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课堂诠释教育之美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le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小燕,女,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职于湖北省襄阳市第八中学,中教一级教师。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不需要灌输式,接受式,需要的是启发式和探究式。一堂课,教学无非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流。上得好不好,教学评价上的标准,不是教师的自我良好,而应该是学生有否收获,老师是否也在教学相长。试想,如果我们给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地自由空间,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自由课堂;教育之美;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49-01
  记得有一次听《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的讲座时,有位专家说:“新课程的课堂,是“对话”的课堂,那是一种精神互通,意义平等的课堂,不是“问话”(控制手段,凌驾于人),也不是“传话”(灌输行为,缺乏交流)。我感受颇深。是呀,在语文课堂上,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是要学生表面上“思维活跃”,但实质上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见解,不需要他们用自己的嘴巴说出老师的“正确观点”。不要怕学生说错,不摔跟斗的人永远长不大。真正的教育者理应把学生看作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师见解的复述者,更不能成为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道具!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思考的乐土,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我们不应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空荡荡的容器,而应看作是一支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炬,它一旦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做有思想的教师,给学生以积极主动地自由课堂,用学生的视角诠释教育之美。
  因此,想给予学生,与其说是手把手地教学生怎样去做,不如给学生提供一个个主动积极去学的过程!我们要改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再需要传统的灌输式,而需要的是启发式,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从传统的接受式变成合作自主的探究式!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出发,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有探究的欲望,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这样一个寻求答案的过程,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对学生,我们需要信任。当我们忽视学生的潜在能力,不敢放手,学生的表现也许让我们不甚满意甚至失望;但是,如果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并积极鼓励、激发、诱导其展示自己的智能时,学生所迸发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常常令我们惊喜!有一次校内公开课,设置了一趟开放式的教学展示方式,课堂的主要环节都交给学生来主导。之前非常担心学生表现不好,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毕竟我们是普通高中的普通班,没想到学生虽然有点生涩,但是还是别有生面的完成了这堂课。课堂气氛相当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全员地参与进去,各个有收获,这堂课的尝试,比起自己上课的效果还好。尽管我为他们准备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但他们又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修改我设置的问题,其他学生似乎更能明白在问什么,回答起来明确地多,轻松地多。评价语言也比我们老套的语言要丰富,要生动。这堂课,他们启发了我,如果我们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这样我们会不会能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呢,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呢?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
  我们要欣赏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让他们勇于质疑和探索;要提倡学生“心口如一”,让他们能够在发言中酣畅淋漓地倾泻思想情感的潮水;要鼓励学生创造,让他们能拥有超越他人的激情与胆略!
  另外,教师还应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宽容向学生示范,在鼓励每一个学生珍视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的同时,也尊重别人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既勇于表达,又善于倾听;既当仁不让,又虚怀若谷。以前,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总是在第一个学生回答完毕后,就喜欢及时作出点评,后来慢慢发现,一旦自己点评后,后面的学生起来发言就越来越少,回答时也越来越小心翼翼。我才明白,自己的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因为一旦老师先定下正确答案的大致标准,学生就不敢多言了。因此,我们应该先更多的听取他们的意见,还可以让他们自评,互评,最后如果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老师再适当补充即可,这样我们才能还以学生思考的自由。
  我们需要给学生更多思考的自由,而需要我们自己也是心理自由的人。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课堂教学中也不能把所有时间填满,要留一部分空间给学生,也留一部分空间给自己,教学流程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
  说来说去,其实自己的这些课堂体悟正好印证了这样一点,“一切以学生为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我看到学生的优点了,学生有收获了,这就是对自己教学最中肯的评价!更何况,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更多的是,老师可以从这些瞬间看到学生给予的惊喜,看到自己尚存的不足。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的名言一直是我教学的追求目标。在我的理解里,教师和学生是互为水,也互为鹅卵石的。我们不仅要看到教师的教育艺术之水可以让学生日臻完美,更应该意识到来自学生心灵的泉水也在洗涤、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格,让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事业也日臻完美。“教学相长”就是学生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富的财富。它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互相学习,更是人格上的互相促进与激励。学生的一言一行,会以各种方式促使我们接受知识和人格擂台上的一次次挑战。谁能否认,“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们选择了老师,就选择了一种比别人更艰辛也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我是高中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我的心应该永远年轻;我是语文教师,因为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正如李镇西所言:“教育要有一点浪漫的气息。”我的心应该永远是浪漫而有激情的。我们应该有一个饱满的情感世界,有文学激情和热情,尽管每天重复着平凡的工作,但我们有思考着的大脑,且在不断更新。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做有思想的教师,给学生以积极主动地自由课堂,用学生的视角诠释教育之美。为学生,坦荡为真,至诚乃善,朴素即美。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3]《新课程理念》
  [3]《泰戈尔诗集》
  [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翻译研究往往局限在对于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的对比研究上,而忽视了翻译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译者。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让翻译界重新把目光聚焦到了译者的身上,并把译者在翻译中主动作用推向了研究的前沿。虽然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对于译者主体性这一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小说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研究还尚未充足,本文将结合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英文译本来浅谈小说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等问题。  关键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读、译、背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习兴趣:课前讲故事;课上合作探究,编演课本剧;课后观看视频。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提高文言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生本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高考也占了22分。目前文言文教学处在了这样的困境:任凭教师呼风唤雨、歇斯底里,很难敲启学生们紧掩的门扉。是什么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倦?  是因为“有言而无文”。是
期刊
摘 要:根据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课程特色等方面论述了普通生物学课程框架的构建,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科学教育;教学  一、课程设置  目前中小学科学教师师资极度缺乏,很多为非专业教师,不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素质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生物
期刊
摘 要:成功观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具体表现,主要反映人对成功这一概念的体验和认识。本文研究了高中生的成功观,以西安市高中生为例,选取了西安市500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定量研究为主。通过问卷分析发现,不同家庭收入,不同年级以及不同类型学校的高中生的成功观存在差异。在不同家庭收入方面,低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的学生整体成功观表现为更注重个体利益的实现,更注重内在幸福的获得;而高等收入家庭的学生更注重世俗
期刊
摘 要:“终身教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名词的出现与流行、“微信”、“微博”、“微话”等通讯方式的使用与普及,这些现象均表明一个新时代已经悄然来到——微时代。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俨然不能再用“学生需要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我们依然沿袭以往的标准,那么给我们留下的将会是被知识浪潮淘下的沙粒。发展的节奏在加快,学生的需求在变化,因此我们也应体会到教学改革的迫切必
期刊
作者简介:方玉琼(1969.04-),女,汉族,重庆市忠县汝溪镇人,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14-01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第六册114页、115页例1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设计理念: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通过实物图的欣赏,在生活情景和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使其“会学”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渗透音标教学,通过游戏,激发兴趣,让学生掌握纯正的语音;鼓励学生自我探究,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思考,
期刊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融入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拓展美育的途径,也会丰富其课堂形式,深化课堂内涵。两者相互促进补充,也符合小学阶段教育整合的理念。如何行之有效地渗透进美育,是值得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审美教育;小学教育;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20-01  罗丹曾经说过:“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的发现”
期刊
作者简介:任丽芬,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老师,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景宁中学。  摘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这对传统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课堂形式极具挑战,探索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有感于浙师大郑逸农教授研究的“非指示性”教学中提倡的“四自”课堂,试着将之运用于《亡人逸事》的教学,也许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以教促学”;课堂形态;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将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长期以来,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一直只注重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没有把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保障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