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科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这些年来,语文教学中强化了智力开发、能力培养,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仍然是薄弱环节,这有碍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概念。正如前一章所述,时人皆认为智力因素主要指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心理能力。那么,何谓非智力因素呢?从广义讲,凡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都可称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讲,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气质与性格、动机与兴趣、习惯与意志、情绪与情感等心理品质。古今中外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诗人、教育工作者,除了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外,还因为他们具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因此,“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就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式。
  
  二、语文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语文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一方面语文教育对非智力因素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又可促进学生语文智能的发展。
  (一)语文教育对非智力因素的依赖
  从大面积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证明,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学生都为数不多,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素质都属于中等。所以对一般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
  《西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有一次,孙行者听祖师讲道,祖师的口才很好,孙行者听得眉飞色舞,禁不住抓肋挠耳起来。这种聚精会神的状况,正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课堂效果。这种课堂气氛反过来又会鼓舞教师,使师生情感高度融洽,自然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祖师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因而使行者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这正是非智力因素发生了作用。以“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为例。璧玉为何如此珍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情趣盎然地描述了“蒲和献玉”的故事,学生一下明白了和氏璧确是稀世之宝!自然关心其命运,从而激发了听课的兴趣,自然会在兴趣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下,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育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作家把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事物,按照文学创作有规律地加以选择、概括、加工、提高,创造出各种优美的意境,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形象,写成各类体裁的文章。一旦选为语文教材,只要教学得法,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会促使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读懂了《雪浪花》,就会受到老泰山坚韧意志的鼓舞;懂得了《茶花赋》的结构,就会引起对散文构思的兴趣;在熟悉《荔枝蜜》的表现方法的同时,也受到其中的情感陶冶;在品味《荷塘月色》的语言美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朱自清那特有的气质的影响……这一切,正好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语文教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掘教材中各种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为例,课本图文并茂,教学时,若能放大插图,指出作者用雨鞋、雨伞等多样东西写出别里科夫“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企图将整个的人都装进套子里。不会绘图的老师,只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那样一幅荒诞的肖像图,也会禁不住棒腹大笑的。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者进而导思,这个人物在想些什么呢?此时,非智力因素就起着促使学生集中思想、寻求答案的作用,就会很容易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别里科夫竭力把他的想法也藏在套子里。知识的获得又会使非智力因素更加活跃起来,学生会兴趣浓郁地想到很多问题,别里科夫仅仅是一个逃避现实、消极遁世的可怜虫吗?这个让人厌恶的形象说明了什么呢?在今天的时代,还有这样的怪胎吗?在我的周围还有没有类似的人物呢?……这样学习,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从内心会油然而生对“套中人”的厌恶之情,久而久之还会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促使了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
  
  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基础
  
  下面,试据心理学原理,从非认知因素与个性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语文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等三个方面来阐明问题。
  (一)非认知因素与个性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即非认知因素。学生的心理品质有许多结构成分,除了作为智慧本身的智力成分外,还有心理过程及心理特征的非智力成分。如动机、态度、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以及独立自主的性格,这和语文教学与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二)非智力因素的复杂性与系统性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广泛而又复杂的系统,它与智力系统紧密联系,相辅相承,构成个体健全、完整的心理体系。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实现语文的信息处理、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这个多层次的大系统中,属于起着发动、维持、引导和调整作用的子系统。非智力因素直接参予语文教学中的听、读、说、写活动,并决定着这些活动的方向与结果,而且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学生一定的智力认识为起点,又以智力过程的效果为终结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有知识的传授与接受。而缺乏正确的动机与意志,那么语文学习的心理活动过程就会严重受阻,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学校或家中总是感到心理愉快、充实,就能增加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思爱辨,从而收到好的效果。反之,学生情绪低落,态度消沉,思想集中不起来,即便长时期学习,效果也不会好。例如有的学生畏惧写议论文,教师如果一味指责,学生就可能完全丧失了信心;反之,若能热情地鼓舞,循循善导,则会激发其兴趣,增强其信心,议论文的写作水平终于不断得到提高。
  世界先进教育理论提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得到最充分最和谐的发展。我国语文教育的实践,也正在不断深化这方面的认识。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在学生的眼中语文学习总是枯燥无味,谈不上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和积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过去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所以要改变这个状态,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把课堂变成学堂,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阵地。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巧设情景,激
期刊
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经典文本,调动学生的吟诵诗词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读、敢读、肯读、乐读、会读,读而思、思而疑、疑而悟。要达到这些目的,并非靠神来之功,如何指导学生吟诵古诗词,怎样更好的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呢?  一、立足课堂,加强古诗教学的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的主渠道。要掌握古诗积累的方法,课堂学习和方法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在语文教师中开展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通
期刊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该文在语音、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以及修辞格的运用上都有许多值得品味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单就文中的例子看看老舍先生在词语锤炼和句子选用方面所下的功夫。  一、词语的锤炼  (一)动词的锤炼  本文使用的动词既富于变化,又准确传神。比如:同样是雪,落在树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则是“露”,既符合各自特点,又避免了用词的重复。特别是“卧”字
期刊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解题方法:分析表达技巧,就是
期刊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就近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向各位考生介绍一些快速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是以词语、短语、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审题立意。  1.重心法  即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偏正式题目
期刊
2011年高校招生录取各个批次如何安排,每个批次包含哪些学校?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科提前批A包括院校进行专业校考的艺术类本科专业(不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的本科专业),本科一批院校使用我省艺术联考成绩录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本科一批院校的普通体育专业,其他提前批院校(含军队、公安、司法等类)中使用本科一批线录取的本科专业、本硕博连读专业以及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列入该
期刊
从2011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从今年起,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省级优秀学生不再享有加分优惠。  河北省将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即2014年参加高考考生)开始,对部分高考优惠加分项目进行调整和清理。  对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经省专项测试认定合格的应届高中学校毕业考生,由原来的在考生统考成绩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语文课改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又有何特点和意义呢?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语文活动课。首先它具有探究性。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根据这一点,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利用阅报、收看电视新闻等方式,每人每天记录一条当天的国内外大事,
期刊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名为“我有一个梦想”,其中包括了恩格斯撰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极富思想魅力和人文精神的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想不仅要根据其本身的语文因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特色和语言风格,还要让学生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及其伟大精神,进一步激发他们奋发有为,创立事业。这既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从书本上能够轻
期刊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在“读懂”上,很少从“写”的角度去挖掘利用。笔者认为,也不妨适当挖掘利用文言文的写作教学资源。  一、挖掘文言文写作教学资源的意义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的理解,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处理教材。  尽管教材编写者在文言文阅读的处理上,更多是从“读”的角度去设计,但有的单元提示和练习题本来就含有指导写作的因子,它有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