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所在学校开展的文学社团入手,浅谈校园文学社团在语文教学中产生的影响。首先,从文学社团的历史渊源讲起,说明文学社团自古有之,不是现代物质文明的产物,而是隶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次,从自身从教的经验谈文学社团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等五方面作了一个简单论述;最后,结合当下文学社团在学校开展的相关现象作了一些建议,即如何有效地开展社团活动,笔者在此提出了几点浅陋的措施。
关键词:文学社团;语文;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37-2
校园文学社团要求在学校道德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从兴趣和道德的需要出发,以促进个体道德的整个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的现实的局部的社会交往活动。它能充分体现了“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征——能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观点,文学社团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活动阵地之一,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面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个人简析,望求教于各家。
一、文学社团的历史渊源
“文学社团”只是新时代的总称,其实,从古至今一直盛行于文人雅士之间,如《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海棠社”等,已经从侧面折射出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社团活动之盛。区别于今的是,这些社团的参与者有一定文化层次要求,过程定性为互相鉴赏,而当下的校园社团的参与人员范围略宽,且大多为文学知识并不够完善的学生。
往后发展,在20世纪初期已开始崭露头角。1921年在北京中山公园,一批有学之士,如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创建了“文学研究会”,这个文学研究会可以说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已经逐渐转化成功能性的活动组织,不再是互相的赏析品味。再往后,有了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
况且,翻开现代教育史不难看出,许多大人物、知名作家、革命老前辈在校读书时无不参加过文学社团或创办过校园文学社刊。他们在文学社活动中经受学习、锻炼,增长才干,由此走上革命征途和文学创作的道路。总而言之,自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诞生后,校园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
二、校园文学社团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理念。
文学社团活动,能为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文学社团在时间上突破了45分钟的束缚;也打破了在空间上(教室)的限制;它在活动形式上灵活多样、变幻莫测;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在活动内容上自由选定。在文学社团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者,学生可以发现并发挥自身的“亮点”。通过文学社团活动,学生把人的语文学习与人的终身发展、创造联系起来了,从而赋予了语文教育以新的内容与新的形式,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学生从此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2.拓展了大语文教育的外延。
文学社团的活动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文学、政治、历史、美学等诸多方面,涉及知、能、智、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文学社团的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成员主动参加、主动策划、主动实施、主动思考,不断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从而不断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在语文作文上,可以拓展学生的立意宽度,提升学生的文笔写作水平,因为有了宽阔的知识视野,就极易拥有宽阔的思维广度,在主题的表达上更上一层。
3.创新了语文教育模式。
文学社的活动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与社会、与生活接轨,可组织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去访专业户、工厂、政府机关等,深入实际,体验生活,洞悉生活中的某些实质,使他们不做生活的旁观者,积极地投入社会。根据“物沿耳目”的理论,产生“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效果[1]。
4.促进了学风的建设。
5.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文学社团的建设有了它新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应“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效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的具体措施
1.变花式点缀为校园里名副其实的亮丽风景线。
学校领导要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努力挖掘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因素,切实制定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在校园文学的园地里,提高对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课堂知识教学固然是获得人文科学知识的主渠道,然而,课外知识、教育环境、教育实践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源流。学校教育要通过文学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研讨、创作,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特长,培养能力,通过文学社的活动从而带动学校各种社团活动。首先,可以明确领导分工负责制——文学社团由分管教学的校长、文学社长专门负责;其次,可以明确“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注重人情,陶冶性灵,立足实践,宗旨创新”的理念,创办了文学社自己的刊物,并聘请资深的辅导教师不定期的讲学,各年级的语文老师每学年至少培养2至4名文学社社员,并在学校、市级或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1至2篇文学作品或作文。
2.变“昙花一现”为永久性事业。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终生教育,各级教育主管领导要使文学社团的建设成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经常化和永久性的事业。学校领导要充分利用文学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这样,课内拉动课外,课外又能促进课内,真正使文学社团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文学社团建设的计划、发展目标要成为学校办学的历史记载。学校可对于文学社团专门建立档案,对文学社团的重要活动以及取得的成绩都需要做“大事年表”的记载。即使校领导因工作调动离开本学校,新上任的领导也会把文学社团的建设接替延续下去,从使其不至于半途而废。 3.变“攀比之风”之悲哀为自豪的个人特色。
