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生的学习行为常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学习动机、良好意志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等等,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把它们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动机 意志品质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与能力以外的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一切心理因素。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师生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沟通过程。一个人的学习行为常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自信、坚强、恒心、好习惯等积极因素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果;反之,意志薄弱、学习习惯差、沮丧、厌恶等消极因素则会使学习失去兴趣,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动力、定型、补偿等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
1.学习动机不正,学习难以持续
动机是学习需要的具体体现,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头脑里的反映,它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对学生的学习起推动作用。笔者曾在所任课班级中作过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因为从初中开始学校对生物课大都不够重视,无非就是应付初中结业考试,中考成绩较容易达标,到了高中,生物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最少,于是学生认为生物课不重要,学习生物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也就不能成为他们主动而持久的活动。
2.端正学习动机,培养树立自信
正确的动机是学好生物的内部原因和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受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及其自身其它的心理条件的制约,存在各种差异性,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把参加其它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上来,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现有学习动机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更充分地发挥动机的动力作用。自信是学好生物的前提。学生有了自信心,学习上就有持之以恒,善思创新的性格。反之,就会缺乏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久而久之会渐滋暗长地形成“我不行,我无能”的不良心态。
3.通过生物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也就有了动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须靠对生物内在价值的挖掘、靠教师对生物与教育的深刻理解后,通过教学技巧与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无穷魅力,让他们欣赏到生物领域中生物世界之美丽,学生具备了求知欲,也就具备了学习生物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1.意志薄弱,承挫力差
不少高中学生的恒心、毅力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自制力差,学习仅凭一时的热情、兴趣和冲动,易受波动的情绪、热闹的环境和别人的影响而改变即定目标,“常立志,而不常立志”是常有的现象。有些学生因为目标过高,一时难以实现,找不到成就感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的意志和信心,久而久之,便放弃了对学习的努力,对理想的追求
2.毅力和恒心是学好生物的保证
意志的最突出特点有二,一是目的性,二是克服困难。它在智力与能力中,既能促使认识更加具有目的性,以能排除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的干扰,不断地调节、支配学生的行为指向预定的目的。教师要教育学生要耐得住扳凳上的冰凉,台灯前的寂寞。
缺乏毅力是成绩差生的致命弱点,他们平时畏于作业,碍于考试,面对学习目标,不是顾虑重重畏缩不前,就是破罐子破摔抱无所谓的态度。所以生物教师应该把增强学生毅力的重点放在差生身上,帮助他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循序渐进,落实行动;教育他们“勤能补拙”“笨鸟先飞”;鼓励他们正视失败,从小事做起,树立“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自信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勇气和毅力。“学贵于恒”,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把生物课学好。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不少高中生学习依赖性还很强,自主学习能力差,往往只是课堂听课,课后练习敷衍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光靠死记硬背;有的学生不善于迁移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课前培养学生自觉预习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以阅读、概括复述、撰写小论文、主题演讲为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能力。对有些问题,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为捍卫自己的观点辩护时就会发现别人的问题和暴露自己的缺陷,并在不知不觉培养和增强了学习、归纳、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先经过独立思考发现和暴露了不足之处,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互动等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4.注重反思,培养学生知识构建的能力
反思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反思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反思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对解题的反思。反思活动进行的深度和广度能反映自我调节进行的强弱,在反思过程中,不但使认知能力得到实际的锻炼和提高,而且通过反思后的总结提高可以使原认知能力得到补充、丰富和完善。反思的问题应该是经过选择的,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而不是缺乏应有价值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
兴趣是一种同愉快的情绪、情感相联系的认知倾向和活动倾向,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伴随着快乐、欢喜和满意的情绪体验。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带来直接的成效。
2.教师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师生良好的课堂互动
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从仪容仪表到语言的使用,向课堂传递出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习的信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便发挥他们的潜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照顾所有知识层面的学生,设立不同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不停地思考,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努力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为课堂活动标准”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爱、鼓励、宽容学生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鼓励,特别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善于发觉学生的喜怒哀乐,把他们的事情当作我们自己的事情来看待。
