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处理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的摩擦力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擦力的处理,关乎到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下面就摩擦力的处理方式展开讨论,并通过四种方式巧妙展示摩擦力的处理问题.希望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对比,向老师和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使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更加精彩.
  1 减小摩擦力
  实验设计如图1.
  第一,因为摩擦力的存在,使我们在计算物体的合力的时候很不方便,所以采用了一种叫气垫导轨的仪器,来减少摩擦,给学生简单介绍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第二,为了更好的计算合力,我很希望实验中砝码与砝码盘质量的重力刚好可以和绳子拉滑块的合力相等,这样,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就可以很简单的得到物体受到的合力了,可是要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这个想法呢?给学生讲解滑块质量要远大于砝码与砝码盘质量的原因.
  2 平衡摩擦力
  实验设计如图2.
  第一:在未挂塑料桶前,调整垫块,使小车在倾斜轨道上匀速,匀速的状态可以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进行判断.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小车重力的一个分力与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等即平衡摩擦力,以此消除摩擦力的影响,进而简化对小车受到的合力的计算,此时小车的合力就变成了绳子的拉力.第二:再通过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来使小车受到的绳子拉力大小近似等于塑料桶和桶中砝码重力的大小.
  这个实验设计是用滑动摩擦力来充当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力,通过改变物体间的摩擦系数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受到的合力.这个方法非常巧,不仅不用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反而利用了摩擦力.这种设计的巧妙还表现在,不是通过正压力来改变的合力的大小,而是通过摩擦系数,因为一旦通过改变质量来改变摩擦力,就保证不了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了.这个方案是学生设计的,我们看到学生竟然选择改变摩擦系数,来改变合力,这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设计,绝对是一次非常规思维的精彩展现.
  整个实验,采用的仪器是滑块、斜面以及用玻璃板、木板和毛巾不同材料做的平面轨道,我想,即便是在教学设备落后的学校也完全可以开设这种设计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而且测量方便,实验条件保证的也很好.为了使这个实验中的摩擦系数更准确,我们在这种利用摩擦力的设计方案中,又补充了一个专门测量摩擦系数的简单实验,如图5 .
  放置实验中用到的滑块和平板轨道,用拉力F拉动平板轨道,通过弹簧秤测出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再利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和前面已经测出的滑块的质量,求出滑块与不同材料的平板轨道间的摩擦系数.
  通过摩擦力这个视角,我们采用四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了实验中的关键性问题,尤其是后两种方法,完全超越了教材.理论上使我们的实验测量变得更准确,更容易!我想,我们老师在进行实验课前,如果能站在更高的思维角度去看待实验,那么,实验本身也许不再是难点.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会实验的精彩设计之处,他们也会变得更加聪慧,或许你的学生也能和你一起设计出更好的实验方案,而且超越实验本身带给我们的那些智慧!
其他文献
对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有不少同学感到困难,其中分析U、I的变化量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关于电压或电流的函数关系式,再结合数学知识,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将这样的问题分为两种典型情况:第一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关于U的函数关系式;第二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关于I的函数关系式.  1 根据U的变化列出函数关系式  例题1 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的内
一、职中作文教学应当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应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阅读和写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两者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阅读侧重在内容的理解、鉴赏诵读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课标指出:初中物理实验“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
1 什么是物理阅读  阅读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它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件既平凡又伟大的事情.是每个人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第一步,发展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每个人的阅读的方式、习惯和能力都不尽相同,收获也因人而异,有的只是获取一定的信息,而有的可以获得能力的提升.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人阅读的越多,他的能力也就会越强,他获取知识的本领也就越强.但事实上好像并非如此,笔者
“科学探究”是物理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物理课程内容的“科学探究”,就是要强调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强调探究方法的摸索、积累和运用,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探究”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份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其教学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对大量物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伽利略在寻找落体运动规律时,遵循“自然界总是习惯于运用最简单和最容易的手段”的信念,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提出了:物体下落的过程是一个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假说,并巧妙地借用由此假说出发推出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间接验证,从而寻找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  但据物理学史上介绍,伽利略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提出这样的数学模型的.伽利略起先假设的是物体下落的速度与下落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有趣易懂,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要积极探究能
物理电学是物理教学中比较重要而且学生也感觉到很困难的一个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都感觉是一头雾水、似懂非懂,从而更没有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探究来亲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物理电学知识.电学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但是很少有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探索,学生往往认为这些知识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各种读数问题一直是学生们的难题,主要是由于教学仪器的多种多样,且各种读数的规则标准不同,使得同学们极容易混淆.由于没有严格的规范等级读数原则,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对高中生的高考备战已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本文主要阐述各种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1 高中物理常见的仪器分类  1.1 高中物理仪器根据读数原则分类  按不同的读数要求可分为可估读和不可估读两种.不可估读仪器包括:游标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