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r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作为我国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完善,人们对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室资源的作用甚大,结合平时的教学过程,想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课程资源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的功能,又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 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充分利用实验室中废弃的或者学生身边的随手可取的物品和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在磁式电流表内部结构讲解中,我将一直废弃的电流表在学生面前一步步拆开,通过学生观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电流表内部结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探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通过亲身体会教学,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讲解抛体运动时,利用铁架台、输液管、玻璃瓶、量角器,铁杆,几个小球(如图1)组成一个抛体运动演示仪器,通过水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抛体运动模型,同时通过当场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抛体运动的规律,这样做既增加了结论的说服力,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实验室日常仪器组合,进行实验,并完成物理结论的推导,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现象无处不在,物理实验无处不可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建设开发性实验室
  近年来,高考实验题虽然跳出了课本分组实验的范围,但原实验的考查仍时常会出现,很多试题只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考查内容,但基本原理与方法没有改变,“考试说明”中要求独立完成的实验仍然是考查的重点.结合高考物理实验题要求,发现实验考查时,想从有没有使用过仪器,有没有做过实验的角度来考察考生.
  例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第22题Ⅱ(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2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选填“甲”或“乙”).
  本题对基本测量仪器游标卡尺使用情况的考查,注重知识获取的途径,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只有做过实验的考生,才能很快地进行确认.
  结合高考新形势,如果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成为教学的重要目的,通过亲身体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也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然而学生的学习应不拘泥于课堂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做各自需要的实验或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应建设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来,以达到更好教学的效果.
  3 信息技术进入物理实验室
  新课程改革后,物理教学突出了实验教学,更多地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一些情景图片、生活实例视频等内容,来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将信息技术进入物理实验室,教师先让学生在“仿真物理实验室”里熟悉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操作和步骤,待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后,再带学生进行真正的物理实验,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减少操作上的错误,减少或避免损坏实验仪器,而且可以节约实验时间,不会耽误教学进度.
  例如,在电学实验中,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常常会教师讲解过程中,自己实行操作,最终并未达到教学的目的,严重的甚至会损坏仪器.然而,这些“破坏性”强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验证实验中,牛顿第二定律这节课上用DIS实验进行探究,取一个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并系一根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并系住砝码,使小车在砝码的垃力作用下作匀加速运动.拉力的大小就是砝码的重力,小车的质量和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增减砝码来改变,将小车与测试加速度的运动传感器连接,并连入电脑.利用数据比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亲身感受可以很清楚地得到结论:物体的加速度a跟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利用信息技术这对教学中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都带来极大的方便,不仅使一些很难观察的实验现象细节化、形象化,同时在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减少繁琐的计算时间,从而更大程度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熟悉并理解知识点的推导过程,也体会到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等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综上,对实验室的课堂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这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符合课标要求,更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应该重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其他文献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课标指出:初中物理实验“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
1 什么是物理阅读  阅读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它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件既平凡又伟大的事情.是每个人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第一步,发展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每个人的阅读的方式、习惯和能力都不尽相同,收获也因人而异,有的只是获取一定的信息,而有的可以获得能力的提升.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人阅读的越多,他的能力也就会越强,他获取知识的本领也就越强.但事实上好像并非如此,笔者
“科学探究”是物理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物理课程内容的“科学探究”,就是要强调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强调探究方法的摸索、积累和运用,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探究”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份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其教学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对大量物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伽利略在寻找落体运动规律时,遵循“自然界总是习惯于运用最简单和最容易的手段”的信念,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提出了:物体下落的过程是一个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假说,并巧妙地借用由此假说出发推出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间接验证,从而寻找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  但据物理学史上介绍,伽利略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提出这样的数学模型的.伽利略起先假设的是物体下落的速度与下落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有趣易懂,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要积极探究能
物理电学是物理教学中比较重要而且学生也感觉到很困难的一个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都感觉是一头雾水、似懂非懂,从而更没有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探究来亲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物理电学知识.电学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但是很少有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探索,学生往往认为这些知识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各种读数问题一直是学生们的难题,主要是由于教学仪器的多种多样,且各种读数的规则标准不同,使得同学们极容易混淆.由于没有严格的规范等级读数原则,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对高中生的高考备战已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本文主要阐述各种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1 高中物理常见的仪器分类  1.1 高中物理仪器根据读数原则分类  按不同的读数要求可分为可估读和不可估读两种.不可估读仪器包括:游标卡
摩擦力的处理,关乎到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下面就摩擦力的处理方式展开讨论,并通过四种方式巧妙展示摩擦力的处理问题.希望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对比,向老师和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使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更加精彩.  1 减小摩擦力  实验设计如图1.  第一,因为摩擦力的存在,使我们在计算物体的合力的时候很不方便,所以采用了一种叫气垫导轨的仪器,来减少摩擦,给学生简单介绍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第
笔者剖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各种实验,我们可以从实验的种类、目的、价值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它们可优化的空间,通过实践和研究不断优化其价值.  1 丰富实验,让实验引领学生的兴趣与智慧  1.1 丰富导入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不仅仅服务于教学目的的达成,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与验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开展服务于新课的导入.一方面是通过导入实验切入教学主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