进入21世纪,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办学模式。因此,文学社团的建设要因校情而来量身定制。以我市优秀中学(丹阳市第六中学)为例,它是一所年轻的重点中学,创办初期,文学社的刊物就是手抄、油印的。无论如何,它都是成员笔耕的园地,一篇篇佳作都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而且,校刊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诗歌、言情小说、科幻小说、戏剧创作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和才华。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打心眼里感到“我手写我心”的快乐,那种藏在心底的体现人生价值的慰藉是终身难忘的。所以,教育者的出发点要始终为学生着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当然,物质条件许可了,文学社的刊物何尝不可以搞得文质兼美。
4.变缺乏管理呵护为建立层层顾问的管理结构。
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使评价走向日常化、通俗化、人性化,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和充满活力的课程资源,是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学校在考核评估时,不仅要重视课程目标的重新制定,而且要把注意力聚焦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上。因为每个人天生具有创造的潜能,创造并不是天才的专利。从这一点上讲,阶段性考查测评不应该单纯凭分数衡量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实绩,而应该把通过文学社团,“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变自身形象;敢于挑战自我,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强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作为考核的依据。
诚然,评价改革对整个课改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有关部门到各级学校都非常重视。但是,社团建设,尤其是文学社团建设与语文教学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融合与开拓。比如,教育局下属的教研室(有的改为教育科学研究院)就没有文学社团的管理机构,不用说专门的研究员,就连兼职的教研员也没有,甚至由个别语文老师临时负责,有的则属于语文组代管。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对学生评价集中在“发展”上,即发展性评价。其内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育人”、“促进人”而不是“管人”、“选拔人”。其“价值向度”可表述为: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展现人的风采,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2]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中学文学社团的建设是走进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的必要举措。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让文学社团成为创建人性化课程,追求个性化发展的通街。同时,让文学社团为其它社团建设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敬雅.《文心雕龙·神思》研究综述[N].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2]朱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研究,2005(03).
关键词:文学社团;语文;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37-2
校园文学社团要求在学校道德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从兴趣和道德的需要出发,以促进个体道德的整个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的现实的局部的社会交往活动。它能充分体现了“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征——能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观点,文学社团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活动阵地之一,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面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个人简析,望求教于各家。
一、文学社团的历史渊源
“文学社团”只是新时代的总称,其实,从古至今一直盛行于文人雅士之间,如《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海棠社”等,已经从侧面折射出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社团活动之盛。区别于今的是,这些社团的参与者有一定文化层次要求,过程定性为互相鉴赏,而当下的校园社团的参与人员范围略宽,且大多为文学知识并不够完善的学生。
往后发展,在20世纪初期已开始崭露头角。1921年在北京中山公园,一批有学之士,如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创建了“文学研究会”,这个文学研究会可以说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已经逐渐转化成功能性的活动组织,不再是互相的赏析品味。再往后,有了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
况且,翻开现代教育史不难看出,许多大人物、知名作家、革命老前辈在校读书时无不参加过文学社团或创办过校园文学社刊。他们在文学社活动中经受学习、锻炼,增长才干,由此走上革命征途和文学创作的道路。总而言之,自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诞生后,校园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
二、校园文学社团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理念。
文学社团活动,能为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文学社团在时间上突破了45分钟的束缚;也打破了在空间上(教室)的限制;它在活动形式上灵活多样、变幻莫测;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在活动内容上自由选定。在文学社团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者,学生可以发现并发挥自身的“亮点”。通过文学社团活动,学生把人的语文学习与人的终身发展、创造联系起来了,从而赋予了语文教育以新的内容与新的形式,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学生从此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2.拓展了大语文教育的外延。
