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着重从口语交际的评价入手,探究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的积极意义,努力通过口语交际中多元化评价这个“杠杆”,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会开口说,也更乐于开口说。
关键词:口语交际;多元化;评价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之一,担负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重要使命。如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本人认为除了在课堂上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之外,还要通过课堂评价这个“杠杆”,进一步撬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乐于开
口说。
当然,这里的评价不仅是指老师的评价,也不仅是指口头的评价,更不仅是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的单一的评价,而是一种有学生参与的、有体态评价在内的、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元化评价。
一、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
众所周知,课堂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这是因为教师熟悉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了解其中的各个环节,知道如何运用正确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评价有时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评价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不应当忽视学生在课堂评价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因为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对自我状况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学期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时,当学生开始介绍访谈他家人的童年岁月前,教师要求其他学生要认真耐心地倾听发言,听完后相互评价,如“你觉得他说得有条理吗?”“你对他说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通过这些前置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认真耐心地倾听,同时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评价。听完后也可以让发言的同学进行自评:“你认为自己的发言有条理吗?”若学生回答“有条理”,则继续追问:“哪些地方有条理?”若学生回答“没有条理”或“不太有条理”,则教师可进行引导:“听了同学的意见,你觉得自己的发言还可以作哪些调整?”总之,通过学生的互评与自评以及教师恰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评价中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提升。
二、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老师课堂中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频繁的口头评价方式不免会让学生感到疲倦,课堂效率也难以进一步得到提升。
此时,教师可以在口头评价的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在进行口头评价的同时对他竖起大拇指,意思是在告诉他,你的答案真棒;或在学生答完问题后,和学生握一握手,表达与他的心灵相通之意;或用手轻轻摸一摸答错问题学生的头,告诉他,错误在所难免,敢于发言就是勇敢的象征。你会发现,老师的一次轻轻抚摸,一个会心的微笑,抑或是一个小小的“暗示”或眼神,都能够沟通师生间彼此的心灵。信息交流的总效果由“7%的文字 38%的声音以及語调语速 55%的表情动作”共
同构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作用。行为科学也告诉我们,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学期口语交际“转述”时,我创设了一个口头转述的情境——请将“明天班级将集体参观博物馆,早上8点在学校北门集合,请同学们准时参加。”这一消息打电话告诉今天请假的小丽同学。恰巧接电话的是小丽的爷爷,爷爷的耳朵有点背,打电话的同学不厌其烦地大声说了一遍又一遍,才将通知的内容转述清楚。结束对话后,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我除了称赞他的“敬业”之外,还对他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全班同学也情不自禁地为他的表现而鼓掌,相信此时此刻这位同学的内心一定是激动的、高兴的。我想:他高兴的不仅是老师的表扬,还有老师的大拇指称赞,以及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吧。
三、评价的维度要多元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立体地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这三个维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
整体。
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评价时,老师不仅要关注交际的内容是否流畅、是否正确,而且要关注同学们交际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与别人交流时,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是否能“尊重和理解对方”,遇到不同的意见时,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
见……因为,怎么说往往比说什么更重要,甚至它有可能决定着口语交际的成败,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情感态度取向的忽视等于丢掉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半壁江山。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前认真吃透课标中对应的学段要求,认真研读教参中的教材解读,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贯穿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使口语交际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以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的多元化评价尝试,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断增加自己口语交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凝.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5(10):24-25.
[2]刘陇丽.兰州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口语交际;多元化;评价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之一,担负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重要使命。如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本人认为除了在课堂上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之外,还要通过课堂评价这个“杠杆”,进一步撬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乐于开
口说。
当然,这里的评价不仅是指老师的评价,也不仅是指口头的评价,更不仅是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的单一的评价,而是一种有学生参与的、有体态评价在内的、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元化评价。
一、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
众所周知,课堂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这是因为教师熟悉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了解其中的各个环节,知道如何运用正确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评价有时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评价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不应当忽视学生在课堂评价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因为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对自我状况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学期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时,当学生开始介绍访谈他家人的童年岁月前,教师要求其他学生要认真耐心地倾听发言,听完后相互评价,如“你觉得他说得有条理吗?”“你对他说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通过这些前置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认真耐心地倾听,同时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评价。听完后也可以让发言的同学进行自评:“你认为自己的发言有条理吗?”若学生回答“有条理”,则继续追问:“哪些地方有条理?”若学生回答“没有条理”或“不太有条理”,则教师可进行引导:“听了同学的意见,你觉得自己的发言还可以作哪些调整?”总之,通过学生的互评与自评以及教师恰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评价中进一步思考、进一步提升。
二、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老师课堂中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频繁的口头评价方式不免会让学生感到疲倦,课堂效率也难以进一步得到提升。
此时,教师可以在口头评价的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在进行口头评价的同时对他竖起大拇指,意思是在告诉他,你的答案真棒;或在学生答完问题后,和学生握一握手,表达与他的心灵相通之意;或用手轻轻摸一摸答错问题学生的头,告诉他,错误在所难免,敢于发言就是勇敢的象征。你会发现,老师的一次轻轻抚摸,一个会心的微笑,抑或是一个小小的“暗示”或眼神,都能够沟通师生间彼此的心灵。信息交流的总效果由“7%的文字 38%的声音以及語调语速 55%的表情动作”共
同构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作用。行为科学也告诉我们,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学期口语交际“转述”时,我创设了一个口头转述的情境——请将“明天班级将集体参观博物馆,早上8点在学校北门集合,请同学们准时参加。”这一消息打电话告诉今天请假的小丽同学。恰巧接电话的是小丽的爷爷,爷爷的耳朵有点背,打电话的同学不厌其烦地大声说了一遍又一遍,才将通知的内容转述清楚。结束对话后,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我除了称赞他的“敬业”之外,还对他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全班同学也情不自禁地为他的表现而鼓掌,相信此时此刻这位同学的内心一定是激动的、高兴的。我想:他高兴的不仅是老师的表扬,还有老师的大拇指称赞,以及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吧。
三、评价的维度要多元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立体地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这三个维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
整体。
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评价时,老师不仅要关注交际的内容是否流畅、是否正确,而且要关注同学们交际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与别人交流时,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是否能“尊重和理解对方”,遇到不同的意见时,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
见……因为,怎么说往往比说什么更重要,甚至它有可能决定着口语交际的成败,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情感态度取向的忽视等于丢掉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半壁江山。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前认真吃透课标中对应的学段要求,认真研读教参中的教材解读,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贯穿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使口语交际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以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的多元化评价尝试,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断增加自己口语交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凝.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5(10):24-25.
[2]刘陇丽.兰州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