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2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从中学生自身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以及社会与家庭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质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本应得到相应的提高,然而,据中国教育部的相关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状况呈下降的趋势,这对中学体育教育的开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汕头市谢易初中学,汕头市第一中学新校区、汕头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汕头金山中学、汕头市华侨中学、汕头市聿怀高级中学、汕头市东厦中学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知网及图书馆查阅了近10年来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文献资料近百篇,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对7所学校参加体质测试的高一、高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1800名中学生,包括男、女生,以及对18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其中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737份,回收率为96.5%;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3.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软件对所有收回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的经济收入不断的提高随之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得以大大的改善,每个家庭在一日三餐的饮食结构也学会了合理营养的搭配,对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目前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呈上升趋势,形态发育水平也是不断提高。但这种现象对当今的青少年来讲也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肥胖病也慢慢困扰着我们学生,超重和肥胖学生明显增多。现今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学生体质状况真是令人堪忧。通过问卷调查表明有83%的学生和95%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体育锻炼不够是造成学生身质下降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学生自身原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不是单方面的因素所致,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导致,这些因素交织相互影响,最终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通过调查,运动不足只是学生体质下降的表面原因。深挖其根源,还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影响现今中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因素
1.学生自身原因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1)学生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第一,随着现今社会电子游戏机盛行、网络信息和计算机的普及发展外加各种流行电子产品涌现,这些新时代产品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多中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并从中需求快乐,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在主观和客观上与现实生活脱节,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欲望,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第二,7所学校中,其中有两所为寄住制学校,因住集体宿舍,同学相互间影响较大,有学生在网上看书、看网络电影、打网络游戏等至深夜一两点钟才睡觉,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根据调查,睡眠片断化、睡眠困难以及早醒等睡眠障碍的学生约占43.66%。而且因为晚睡,致使早晨没办法按时起床上课,影响吃早餐及上课的占34.45%,长期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不能使身体机能得以正常进行和适当的修复,这也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
(2)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与动机。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一直在抓升学率,只注重文化課程的学习,根本不重视体育课教学,他们延续了初中的惯性,一味地追求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多数学生更是抱着及格万岁、敷衍的态度,健身意识和运动观念淡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按每次锻炼时间为30分钟计算,约有23%的男生每周仅锻炼2次,有56%的男生根本就不参加锻炼;女生每周活动2次以上的仅占10%,有68%的女生认为没有必要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学生缺乏足够体育锻炼的意识,导致体质健康下降。
(3)缺少科学健身知识与手段。
所调查的这7所学校虽然都是汕头市招生不错的学校,都是中考中的佼佼者,擅于文化课的学习,但对于如何科学健身方面却很茫然。据调查数据显示:当代中学生对心理保健、运动保健、卫生保健和营养保健等方面懂的知识甚少,更无从谈自身的保健。有很多学生想进行体育锻炼,但其锻炼的形式、内容与方法局限于自学或长辈的影响,而并不是通过体育课教学得来,对如何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等更是缺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普遍缺乏自觉地进行行之有效的自我保健和自身调节以及克服心理障碍来提高身心健康的综合素质与技能。
2.学校客观环境的原因
(1)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出现误区
教育部门在学校工作中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所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根本宗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高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实行“三自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顺应了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学习选择空间。但学生们会因为只选择自己喜欢的某项运动而忽视了身体全方面的锻炼,造成身体素质的不均衡发展。体育课程改革理念虽好,但是有些高校的做法却偏离了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宗旨。很多任课老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专项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课程改革后减少了一些基本的跑跳等运动形式,使学生在速度和耐力方面的运动较少,这也是在校中学生为什么在速度和耐力素质方面逐年下降的原因。 (2)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严重不足
近年来,随着各校持续扩招,而有些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造成体育场地与器材无法满足不断增多的学生们锻炼的需求,人多地少,器材少。锻炼身体实施落后、缺乏,场地拥挤狭小。据了解有些学校在上体育课时50多人的班级只有十几个篮球供学生上篮球课,大大减弱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高密度的中学校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一部分学生即使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想法,也会因客观条件限制而难以实现。据调查数据显示:55%的体育教师和30.30%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教学所需场地、器材的缺乏,是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因此,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是造成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及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社会都很重视中学生的体制逐年下降的问题,同时针对学生健康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如《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等等。这些都说明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下降问题的重视。但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经颁布十几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一直在持续下降。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是在执行的环节上,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没有专门的执行并认真履行职责的部门。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业的压力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迫使中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从而减少了走进体育场所锻炼的时间。
