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档案】张秋达,浙江绍兴人,1985年参加工作,1989年调入浙江省嵊州市第二中学(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的前身)。现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系绍兴市、嵊州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绍兴市中小学科研指导委员会成员,嵊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嵊州市首届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学员。公开发表论文近120篇,其中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学月刊·中学版》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40余篇;出版了专著《高考古诗词鉴赏指要》和《中学生作文成功之旅》,其中前者已发行到香港和台湾地区。
【教育信条】珍惜与学生结缘的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幸福着色。
虽然与张秋达老师未曾谋面,但是因为经常读他的论文,所以对他在语文教学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独到见解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作文教学是张秋达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考中,张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文观。
张秋达老师的作文观可以用“自我的表达和表达的自我”来概括。所谓“自我的表达”,是指作文是对自我的表达,即说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独特性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它强调作文的对象应该是自我的情感与思想。与此不同的是,“表达的自我”强调的是写作应该体现属于“我”的独特的表达。基于这样的作文观,张老师认为,作文训练不能停留在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等的训练上,也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构思能力的训练,而是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独特的个人情感和思想通过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创造性的表述”的目标。
一、自我的表达
张秋达老师认为,作文教学强调“自我的表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它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话,实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的作文理念。当前,一些人的社会价值观存在着误区,并对青少年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有责任,也应该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而不是消极避让。作家郑渊洁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孩子说成人话,办成人事,那个国家的成人就会说孩子话,办孩子事。”教育一定树立“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的观念,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其次,它有助于学生砥砺感知世界的细腻之心,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每个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的自我,一个是内在的自我。作文需要学生用内在世界的细腻和敏感的心来体悟、来表达对自然、对他人和对内在世界的情感和思想。就如著名作家张洁说的:“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瞳孔,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所给予的那个界限之内的东西。”倡导“自我的表达”,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的头脑、发现的眼睛,发现自己内在的情感、内在的思想。
明确了“自我的表达”的意义之后,张秋达老师还探讨了“自我的表达”实现的途径。一是要树立“作文应是表达内在世界”的理念。张老师认为,作文一定要打通学生与生活的“隔”,回归本真。而这需要教师在日常作文指导中转变观念,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讲技巧,分门别类,反复操练,将文章结构、章法练就成酷似八股文的起承转合的做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自我、自然和社会。但是,表达生活不是照搬生活、复制生活,而是需要选择和提炼,就像孙绍振老师所说的:“原生的生活和原生的感情都要经过想象的扩张、凝聚和提炼才能转化生成文章。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原生的嬉笑怒骂,才会超越粗鲁的喧嚣,升华为个性化的文采、情采和智采。”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表达内在世界”。二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作文的深度,取决于学生思维的深度。缺乏理性思维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认知深刻、见解独到、充满个性的作文的。张老师认为,当前伪“文化散文”依然盛行,许多学生追求美丽辞藻的堆砌,忽视思维的拓展。然而,透过堆砌的辞藻,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具美丽的躯壳,见不到精神的生成。缺乏思维的文章不可能具有生命力,很容易沦落为文字的游戏;失去思维的生成,学生也容易丧失写作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对此,张老师认为,教师需要从僵化的思维中走出来,积极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思想自由地飞翔,让他们敢想敢写敢歌敢哭,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灵世界。三是要借鉴他人经验,寻觅培养的契机。张老师特别重视黎锦熙先生所推崇的“设计教学法”、袁卫星老师倡导的“专题式语文学习”和王栋生老师十分注重的“写作情景创设”。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教师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沉睡的感情,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的表达”。
二、表达的自我
同样,张秋达老师认为倡导“表达的自我”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力避“套话作文”,使作文在“质朴中见光辉”。“套话作文”的主要特征是材料熟烂化(总是选用历史文化名人)、结构模式化(用三段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作为主体)、主题平面化(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作开掘)。它从根本上说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也是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阅卷着力打击的。这可以说是学生作文一定要有“表达的自我”的一个原因。另外,虽然说质朴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很多时候表达上的无技巧恰恰胜过刻意的技巧上的追求),但是,质朴为文也不能走极端。在考场作文中,不能一味追求朴素,要有亮点意识,要有独特的表达,正如何永康教授说的:“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关于“表达的自我”的实现途径,张秋达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力求讲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正如陈钟梁先生说的:“我在学校给高中生作讲座,或与亲朋好友子女在茶室聊谈,总是从以下三句话谈起:1.高考作文千万毋忘‘我’是谁;2.讲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3.在叙述中提炼出生活的哲理。”这番平易的话,实际上点出了作文的关节点。二是培养发现意识和发表意识。作文不仅需要有观察的眼睛,更需要有发现的心,这样才能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追逐心灵的闪光。学生有发表意识,就会把作文当成作品来对待;有了作品意识,就会在写作过程中胸怀读者,以读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文字。如此,“表达的自我”就会成为可能。三是作文训练与创作训练并举。目前的作文训练还缺少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甚至处于无序、混沌的状态,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文学的眼光来构思和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文章和文学训练实行“两手抓”:一方面,从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的训练;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写童话、诗歌、散文、微型小说、戏剧等方面的文学基本功,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著名作家柳青曾说过:“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人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述自己的见解和爱憎,此种毫不掩饰、真实不讳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亮出自己不囿于世俗而勇于独立思考的真实观点,充分施展自个的率直个性,是十分可贵的。”对此,张秋达老师深有同感。他认为,用自己的声音表述自己的见解,是当前中学作文的趋势,也应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教育信条】珍惜与学生结缘的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幸福着色。
