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对14例人工颈椎肩旁置换进行护理,总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充分术前准备、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指导患者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手术前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高位截瘫,对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很大影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颈椎病的新技术,在维持病变节段椎间盘活动度的同时,可避免邻近节段的非正常应力,治疗效果良好。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14例人工颈椎肩盘置换术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35~55(4.1±8.7)岁。10例慢性起病,病史1~10(5.3±9.6)年。4例因外伤导致急性颈椎间盘脱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不完全截瘫伴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在全麻下取仰卧位,C臂X线机透视定位使颈椎目标间隙处于一条直线上,以病变为中心,经颈前入路显露椎体前方,常规切除椎间盘组织,注意勿损伤上下终板。用中心定位器、角度测量器等辅助定位,用适宜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入并在假体前方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瓶并分层缝合[1]。
1.3评价标准
采用odom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進行评价,分优、良、可3个等级[2]。
2 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odom评级12例优,2例良。复查时X摄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生1例假体偏移与护理并发症。
3 护理
3.1手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手术失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我们要耐心与患者以及家属交谈,解释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手术方式、注意事项、麻醉方式、方法、优点及术后康复程序;介绍成功病例;创造舒适的环境,取得家人的配合,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 呼吸功能锻炼
因术后伤口疼痛,常采取连续轻声咳嗽以利排痰。术前3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咳嗽、咳痰,咳嗽时按住胸部,嘱其深吸气,用爆发力使肺深部痰液咳出,指导患者反复进行吹气,进行深吸气习练。
3.1.3 唤醒试验练习
术前训练患者听命令动脚趾,以便术中及术后能正确理解医务人员的命令动脚趾,以及时发现脊髓有无损伤,减少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3.1.4 气管退推移训练
为了适应手术中的牵拉,术前3-5天指导患者进行严格的气管推移训练,向患者说明气管推移训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导患者用自己的2-4指的指尖将气管及食管自右向左推移,必须过中线。
3.2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术毕即戴颈托。严密观察T、P、R、BP的变化。常规使用心电监护,每30分钟记录1次。患者全麻清醒6小时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饮食温度应稍凉,不宜过烫。术后第一日患者可恢复正常饮食,不宜食用牛奶和豆制品等产气食物。术后第1天开始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给予雾化吸入,2次/d,防止喉头水肿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确保引流通畅。
3.2.2 体位护理
保持颈部制动,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操作时必须有专人双手扶持患者头颈部并轻轻牵引,进行轴型滚动式翻身,保持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先将患者双膝屈曲,一手置其肩背部,另一手置于臀部,翻向一侧,背部垫枕。嘱患者不可强行自主翻身,以避免颈椎用力不当或扭曲致人工颈椎间盘滑脱。本组患者均无异常。
3.2.3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3.2.3.1脊髓神经根受损
术后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定时进行唤醒试验。术后72h内定期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让患者活动脚趾及进行触摸,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存在。有无恢复活动的足趾感觉运动功能出现减退或消失迹象,以及局部切口触压痛明显等。
3.2.3.2人工颈椎间盘滑脱
人工颈椎间盘滑脱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及使提高认识并告知患者具体注意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给予正确的体位护理,术后3~5d病情稳定者行X线摄片,正常者可按术前佩戴方法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在床上佩戴颈托并协助坐起,5~7d下床扶行活动。颈托对术后的颈椎可起到制动作用,短期内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本组无1例人工颈椎间盘滑脱。
3.2.3.3椎间隙感染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全身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动态观察切口局部状况(包括红、肿、热、痛等)。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发生。本组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
3.2.3.4颈前血肿及喉上、喉返神经损伤
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有无呼吸困难,了解患者的发音和吞咽情况,鼓励患者发音,判断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误咽呛咳,及早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处理。本组1例出现喉上神经牵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声调降低,3天后逐渐恢复。
3.2.3.5 脑脊液漏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颅压症状,如头晕、头痛、血压偏低、恶心呕吐等。观察伤口敷料渗液的颜色,负压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当早期引流的液体带有血性,而以后却变为透明清亮的液体时,考虑有脑脊液漏发生的可能,立即取头低脚高位,同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均未发生脑脊液漏。
3.2.4 康复指导
3.2.4.1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床上适当活动肢体,做深呼吸,减少卧床并发症,为下床活动创造条件。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以下锻炼。①膝、踝关节训练。②直腿抬高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
3.2.4.2加强恢复性训练。①拇指对指、握拳后用力伸指练习。②肩、肘、腕关节练习。各关节屈伸、旋转运动。③项背肌及颈部运动范围练习。活动范围及强度应循序渐进。④步行练习。术后5~7d可戴颈托下床活动,必须有人在患者旁协助,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4.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勿做颈部过度屈伸及左右过度扭曲的动作,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每1小时左右活动颈部1次;继续加强功能锻炼,进一步进行较精细的活动练习,如写字、使用键盘、织毛线等;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位置恰当,颈部防止受凉;半年内不提重物、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行多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外出及坐车时佩戴颈托保护,术后3~6个月注意乘车安全,防止颈椎骤然过屈过伸;定时门诊复查,术后第1、3、6个月门诊复查,出现不适随时就医。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局部及全身感染,预防感冒。
5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保存了颈椎的活动性,保证近期疗效良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安全,降低手术风险,以及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锻炼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方案才可以更大限度的保证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杜杏利,陈海霞,胡丽敏,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11(12):43-44.
[2]刘国辉,张鹏,杨述华,等.Bryam r2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骨科杂志,2008,11(2):104-105.