另一方面当代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對孩子从小教育一直都缺乏正确的体质健康观和教育观,普遍具有重文化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倾向。一直以来,这群学生在家的生活、甚至在校的生活多由家长包办,他们连一些基本自我生活技能、生存技巧都得不到锻炼,体质健康方面更是如此。当代在校中学生都是90后的学子们,对于体育这种“苦差事”,往往是采取望而却步的态度。面临着学生每年的体能测试他们总是苦苦哀求着老师说“老师,放放水吧,我们没办法完成这么多项,我们还要专心学文化课参加高考呢,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我现在已经很努力在练习体育了,但还是不行呀”。中国的学生只有在这种被动的环境中才会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眼下一个尴尬的现实,没有考试就不重视体育课,没有体育课就不参加体育运动,这在中国各级学校是普遍现象。
(二)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体育健身意识
加强宣传,提高学生主动健身的兴趣。一定要改变社会传统上对体质健康认识的偏差和误区,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有益于健康体魄才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应强化体育锻炼意识,远离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及无规律的生活状态。学生们最好能保证每周3次,每次40分钟至1小时的体育锻炼。学生们一开始的锻炼强度不能太大,可选择中等强度、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锻炼,运动时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20次至140次左右即可。学生们要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锻炼计划,长期的坚持下去,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效果。
2.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是开展学生体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体育教育改革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研究与改革,开设新型的体育运动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多样的、灵活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提高健康素质的习惯。对考试考核办法进行一定的改革。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方法,积极评价学生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校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学校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费投入。可以尝试利用引资和社会捐赠的办法,以解决目前高校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利用社会的场地器材,充分保证场地器材的使用时间,以满足中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要求。还可以建立学校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和学校、社会一体化的体育工作模式。合理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高质、廉价、快捷的服务。还可以充分发挥中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自己组建各种课余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协会,同时以俱乐部和协会的形式组织各种体育活动。
中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到学生本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能否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人才结构的健康状况。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我国各高校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领会学生体质测试的目的与意义,让学生真正认清自身的体质状况,进而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牛丽丽,郭敏.2000年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14.6.
[2] 李林林,史曙生,刘东升.新加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5.
[3] 杨华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4.
[4] 杨文学,邵艳,谢慧松.不同体育项目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8.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从中学生自身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以及社会与家庭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质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本应得到相应的提高,然而,据中国教育部的相关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状况呈下降的趋势,这对中学体育教育的开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汕头市谢易初中学,汕头市第一中学新校区、汕头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汕头金山中学、汕头市华侨中学、汕头市聿怀高级中学、汕头市东厦中学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知网及图书馆查阅了近10年来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文献资料近百篇,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对7所学校参加体质测试的高一、高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1800名中学生,包括男、女生,以及对18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其中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737份,回收率为96.5%;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3.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软件对所有收回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的经济收入不断的提高随之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得以大大的改善,每个家庭在一日三餐的饮食结构也学会了合理营养的搭配,对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目前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呈上升趋势,形态发育水平也是不断提高。但这种现象对当今的青少年来讲也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肥胖病也慢慢困扰着我们学生,超重和肥胖学生明显增多。现今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学生体质状况真是令人堪忧。通过问卷调查表明有83%的学生和95%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体育锻炼不够是造成学生身质下降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学生自身原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不是单方面的因素所致,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导致,这些因素交织相互影响,最终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通过调查,运动不足只是学生体质下降的表面原因。深挖其根源,还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影响现今中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因素
1.学生自身原因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1)学生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第一,随着现今社会电子游戏机盛行、网络信息和计算机的普及发展外加各种流行电子产品涌现,这些新时代产品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多中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并从中需求快乐,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在主观和客观上与现实生活脱节,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欲望,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第二,7所学校中,其中有两所为寄住制学校,因住集体宿舍,同学相互间影响较大,有学生在网上看书、看网络电影、打网络游戏等至深夜一两点钟才睡觉,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根据调查,睡眠片断化、睡眠困难以及早醒等睡眠障碍的学生约占43.66%。而且因为晚睡,致使早晨没办法按时起床上课,影响吃早餐及上课的占34.45%,长期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不能使身体机能得以正常进行和适当的修复,这也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