虽然与张秋达老师未曾谋面,但是因为经常读他的论文,所以对他在语文教学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独到见解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作文教学是张秋达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考中,张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文观。
张秋达老师的作文观可以用“自我的表达和表达的自我”来概括。所谓“自我的表达”,是指作文是对自我的表达,即说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独特性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它强调作文的对象应该是自我的情感与思想。与此不同的是,“表达的自我”强调的是写作应该体现属于“我”的独特的表达。基于这样的作文观,张老师认为,作文训练不能停留在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等的训练上,也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构思能力的训练,而是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独特的个人情感和思想通过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创造性的表述”的目标。
一、自我的表达
张秋达老师认为,作文教学强调“自我的表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它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话,实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的作文理念。当前,一些人的社会价值观存在着误区,并对青少年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有责任,也应该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而不是消极避让。作家郑渊洁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孩子说成人话,办成人事,那个国家的成人就会说孩子话,办孩子事。”教育一定树立“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的观念,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其次,它有助于学生砥砺感知世界的细腻之心,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每个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的自我,一个是内在的自我。作文需要学生用内在世界的细腻和敏感的心来体悟、来表达对自然、对他人和对内在世界的情感和思想。就如著名作家张洁说的:“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瞳孔,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所给予的那个界限之内的东西。”倡导“自我的表达”,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的头脑、发现的眼睛,发现自己内在的情感、内在的思想。
明确了“自我的表达”的意义之后,张秋达老师还探讨了“自我的表达”实现的途径。一是要树立“作文应是表达内在世界”的理念。张老师认为,作文一定要打通学生与生活的“隔”,回归本真。而这需要教师在日常作文指导中转变观念,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讲技巧,分门别类,反复操练,将文章结构、章法练就成酷似八股文的起承转合的做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自我、自然和社会。但是,表达生活不是照搬生活、复制生活,而是需要选择和提炼,就像孙绍振老师所说的:“原生的生活和原生的感情都要经过想象的扩张、凝聚和提炼才能转化生成文章。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原生的嬉笑怒骂,才会超越粗鲁的喧嚣,升华为个性化的文采、情采和智采。”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表达内在世界”。二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作文的深度,取决于学生思维的深度。缺乏理性思维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认知深刻、见解独到、充满个性的作文的。张老师认为,当前伪“文化散文”依然盛行,许多学生追求美丽辞藻的堆砌,忽视思维的拓展。然而,透过堆砌的辞藻,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具美丽的躯壳,见不到精神的生成。缺乏思维的文章不可能具有生命力,很容易沦落为文字的游戏;失去思维的生成,学生也容易丧失写作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对此,张老师认为,教师需要从僵化的思维中走出来,积极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思想自由地飞翔,让他们敢想敢写敢歌敢哭,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灵世界。三是要借鉴他人经验,寻觅培养的契机。张老师特别重视黎锦熙先生所推崇的“设计教学法”、袁卫星老师倡导的“专题式语文学习”和王栋生老师十分注重的“写作情景创设”。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教师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沉睡的感情,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的表达”。
二、表达的自我
同样,张秋达老师认为倡导“表达的自我”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力避“套话作文”,使作文在“质朴中见光辉”。“套话作文”的主要特征是材料熟烂化(总是选用历史文化名人)、结构模式化(用三段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作为主体)、主题平面化(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作开掘)。它从根本上说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也是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阅卷着力打击的。这可以说是学生作文一定要有“表达的自我”的一个原因。另外,虽然说质朴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很多时候表达上的无技巧恰恰胜过刻意的技巧上的追求),但是,质朴为文也不能走极端。在考场作文中,不能一味追求朴素,要有亮点意识,要有独特的表达,正如何永康教授说的:“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关于“表达的自我”的实现途径,张秋达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力求讲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正如陈钟梁先生说的:“我在学校给高中生作讲座,或与亲朋好友子女在茶室聊谈,总是从以下三句话谈起:1.高考作文千万毋忘‘我’是谁;2.讲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3.在叙述中提炼出生活的哲理。”这番平易的话,实际上点出了作文的关节点。二是培养发现意识和发表意识。作文不仅需要有观察的眼睛,更需要有发现的心,这样才能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追逐心灵的闪光。学生有发表意识,就会把作文当成作品来对待;有了作品意识,就会在写作过程中胸怀读者,以读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文字。如此,“表达的自我”就会成为可能。三是作文训练与创作训练并举。目前的作文训练还缺少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甚至处于无序、混沌的状态,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文学的眼光来构思和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文章和文学训练实行“两手抓”:一方面,从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的训练;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写童话、诗歌、散文、微型小说、戏剧等方面的文学基本功,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著名作家柳青曾说过:“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人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述自己的见解和爱憎,此种毫不掩饰、真实不讳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亮出自己不囿于世俗而勇于独立思考的真实观点,充分施展自个的率直个性,是十分可贵的。”对此,张秋达老师深有同感。他认为,用自己的声音表述自己的见解,是当前中学作文的趋势,也应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