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英语教学不同,因诸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未曾学习过日语,从而导致了在公外教学上必须从基础知识进行切入。针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属于系统工程,且需要得到包括高校管理层、教务处在内职能部门的支持。因此,應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且在校本教材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外语教学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大学外语;日语;目标定位;实践
本文以大学公共日语教学为考察对象,探讨当下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实践模式。从教学覆盖面来看,公共日语尽管不及英语教学那么深入人心。但在拓宽学生外语能力的背景下,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英语教学不同,因诸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未曾学习过日语,从而导致了在公外教学上必须从基础知识进行切入。这样一来,不仅客观延长了日语教学周期,还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更大的挑战。由此,若要突出大学公共日语的教学地位,惟有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改创新。
从现有文献中可知,同行在针对日语教学研讨时,习惯聚焦于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模式。诚然,建立在这种视阈下的措施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目前的尴尬局面,但从形成日语教学自身优化的内生驱动而言则是没有太大帮助的。正因如此,这也成为了本文选题的初衷。
一、大学外语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使教学改革在目标定位和实践方面更具合理性,这里需要从总括层面对目前日语教学现状做一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现状分析。有一点需要强调,作为日语教师从教学态度上是毋庸质疑的,因此应该改变教育界的固有偏见。与此同时,在教学大纲指引下教师十分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程度。因此,在常规教学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出现。然而,在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普遍感觉到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减退,不仅在听课专注度还是到课率上都大打折扣。这一负面现象,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在课程学时的刚性约束下,似乎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施展。
(二)学生学习方面的现状分析。根据笔者的了解,许多将日语选为二外的学生存在两种想法:(1)对日语本身的兴趣使然;(2)认为日语文字中夹杂着方块字,感觉容易学懂。然而,在最开始的50音图发音学习中,部分学生就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伴随着日语语法知识的导入,以及包括日语口语习惯(如近语的使用)的引入,使得更多学生因难以形成与汉语的比较学习而逐渐掉队。从日语学习的听、说、读、写中,最终也只能给予表皮的应对。
以上分别从教、学两方面的现状分析,实则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提供了价值判断。
二、分析基础上的目标定位
首先需要明确,针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属于系统工程,且需要得到包括高校管理层、教务处在内职能部门的支持。因此,本文先易后难的原则,以下将主要从负责该课程讲授的系室出发来展开目标定位。
具体而言,目标定位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这里需要指出,诸多同行在开展外语教学改革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即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似乎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为增强它的适用性。实则不然,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课程目标应与本校专业结构和学生就业主方向相契合。或者说,大学公共日语教学改革在课程目标定位上,应突出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国际化应用能力(如日语专业文献的阅读),并建构起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实力。这就意味着,根据专业学科分类所进行的校本教材建设成为了必然。
(二)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落实到教学领域便产生了教学目标。实践表明,教学目标为教师合理配置教学时间和精力提供了路径指向。众所周知,一门外语教学包括了读、说、听、写等要件,那么日语教学是否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呢。实践表明,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在课程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应根据专业学科分类,有针对性的强化一项或多项语言能力。惟有这样,才能满足辅助学生专业应用的要求。当然,目前对于各学科应侧重的语言能力还处于研讨阶段。
(三)考核目标。作为一个完成的教学环节,考核成为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必须要件。从目前各校的考核形式来看,普遍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来实施。从中不难发现,这种传统的考核形式与上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是相背离的,若仍然执行下去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参与、贯彻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效果。因此,考核目标也应建立在有区别的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基础之上。
三、目标定位下的实践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目标定位下,实践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逐一展开。
(一)课程目标定位下的实践。课程目标定位下的实践涉及到校本课程建设,这就要求建立与各系(二级学院)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并须得到学校管理层和教务处的支持。在与各系的信息互动中,主要了解他们对于日语教学的期望,并获知各系专业群与日语之间的关联元素是哪些。当然,还能获取各系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的信息。这样一来,在以学科(或专业)为对象的校本教材建设时,便能做到有的放矢;且存在着通用、交叉的内容部分则可以提炼出来加以优化。
(二)教学目标定位下的实践。关于各专业学生究竟应突出哪些日语语言能力,则是目前还有待精细化的课题。在笔者所在高校同行的努力下,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工科学生须侧重于他们的日语阅读能力(考虑到查阅专业文献的需要),以及听力的训练(考虑到接受专业培训的需要);对于经管及文科学生而言,则需要强化他们听说和写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粗略构建教学目标来。当然,还须在实践中不断被检验和修正。
(三)考核目标定位下的实践。在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相契合的要求下,考核实践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传统模式,但应增加情景模拟和专业能力考试项目。如,针对工科学生应加大他们翻译日语专业文献的力度;而对于经管学生则应加大他们的情景模拟下的口语考核力度。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参考文献:
[1]陈雨贤.大学日语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实证研究[J]
[2]刘芳.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日语教学[J]
[3]石晨曦.浅谈大学日语教学改革[J]
[4]侯亚琼.对二外日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J]
关键词:大学外语;日语;目标定位;实践
本文以大学公共日语教学为考察对象,探讨当下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实践模式。从教学覆盖面来看,公共日语尽管不及英语教学那么深入人心。但在拓宽学生外语能力的背景下,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英语教学不同,因诸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未曾学习过日语,从而导致了在公外教学上必须从基础知识进行切入。这样一来,不仅客观延长了日语教学周期,还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更大的挑战。由此,若要突出大学公共日语的教学地位,惟有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改创新。
从现有文献中可知,同行在针对日语教学研讨时,习惯聚焦于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模式。诚然,建立在这种视阈下的措施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目前的尴尬局面,但从形成日语教学自身优化的内生驱动而言则是没有太大帮助的。正因如此,这也成为了本文选题的初衷。
一、大学外语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使教学改革在目标定位和实践方面更具合理性,这里需要从总括层面对目前日语教学现状做一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现状分析。有一点需要强调,作为日语教师从教学态度上是毋庸质疑的,因此应该改变教育界的固有偏见。与此同时,在教学大纲指引下教师十分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程度。因此,在常规教学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出现。然而,在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普遍感觉到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减退,不仅在听课专注度还是到课率上都大打折扣。这一负面现象,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在课程学时的刚性约束下,似乎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施展。
(二)学生学习方面的现状分析。根据笔者的了解,许多将日语选为二外的学生存在两种想法:(1)对日语本身的兴趣使然;(2)认为日语文字中夹杂着方块字,感觉容易学懂。然而,在最开始的50音图发音学习中,部分学生就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伴随着日语语法知识的导入,以及包括日语口语习惯(如近语的使用)的引入,使得更多学生因难以形成与汉语的比较学习而逐渐掉队。从日语学习的听、说、读、写中,最终也只能给予表皮的应对。
以上分别从教、学两方面的现状分析,实则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提供了价值判断。
二、分析基础上的目标定位
首先需要明确,针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属于系统工程,且需要得到包括高校管理层、教务处在内职能部门的支持。因此,本文先易后难的原则,以下将主要从负责该课程讲授的系室出发来展开目标定位。
具体而言,目标定位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这里需要指出,诸多同行在开展外语教学改革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即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似乎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为增强它的适用性。实则不然,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课程目标应与本校专业结构和学生就业主方向相契合。或者说,大学公共日语教学改革在课程目标定位上,应突出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国际化应用能力(如日语专业文献的阅读),并建构起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实力。这就意味着,根据专业学科分类所进行的校本教材建设成为了必然。
(二)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落实到教学领域便产生了教学目标。实践表明,教学目标为教师合理配置教学时间和精力提供了路径指向。众所周知,一门外语教学包括了读、说、听、写等要件,那么日语教学是否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呢。实践表明,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在课程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应根据专业学科分类,有针对性的强化一项或多项语言能力。惟有这样,才能满足辅助学生专业应用的要求。当然,目前对于各学科应侧重的语言能力还处于研讨阶段。
(三)考核目标。作为一个完成的教学环节,考核成为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必须要件。从目前各校的考核形式来看,普遍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来实施。从中不难发现,这种传统的考核形式与上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是相背离的,若仍然执行下去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参与、贯彻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效果。因此,考核目标也应建立在有区别的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基础之上。
三、目标定位下的实践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目标定位下,实践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逐一展开。
(一)课程目标定位下的实践。课程目标定位下的实践涉及到校本课程建设,这就要求建立与各系(二级学院)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并须得到学校管理层和教务处的支持。在与各系的信息互动中,主要了解他们对于日语教学的期望,并获知各系专业群与日语之间的关联元素是哪些。当然,还能获取各系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的信息。这样一来,在以学科(或专业)为对象的校本教材建设时,便能做到有的放矢;且存在着通用、交叉的内容部分则可以提炼出来加以优化。
(二)教学目标定位下的实践。关于各专业学生究竟应突出哪些日语语言能力,则是目前还有待精细化的课题。在笔者所在高校同行的努力下,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工科学生须侧重于他们的日语阅读能力(考虑到查阅专业文献的需要),以及听力的训练(考虑到接受专业培训的需要);对于经管及文科学生而言,则需要强化他们听说和写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粗略构建教学目标来。当然,还须在实践中不断被检验和修正。
(三)考核目标定位下的实践。在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相契合的要求下,考核实践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传统模式,但应增加情景模拟和专业能力考试项目。如,针对工科学生应加大他们翻译日语专业文献的力度;而对于经管学生则应加大他们的情景模拟下的口语考核力度。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参考文献:
[1]陈雨贤.大学日语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实证研究[J]
[2]刘芳.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日语教学[J]
[3]石晨曦.浅谈大学日语教学改革[J]
[4]侯亚琼.对二外日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