总而言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因素。因此,在抓智力因素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攻坚克难的良好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动机 意志品质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与能力以外的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一切心理因素。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师生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沟通过程。一个人的学习行为常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自信、坚强、恒心、好习惯等积极因素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果;反之,意志薄弱、学习习惯差、沮丧、厌恶等消极因素则会使学习失去兴趣,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动力、定型、补偿等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
1.学习动机不正,学习难以持续
动机是学习需要的具体体现,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头脑里的反映,它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对学生的学习起推动作用。笔者曾在所任课班级中作过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因为从初中开始学校对生物课大都不够重视,无非就是应付初中结业考试,中考成绩较容易达标,到了高中,生物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最少,于是学生认为生物课不重要,学习生物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也就不能成为他们主动而持久的活动。
2.端正学习动机,培养树立自信
正确的动机是学好生物的内部原因和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受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及其自身其它的心理条件的制约,存在各种差异性,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把参加其它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上来,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现有学习动机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更充分地发挥动机的动力作用。自信是学好生物的前提。学生有了自信心,学习上就有持之以恒,善思创新的性格。反之,就会缺乏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久而久之会渐滋暗长地形成“我不行,我无能”的不良心态。
3.通过生物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也就有了动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须靠对生物内在价值的挖掘、靠教师对生物与教育的深刻理解后,通过教学技巧与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无穷魅力,让他们欣赏到生物领域中生物世界之美丽,学生具备了求知欲,也就具备了学习生物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1.意志薄弱,承挫力差
不少高中学生的恒心、毅力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自制力差,学习仅凭一时的热情、兴趣和冲动,易受波动的情绪、热闹的环境和别人的影响而改变即定目标,“常立志,而不常立志”是常有的现象。有些学生因为目标过高,一时难以实现,找不到成就感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的意志和信心,久而久之,便放弃了对学习的努力,对理想的追求
2.毅力和恒心是学好生物的保证
意志的最突出特点有二,一是目的性,二是克服困难。它在智力与能力中,既能促使认识更加具有目的性,以能排除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的干扰,不断地调节、支配学生的行为指向预定的目的。教师要教育学生要耐得住扳凳上的冰凉,台灯前的寂寞。
缺乏毅力是成绩差生的致命弱点,他们平时畏于作业,碍于考试,面对学习目标,不是顾虑重重畏缩不前,就是破罐子破摔抱无所谓的态度。所以生物教师应该把增强学生毅力的重点放在差生身上,帮助他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循序渐进,落实行动;教育他们“勤能补拙”“笨鸟先飞”;鼓励他们正视失败,从小事做起,树立“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自信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勇气和毅力。“学贵于恒”,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把生物课学好。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不少高中生学习依赖性还很强,自主学习能力差,往往只是课堂听课,课后练习敷衍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光靠死记硬背;有的学生不善于迁移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课前培养学生自觉预习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以阅读、概括复述、撰写小论文、主题演讲为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能力。对有些问题,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为捍卫自己的观点辩护时就会发现别人的问题和暴露自己的缺陷,并在不知不觉培养和增强了学习、归纳、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先经过独立思考发现和暴露了不足之处,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互动等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4.注重反思,培养学生知识构建的能力
反思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反思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反思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对解题的反思。反思活动进行的深度和广度能反映自我调节进行的强弱,在反思过程中,不但使认知能力得到实际的锻炼和提高,而且通过反思后的总结提高可以使原认知能力得到补充、丰富和完善。反思的问题应该是经过选择的,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而不是缺乏应有价值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
兴趣是一种同愉快的情绪、情感相联系的认知倾向和活动倾向,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伴随着快乐、欢喜和满意的情绪体验。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带来直接的成效。
2.教师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师生良好的课堂互动
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从仪容仪表到语言的使用,向课堂传递出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习的信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便发挥他们的潜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照顾所有知识层面的学生,设立不同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不停地思考,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努力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为课堂活动标准”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爱、鼓励、宽容学生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鼓励,特别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善于发觉学生的喜怒哀乐,把他们的事情当作我们自己的事情来看待。
总而言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因素。因此,在抓智力因素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攻坚克难的良好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