英语写作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英语写作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和文章组
摘 要: 考试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性评价是目前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主要方面。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本文以具体的实践为基础对此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形成性评价 教学改革 考试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审视当今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仍普遍保持应试教育的传统,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