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且必要。那么,农村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作文教学
写作水平是小学阶段学生语文知识的全面反映,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关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既要关注农村学生的主体精神,又要逐步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能力。此外,作文教学应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启发学生喜欢表达,喜欢写作,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注重实际,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规定:“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在课程阶段目标里具体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教学方面提出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规定或建议不仅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或教学策略,而且包含着培养“乐于书面表达”习惯的意思。近几年,笔者参与某校语文科组关于“农村作文教学策略的优化”问题的研究与实验,和教师们共同开展了以“轻松读书,快乐写作”为主题的特色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课,是有关写景的主题。我们深知学生的阅历浅,去的地方少,于是,一上课老师就亲自带学生实地参观自己的学校,边参观边指导学生如何写作。学生有了实践经验,写起来就轻松多了。有位老师讲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观察日记的作文主题时,课前就布置学生回家自己种种子,让他们细心观察种子生根、发芽、长叶的过程,有意识地去观察种子的变化。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写作起来言之有物。因此,要想使学生写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写作环境和带领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是很有必要的。
(一)淡化文体,不拘一格
《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好:“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说得很明确:“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如果强调形式,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容易使其丧失写作的信心和兴趣。相反,如果不拘形式,让其自由表达,不仅能焕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其学习作文的自信心,激发其写作的乐趣,而且会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
(二)竞争赏评,激发表达
新课程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也就是为什么写的问题。在学生开始学写话、学作文的时候,不要多作限制,要让他们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也不宜在语言规范表述上作太高要求,只要能写就是好,写得别人能看懂就是很好。因此,我們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三、四年级的习作。
除了语文课文中的八次习作,平时我们还安排写周记或随笔,并把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评。每次能参选的作品都能为其加分。此外,学期末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学校编制成优秀学生作文集,供学生阅读。我们还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校刊等平台对一些优秀的作文进行广播和出版,让学生充分感受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二、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提倡“不拘形式”的理念指导下,不能孤立地就习作教学谈习作教学,而应该把习作教学放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大背景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前提,多种方法并举,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口头作文,激活思维
先说后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常见方法。在每节语文课中安排一个口语交际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地说自己的感受与看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渐渐学会了积累,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所以说,口头作文是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并培养其多角度想问题、多方式表达的能力。
(二)积累储备,丰富内容
写作教学不能离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写作教学之本,绝不能为了学作文而去教作文。应从积累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练笔、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少优秀的文章,而是培养小学生舒畅表达的心态,使其能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地写自己的心里话,思维开阔,情感充沛。
从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解决“有物不会言”的问题。于是笔者提出学校图书馆实施开放式管理的建议,让学生自由地、尽情地看书,并要求其做好读书笔记。另外,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之中既长知识,又长见识,还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如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优秀作文选、科普读物及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
(三)自主选材,发展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树立生本思想,全面主动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内容,如《观察日记》,教师设计自主选择的小问题——“请回家亲手栽种一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学生通过选择,既加强了写作的兴趣,又扩展了选材的范围,让学生有更多的话可写。
(四)依据教材,拓展创新
用好课本,理解课文,联系实际,让学生积累句子,仿写句子,活学活用。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课文,可以恰当地让学生改写、仿写。让学生在实际基础上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这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来说具有铺垫的作用。比如:教学完《鸟的天堂》的第十二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模仿写一处动态描写,用总分结构写。从学生的完成情况看,效果不错。利用教材,还可以续写课文,让学生展开扩展性想象,使学生同时受到写作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的训练。
习作教学路漫漫,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新课改的理念支撑下,教师要着眼于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农村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实现农村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农村学生的潜能,促进农村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作文教学
写作水平是小学阶段学生语文知识的全面反映,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关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既要关注农村学生的主体精神,又要逐步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能力。此外,作文教学应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启发学生喜欢表达,喜欢写作,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注重实际,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规定:“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在课程阶段目标里具体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教学方面提出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规定或建议不仅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或教学策略,而且包含着培养“乐于书面表达”习惯的意思。近几年,笔者参与某校语文科组关于“农村作文教学策略的优化”问题的研究与实验,和教师们共同开展了以“轻松读书,快乐写作”为主题的特色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课,是有关写景的主题。我们深知学生的阅历浅,去的地方少,于是,一上课老师就亲自带学生实地参观自己的学校,边参观边指导学生如何写作。学生有了实践经验,写起来就轻松多了。有位老师讲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观察日记的作文主题时,课前就布置学生回家自己种种子,让他们细心观察种子生根、发芽、长叶的过程,有意识地去观察种子的变化。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写作起来言之有物。因此,要想使学生写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写作环境和带领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是很有必要的。
(一)淡化文体,不拘一格
《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好:“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说得很明确:“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如果强调形式,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容易使其丧失写作的信心和兴趣。相反,如果不拘形式,让其自由表达,不仅能焕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其学习作文的自信心,激发其写作的乐趣,而且会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
(二)竞争赏评,激发表达
新课程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也就是为什么写的问题。在学生开始学写话、学作文的时候,不要多作限制,要让他们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也不宜在语言规范表述上作太高要求,只要能写就是好,写得别人能看懂就是很好。因此,我們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三、四年级的习作。
除了语文课文中的八次习作,平时我们还安排写周记或随笔,并把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评。每次能参选的作品都能为其加分。此外,学期末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学校编制成优秀学生作文集,供学生阅读。我们还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校刊等平台对一些优秀的作文进行广播和出版,让学生充分感受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二、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提倡“不拘形式”的理念指导下,不能孤立地就习作教学谈习作教学,而应该把习作教学放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大背景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前提,多种方法并举,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口头作文,激活思维
先说后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常见方法。在每节语文课中安排一个口语交际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地说自己的感受与看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渐渐学会了积累,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所以说,口头作文是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并培养其多角度想问题、多方式表达的能力。
(二)积累储备,丰富内容
写作教学不能离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写作教学之本,绝不能为了学作文而去教作文。应从积累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练笔、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少优秀的文章,而是培养小学生舒畅表达的心态,使其能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地写自己的心里话,思维开阔,情感充沛。
从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解决“有物不会言”的问题。于是笔者提出学校图书馆实施开放式管理的建议,让学生自由地、尽情地看书,并要求其做好读书笔记。另外,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之中既长知识,又长见识,还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如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优秀作文选、科普读物及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
(三)自主选材,发展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树立生本思想,全面主动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内容,如《观察日记》,教师设计自主选择的小问题——“请回家亲手栽种一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学生通过选择,既加强了写作的兴趣,又扩展了选材的范围,让学生有更多的话可写。
(四)依据教材,拓展创新
用好课本,理解课文,联系实际,让学生积累句子,仿写句子,活学活用。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课文,可以恰当地让学生改写、仿写。让学生在实际基础上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这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来说具有铺垫的作用。比如:教学完《鸟的天堂》的第十二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模仿写一处动态描写,用总分结构写。从学生的完成情况看,效果不错。利用教材,还可以续写课文,让学生展开扩展性想象,使学生同时受到写作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的训练。
习作教学路漫漫,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新课改的理念支撑下,教师要着眼于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农村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实现农村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农村学生的潜能,促进农村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