(2)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与动机。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一直在抓升学率,只注重文化課程的学习,根本不重视体育课教学,他们延续了初中的惯性,一味地追求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多数学生更是抱着及格万岁、敷衍的态度,健身意识和运动观念淡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按每次锻炼时间为30分钟计算,约有23%的男生每周仅锻炼2次,有56%的男生根本就不参加锻炼;女生每周活动2次以上的仅占10%,有68%的女生认为没有必要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学生缺乏足够体育锻炼的意识,导致体质健康下降。
(3)缺少科学健身知识与手段。
所调查的这7所学校虽然都是汕头市招生不错的学校,都是中考中的佼佼者,擅于文化课的学习,但对于如何科学健身方面却很茫然。据调查数据显示:当代中学生对心理保健、运动保健、卫生保健和营养保健等方面懂的知识甚少,更无从谈自身的保健。有很多学生想进行体育锻炼,但其锻炼的形式、内容与方法局限于自学或长辈的影响,而并不是通过体育课教学得来,对如何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等更是缺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普遍缺乏自觉地进行行之有效的自我保健和自身调节以及克服心理障碍来提高身心健康的综合素质与技能。
2.学校客观环境的原因
(1)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出现误区
教育部门在学校工作中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所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根本宗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高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实行“三自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顺应了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学习选择空间。但学生们会因为只选择自己喜欢的某项运动而忽视了身体全方面的锻炼,造成身体素质的不均衡发展。体育课程改革理念虽好,但是有些高校的做法却偏离了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宗旨。很多任课老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专项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课程改革后减少了一些基本的跑跳等运动形式,使学生在速度和耐力方面的运动较少,这也是在校中学生为什么在速度和耐力素质方面逐年下降的原因。 (2)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严重不足
近年来,随着各校持续扩招,而有些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造成体育场地与器材无法满足不断增多的学生们锻炼的需求,人多地少,器材少。锻炼身体实施落后、缺乏,场地拥挤狭小。据了解有些学校在上体育课时50多人的班级只有十几个篮球供学生上篮球课,大大减弱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高密度的中学校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一部分学生即使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想法,也会因客观条件限制而难以实现。据调查数据显示:55%的体育教师和30.30%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教学所需场地、器材的缺乏,是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因此,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是造成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及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社会都很重视中学生的体制逐年下降的问题,同时针对学生健康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如《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等等。这些都说明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下降问题的重视。但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经颁布十几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一直在持续下降。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是在执行的环节上,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没有专门的执行并认真履行职责的部门。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业的压力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迫使中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从而减少了走进体育场所锻炼的时间。
另一方面当代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對孩子从小教育一直都缺乏正确的体质健康观和教育观,普遍具有重文化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倾向。一直以来,这群学生在家的生活、甚至在校的生活多由家长包办,他们连一些基本自我生活技能、生存技巧都得不到锻炼,体质健康方面更是如此。当代在校中学生都是90后的学子们,对于体育这种“苦差事”,往往是采取望而却步的态度。面临着学生每年的体能测试他们总是苦苦哀求着老师说“老师,放放水吧,我们没办法完成这么多项,我们还要专心学文化课参加高考呢,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我现在已经很努力在练习体育了,但还是不行呀”。中国的学生只有在这种被动的环境中才会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眼下一个尴尬的现实,没有考试就不重视体育课,没有体育课就不参加体育运动,这在中国各级学校是普遍现象。
(二)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体育健身意识
加强宣传,提高学生主动健身的兴趣。一定要改变社会传统上对体质健康认识的偏差和误区,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有益于健康体魄才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应强化体育锻炼意识,远离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及无规律的生活状态。学生们最好能保证每周3次,每次40分钟至1小时的体育锻炼。学生们一开始的锻炼强度不能太大,可选择中等强度、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锻炼,运动时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20次至140次左右即可。学生们要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锻炼计划,长期的坚持下去,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效果。
2.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是开展学生体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体育教育改革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研究与改革,开设新型的体育运动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多样的、灵活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提高健康素质的习惯。对考试考核办法进行一定的改革。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方法,积极评价学生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校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学校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费投入。可以尝试利用引资和社会捐赠的办法,以解决目前高校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利用社会的场地器材,充分保证场地器材的使用时间,以满足中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要求。还可以建立学校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和学校、社会一体化的体育工作模式。合理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高质、廉价、快捷的服务。还可以充分发挥中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自己组建各种课余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协会,同时以俱乐部和协会的形式组织各种体育活动。
中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到学生本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能否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人才结构的健康状况。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我国各高校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领会学生体质测试的目的与意义,让学生真正认清自身的体质状况,进而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牛丽丽,郭敏.2000年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14.6.
[2] 李林林,史曙生,刘东升.新加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5.
[3] 杨华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4.
[4] 杨文学,邵艳,谢慧松.不同体育项目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