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树人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且得到广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而道德与法治作为旨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学科,也应将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作为重要的教育思想贯彻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优良品质。基于此,本文针对在立德树人思想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解读教材;创新模式;链接生活
对于处于叛逆期且不愿服从他人管教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全面指导和有效指点。而将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思想贯彻到教学中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以及道德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深入探究在立德树人思想指导下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感受知识魅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成长为品行兼优、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全面解读教材,深挖德育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知识内容相对繁多、复杂的学科,教师有时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省去一些非重点的教学内容,诸如德育方面的、在考试中很少涉及的知识,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方面的知识不重要而没有过多关注。这对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全面、深入解读来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思想以及对学生品质发展有益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渗透,从而充分展现自身的德育教育价值和意义。
例如,以“生命可以永恒吗”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自然发展规律,感受生命的独特、短暂以及不可逆。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授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对本课蕴含的丰富德育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即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和情怀,使之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在遇到挫折、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如此,便将蕴含于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充分挖掘了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时刻受到德育思想的感化,促进了德育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创新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德育体验
合理、恰当的德育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引导和感化,而不好的教育方式则会导致学生误入歧途现象的产生。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积极采用现如今较为流行且颇具成效的情境法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结合真实的场景更为深刻的感知德育内涵,对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以“建设美丽中国”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相关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我们周边的环境以及环境发展现状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如城市里汽车任意排放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旅游景点随意乱扔垃圾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从而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相比于单纯的文字讲解来说,这种直观画面展示式的教学活动会给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课堂体验。如此,便使德育教育方式得到了改进和更新,促进了学生德育认知水平的提升以及学习体验的优化,德育教学成果也得以不断改进。
三、链接实际生活,丰富学生德育认知
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反映和折射着诸多德育教育元素,是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课外活动载体。而传统将德育教育工作局限在课堂中的做法则过于理论化和片面化,所取得的德育教育效果甚微。鉴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依托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实际生活这一载体进行德育工作的深入拓展,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认知更好地感知德育内涵,使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有益延伸和拓展。
例如,以“青春的情绪”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特征,并知道影响情绪的因素等等,从而学会如何把控自己的情绪。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本身有着容易冲动的特征,他们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难以把控情绪。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不同情况下各自的情绪是怎样的,比如在怎样情况下情绪是兴奋、欣喜的,怎样情况下是愤怒的,以及气愤时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从而在认识到控制情绪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约束自己。如此,便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了起来,丰富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德育认知,促進了更理想德育教育成果的实现。
总之,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符合学科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在顺应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探究开展立德树人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德育与智育的平衡发展及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虞晓波.新课改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5
[2]杨帆.立德树人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0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解读教材;创新模式;链接生活
对于处于叛逆期且不愿服从他人管教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全面指导和有效指点。而将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思想贯彻到教学中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以及道德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深入探究在立德树人思想指导下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感受知识魅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成长为品行兼优、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全面解读教材,深挖德育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知识内容相对繁多、复杂的学科,教师有时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省去一些非重点的教学内容,诸如德育方面的、在考试中很少涉及的知识,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方面的知识不重要而没有过多关注。这对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全面、深入解读来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思想以及对学生品质发展有益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渗透,从而充分展现自身的德育教育价值和意义。
例如,以“生命可以永恒吗”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自然发展规律,感受生命的独特、短暂以及不可逆。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授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对本课蕴含的丰富德育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即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和情怀,使之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在遇到挫折、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如此,便将蕴含于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充分挖掘了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时刻受到德育思想的感化,促进了德育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创新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德育体验
合理、恰当的德育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引导和感化,而不好的教育方式则会导致学生误入歧途现象的产生。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积极采用现如今较为流行且颇具成效的情境法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结合真实的场景更为深刻的感知德育内涵,对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以“建设美丽中国”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相关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我们周边的环境以及环境发展现状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如城市里汽车任意排放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旅游景点随意乱扔垃圾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从而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相比于单纯的文字讲解来说,这种直观画面展示式的教学活动会给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课堂体验。如此,便使德育教育方式得到了改进和更新,促进了学生德育认知水平的提升以及学习体验的优化,德育教学成果也得以不断改进。
三、链接实际生活,丰富学生德育认知
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反映和折射着诸多德育教育元素,是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课外活动载体。而传统将德育教育工作局限在课堂中的做法则过于理论化和片面化,所取得的德育教育效果甚微。鉴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依托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实际生活这一载体进行德育工作的深入拓展,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认知更好地感知德育内涵,使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有益延伸和拓展。
例如,以“青春的情绪”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特征,并知道影响情绪的因素等等,从而学会如何把控自己的情绪。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本身有着容易冲动的特征,他们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难以把控情绪。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不同情况下各自的情绪是怎样的,比如在怎样情况下情绪是兴奋、欣喜的,怎样情况下是愤怒的,以及气愤时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从而在认识到控制情绪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约束自己。如此,便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了起来,丰富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德育认知,促進了更理想德育教育成果的实现。
总之,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符合学科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在顺应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探究开展立德树人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德育与智育的平衡发展及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虞晓波.新课改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5
[2]杨帆.立德树人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