文学社团的活动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文学、政治、历史、美学等诸多方面,涉及知、能、智、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文学社团的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成员主动参加、主动策划、主动实施、主动思考,不断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从而不断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在语文作文上,可以拓展学生的立意宽度,提升学生的文笔写作水平,因为有了宽阔的知识视野,就极易拥有宽阔的思维广度,在主题的表达上更上一层。
3.创新了语文教育模式。
文学社的活动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与社会、与生活接轨,可组织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去访专业户、工厂、政府机关等,深入实际,体验生活,洞悉生活中的某些实质,使他们不做生活的旁观者,积极地投入社会。根据“物沿耳目”的理论,产生“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效果[1]。
4.促进了学风的建设。
5.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文学社团的建设有了它新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应“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效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的具体措施
1.变花式点缀为校园里名副其实的亮丽风景线。
学校领导要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努力挖掘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因素,切实制定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在校园文学的园地里,提高对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课堂知识教学固然是获得人文科学知识的主渠道,然而,课外知识、教育环境、教育实践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源流。学校教育要通过文学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研讨、创作,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特长,培养能力,通过文学社的活动从而带动学校各种社团活动。首先,可以明确领导分工负责制——文学社团由分管教学的校长、文学社长专门负责;其次,可以明确“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注重人情,陶冶性灵,立足实践,宗旨创新”的理念,创办了文学社自己的刊物,并聘请资深的辅导教师不定期的讲学,各年级的语文老师每学年至少培养2至4名文学社社员,并在学校、市级或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1至2篇文学作品或作文。
2.变“昙花一现”为永久性事业。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终生教育,各级教育主管领导要使文学社团的建设成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经常化和永久性的事业。学校领导要充分利用文学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这样,课内拉动课外,课外又能促进课内,真正使文学社团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文学社团建设的计划、发展目标要成为学校办学的历史记载。学校可对于文学社团专门建立档案,对文学社团的重要活动以及取得的成绩都需要做“大事年表”的记载。即使校领导因工作调动离开本学校,新上任的领导也会把文学社团的建设接替延续下去,从使其不至于半途而废。 3.变“攀比之风”之悲哀为自豪的个人特色。
进入21世纪,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办学模式。因此,文学社团的建设要因校情而来量身定制。以我市优秀中学(丹阳市第六中学)为例,它是一所年轻的重点中学,创办初期,文学社的刊物就是手抄、油印的。无论如何,它都是成员笔耕的园地,一篇篇佳作都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而且,校刊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诗歌、言情小说、科幻小说、戏剧创作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和才华。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打心眼里感到“我手写我心”的快乐,那种藏在心底的体现人生价值的慰藉是终身难忘的。所以,教育者的出发点要始终为学生着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当然,物质条件许可了,文学社的刊物何尝不可以搞得文质兼美。
4.变缺乏管理呵护为建立层层顾问的管理结构。
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使评价走向日常化、通俗化、人性化,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和充满活力的课程资源,是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学校在考核评估时,不仅要重视课程目标的重新制定,而且要把注意力聚焦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上。因为每个人天生具有创造的潜能,创造并不是天才的专利。从这一点上讲,阶段性考查测评不应该单纯凭分数衡量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实绩,而应该把通过文学社团,“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变自身形象;敢于挑战自我,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强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作为考核的依据。
诚然,评价改革对整个课改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有关部门到各级学校都非常重视。但是,社团建设,尤其是文学社团建设与语文教学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融合与开拓。比如,教育局下属的教研室(有的改为教育科学研究院)就没有文学社团的管理机构,不用说专门的研究员,就连兼职的教研员也没有,甚至由个别语文老师临时负责,有的则属于语文组代管。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对学生评价集中在“发展”上,即发展性评价。其内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育人”、“促进人”而不是“管人”、“选拔人”。其“价值向度”可表述为: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展现人的风采,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2]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中学文学社团的建设是走进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的必要举措。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让文学社团成为创建人性化课程,追求个性化发展的通街。同时,让文学社团为其它社团建设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敬雅.《文心雕龙·神思》研究综述[N].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2]朱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研究,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