作者简介:胡艳青,主管护师,本科。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高位截瘫,对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很大影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颈椎病的新技术,在维持病变节段椎间盘活动度的同时,可避免邻近节段的非正常应力,治疗效果良好。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14例人工颈椎肩盘置换术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35~55(4.1±8.7)岁。10例慢性起病,病史1~10(5.3±9.6)年。4例因外伤导致急性颈椎间盘脱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不完全截瘫伴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在全麻下取仰卧位,C臂X线机透视定位使颈椎目标间隙处于一条直线上,以病变为中心,经颈前入路显露椎体前方,常规切除椎间盘组织,注意勿损伤上下终板。用中心定位器、角度测量器等辅助定位,用适宜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入并在假体前方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瓶并分层缝合[1]。
1.3评价标准
采用odom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進行评价,分优、良、可3个等级[2]。
2 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odom评级12例优,2例良。复查时X摄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生1例假体偏移与护理并发症。
3 护理
3.1手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手术失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我们要耐心与患者以及家属交谈,解释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手术方式、注意事项、麻醉方式、方法、优点及术后康复程序;介绍成功病例;创造舒适的环境,取得家人的配合,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 呼吸功能锻炼
因术后伤口疼痛,常采取连续轻声咳嗽以利排痰。术前3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咳嗽、咳痰,咳嗽时按住胸部,嘱其深吸气,用爆发力使肺深部痰液咳出,指导患者反复进行吹气,进行深吸气习练。
3.1.3 唤醒试验练习
术前训练患者听命令动脚趾,以便术中及术后能正确理解医务人员的命令动脚趾,以及时发现脊髓有无损伤,减少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3.1.4 气管退推移训练
为了适应手术中的牵拉,术前3-5天指导患者进行严格的气管推移训练,向患者说明气管推移训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导患者用自己的2-4指的指尖将气管及食管自右向左推移,必须过中线。
3.2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术毕即戴颈托。严密观察T、P、R、BP的变化。常规使用心电监护,每30分钟记录1次。患者全麻清醒6小时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饮食温度应稍凉,不宜过烫。术后第一日患者可恢复正常饮食,不宜食用牛奶和豆制品等产气食物。术后第1天开始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给予雾化吸入,2次/d,防止喉头水肿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确保引流通畅。
3.2.2 体位护理
保持颈部制动,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操作时必须有专人双手扶持患者头颈部并轻轻牵引,进行轴型滚动式翻身,保持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先将患者双膝屈曲,一手置其肩背部,另一手置于臀部,翻向一侧,背部垫枕。嘱患者不可强行自主翻身,以避免颈椎用力不当或扭曲致人工颈椎间盘滑脱。本组患者均无异常。
3.2.3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3.2.3.1脊髓神经根受损
术后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定时进行唤醒试验。术后72h内定期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让患者活动脚趾及进行触摸,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存在。有无恢复活动的足趾感觉运动功能出现减退或消失迹象,以及局部切口触压痛明显等。
3.2.3.2人工颈椎间盘滑脱
人工颈椎间盘滑脱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及使提高认识并告知患者具体注意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给予正确的体位护理,术后3~5d病情稳定者行X线摄片,正常者可按术前佩戴方法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在床上佩戴颈托并协助坐起,5~7d下床扶行活动。颈托对术后的颈椎可起到制动作用,短期内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本组无1例人工颈椎间盘滑脱。
3.2.3.3椎间隙感染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全身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动态观察切口局部状况(包括红、肿、热、痛等)。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发生。本组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
3.2.3.4颈前血肿及喉上、喉返神经损伤
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有无呼吸困难,了解患者的发音和吞咽情况,鼓励患者发音,判断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误咽呛咳,及早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处理。本组1例出现喉上神经牵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声调降低,3天后逐渐恢复。
3.2.3.5 脑脊液漏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颅压症状,如头晕、头痛、血压偏低、恶心呕吐等。观察伤口敷料渗液的颜色,负压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当早期引流的液体带有血性,而以后却变为透明清亮的液体时,考虑有脑脊液漏发生的可能,立即取头低脚高位,同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均未发生脑脊液漏。
3.2.4 康复指导
3.2.4.1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床上适当活动肢体,做深呼吸,减少卧床并发症,为下床活动创造条件。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以下锻炼。①膝、踝关节训练。②直腿抬高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
3.2.4.2加强恢复性训练。①拇指对指、握拳后用力伸指练习。②肩、肘、腕关节练习。各关节屈伸、旋转运动。③项背肌及颈部运动范围练习。活动范围及强度应循序渐进。④步行练习。术后5~7d可戴颈托下床活动,必须有人在患者旁协助,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4.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勿做颈部过度屈伸及左右过度扭曲的动作,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每1小时左右活动颈部1次;继续加强功能锻炼,进一步进行较精细的活动练习,如写字、使用键盘、织毛线等;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位置恰当,颈部防止受凉;半年内不提重物、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行多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外出及坐车时佩戴颈托保护,术后3~6个月注意乘车安全,防止颈椎骤然过屈过伸;定时门诊复查,术后第1、3、6个月门诊复查,出现不适随时就医。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局部及全身感染,预防感冒。
5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保存了颈椎的活动性,保证近期疗效良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安全,降低手术风险,以及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锻炼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方案才可以更大限度的保证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杜杏利,陈海霞,胡丽敏,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11(12):43-44.
[2]刘国辉,张鹏,杨述华,等.Bryam r2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骨科杂志,2008,11(2):104-105.
作者简介:胡艳青,主管护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