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课题,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用爱唤起后进生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在成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关键词】师爱尊重理解信任耐心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陶行之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基础、智商、兴趣及家庭条件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学习成绩也有所不同,因此也就存在着所谓的后进生。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后进生 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爱心行动,播种希望。
第一、教师要具有一颗爱心。这是不少优秀教师对待一切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凡具备这种思想感情的教师,他们的爱心天平是公正的,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父”或“母”的爱心,从不歧视后进生,因此其教育效果就不同凡响。作为“心灵塑造心灵”的教师来说,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也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后进生。后进生缺乏自信、内心脆弱,更渴望能得到老师的爱。对于这类孩子严格的批评、严厉的处罚只能更加伤害他们,只有用“慈母”般的温暖才能抚慰他们心灵,他们渴望别人的关怀。批评谩骂是无效的锤打,和风细雨却能润入心田,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更能体现这个原则。
第二、要给予后进生集体的温暖。在班集体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谊,还有教师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安排座位,要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课堂提问,要鼓励后进生踊跃发言;集体活动 ,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当学生生病、受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灵相通,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
二、真诚信任,感动其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平时,老师应细心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自我上进的动机。
三、尊重理解,体现关怀。
首先,要关心和尊重后进生。不少教师对后进生丧失信心,不关心和尊重他们,甚至对他们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结果事与愿违。其实,差生心里深深隐藏着对平等和尊重的强烈要求,他们希望得到老师更多、更大的同情、理解和帮助,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较重的自卑感, 误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们, 厌弃他们。这样, 无形中在自己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如果老师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后进生, 久而久之,鸿沟会越来越大, 后进生会越来越远离集体。相反, 如果老师能正确理解并尊重后进生, 使他们感到温暖, 真正建立起感情的联系, 那么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 鸿沟就会逐渐填平, 从而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了条件。 其次,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后进生”。首先,要认真分析造成這些学生落后的原因。部分学生“双差”的原因往往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要从各方面彻底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在以后的转化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其次,学生不同的志趣、爱好、才能、禀赋、思维、倾向造成了学生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定较好的转化方案,因材施教,取长补短。转化工作效果更明显,成效更大。再次,“后进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教师要真诚理解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教不严,师之惰”。教师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家长心理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宽容所犯错误,“差生”身上有闪光点有长处,对于他们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地予以赞扬。这对引导“差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培养不断进取的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差生”的帽子与心理抛在脚下,找准人生的坐标,勇往直前。
四、创设条件,享受欢乐。
目前在各种奖励中,“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只有少数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受此殊荣,一般的后进生、“差生”只能“望奖兴叹”,很少受到奖励。如何奖励后进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在实际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设立多种单项奖,故意降低一些项目的标准使得这些后进生也有争取奖励的目标,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产生跃跃欲试的努力愿望。同时,我还有目的地发扬后进生的特长和“阳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朝着好的方向转化,逐渐使“闪光点”变成“闪光面”,使后进生赶上来甚至变成优秀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老师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因此,只要我们肯播种希望,用爱唤起后进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就能使之在成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关键词】师爱尊重理解信任耐心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陶行之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基础、智商、兴趣及家庭条件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学习成绩也有所不同,因此也就存在着所谓的后进生。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后进生 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爱心行动,播种希望。
第一、教师要具有一颗爱心。这是不少优秀教师对待一切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凡具备这种思想感情的教师,他们的爱心天平是公正的,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父”或“母”的爱心,从不歧视后进生,因此其教育效果就不同凡响。作为“心灵塑造心灵”的教师来说,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也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后进生。后进生缺乏自信、内心脆弱,更渴望能得到老师的爱。对于这类孩子严格的批评、严厉的处罚只能更加伤害他们,只有用“慈母”般的温暖才能抚慰他们心灵,他们渴望别人的关怀。批评谩骂是无效的锤打,和风细雨却能润入心田,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更能体现这个原则。
第二、要给予后进生集体的温暖。在班集体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谊,还有教师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安排座位,要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课堂提问,要鼓励后进生踊跃发言;集体活动 ,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当学生生病、受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灵相通,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
二、真诚信任,感动其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平时,老师应细心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自我上进的动机。
三、尊重理解,体现关怀。
首先,要关心和尊重后进生。不少教师对后进生丧失信心,不关心和尊重他们,甚至对他们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结果事与愿违。其实,差生心里深深隐藏着对平等和尊重的强烈要求,他们希望得到老师更多、更大的同情、理解和帮助,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较重的自卑感, 误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们, 厌弃他们。这样, 无形中在自己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如果老师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后进生, 久而久之,鸿沟会越来越大, 后进生会越来越远离集体。相反, 如果老师能正确理解并尊重后进生, 使他们感到温暖, 真正建立起感情的联系, 那么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 鸿沟就会逐渐填平, 从而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了条件。 其次,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后进生”。首先,要认真分析造成這些学生落后的原因。部分学生“双差”的原因往往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要从各方面彻底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在以后的转化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其次,学生不同的志趣、爱好、才能、禀赋、思维、倾向造成了学生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定较好的转化方案,因材施教,取长补短。转化工作效果更明显,成效更大。再次,“后进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教师要真诚理解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教不严,师之惰”。教师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家长心理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宽容所犯错误,“差生”身上有闪光点有长处,对于他们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地予以赞扬。这对引导“差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培养不断进取的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差生”的帽子与心理抛在脚下,找准人生的坐标,勇往直前。
四、创设条件,享受欢乐。
目前在各种奖励中,“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只有少数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受此殊荣,一般的后进生、“差生”只能“望奖兴叹”,很少受到奖励。如何奖励后进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在实际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设立多种单项奖,故意降低一些项目的标准使得这些后进生也有争取奖励的目标,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产生跃跃欲试的努力愿望。同时,我还有目的地发扬后进生的特长和“阳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朝着好的方向转化,逐渐使“闪光点”变成“闪光面”,使后进生赶上来甚至变成优秀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老师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因此,只要我们肯播种希望,用爱唤起后进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就能使之在成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