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授课和复习课都是我们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平时新授课像“栽活一棵树”,复习课就好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俗话说的好,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功夫不仅要花在理清思路、构成框架上,更要花在练习的选择和运用上。复习课中的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一道练习选的巧,能使复习课堂丰满富有弹性;一道练习设的巧,能激发学生的复习欲望,化难题于无形;一道练习用的巧,使复习的内容环环相扣,整个课堂融为一体,同时还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复习课 巧 练习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尤其是历史复习课。因为它的内容多、杂、时间久远,知识点琐碎。单靠框架复习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我们可以把复习的知识点掩藏在练习中,通过练习的变化、解决、设计,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在师生、生生沟通中,无形回顾了原有的知识,并整理成线状或网状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预设的复习目的:巩固知识、条理线索、分清误区等。因此本人觉得巧借练习来巩固和落实复习的内容有着独到的妙处。
一、巧选练习、拒绝单一,使复习课变得丰满。
上好复习课,选择什么样的练习是关键。平常的复习课,练习的形式一般是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这样的复习课堂虽然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一定的技能,但显得老气又单一。学生在面对这样的复习课时,当然会感到厌倦。
练习是复习课的重要载体。选好练习,复习课已经成功了一半。练习的选择应该是有深有浅,练习题型的更应该多样化,如: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问答题、纠错题、文字题、图案题等等。深浅不一的练习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不同类型的题目,则能有效防止学生的“审美”疲劳,让学生时时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出乎意料的美。
如:本人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史前时代》单元复习一课中,尝试选择了多样的复习题型。
(1)题型一、二:选择题、填空题 (2)题型三:读图题
(3)题型四、五:列举题、连线题 (4)题型六:纠错题
相对于部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一般改编自现成的课本知识,所以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就能回答。而对于纠错题和列举题又是相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也可以完成。读图题较难,侧重于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多样的问题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深度、广度要求。这样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信心,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巧用练习、拒绝单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练习选的巧,还要练习用的巧。光有练习,只注重技能和技巧,这堂课可能会变成练习课。复习课重在通过忆——理——通——创,建立认知结构。因此我们通过巧用选中的练习,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思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忆、理,从而达到通、创。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发现、研究、探寻中得到迸发。
如:本人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史前时代》单元复习一课中,选择了一题多用的方法复习“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知识点。
步骤一:出示一道选择题:“下列成就中,属于北京人开创性成就的是( )A、人工取火 B、使用天然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定居生活”因为这道题目相对简单,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B”。
步骤二:在此基础上,我接着出题:“我也来命题:如果仍用上一题的题支,答案要选A,你会怎么命题?”通过学生自己来命题,实际上就理清了在火的使用上,早期人类的一个分水岭及其代表人群。
步骤三:题支不变题干变:“下列选项中,属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共同特点是( )”目的是为了再次确认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同属于旧石器时代这一知识点。
步骤四:为了顺利的引出下一个复习的内容,我再次利用了刚才的选择题:“刚才的四个选项中,ABC我们都找到了其归宿,那么选择项‘D、定居生活’是 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随着 和 的产生和发展而实现的。”通过最后问题的设计,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原始农业和先民家园)的复习,是本来零散的知识点串了起来,使课堂的前后知识连成串,丝丝入扣。
通过多变的练习类型和变题方式,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把一道题目用巧用透,学生学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快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知识的复习已然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复习课不再是炒冷饭、走过场,而是知识的串烧,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意犹未尽。
三、巧设练习、拒绝单薄,化难点于无形。
能够知识的再现,这不是我们复习课的最终目的。通过复习,学生能对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复习课的真正目的。而练习则是学生思维、知识演练的主要阵地。对于简单的知识点来说,学生已是大致掌握,不需要太多的练习。而难点、易混点、前后知识的相关点等才是复习课必须重视的关键点。因此我们应运用一些材料,巧设问题,使学生在解决中,学生化难为易,并引导学生学会从用已掌握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
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也就是说“桃子”要在跳起来后,能摘到的。因此我们设计的练习难度要适中。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做而生烦;太浅,容易产生松懈怠慢心理,也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练习的设计最好是呈现一定的坡度,由易到难,并由易的知识解决难的问题。
平时新授课像“栽活一棵树”,复习课就好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我们不能让复习课成为枯燥的代名词,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喜欢我们的复习课堂。在上复习课时,我们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找准练习中的“巧”劲,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致。
参考文献:
1、《复习课教学策略浅析》 ……………………………………… 汪国荣
2、《如何上好复习课》(《考试(教研)》2011年10期)…………马根良
3、《让复习课充满活力》(《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32期)……姜翠青
关键词:复习课 巧 练习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尤其是历史复习课。因为它的内容多、杂、时间久远,知识点琐碎。单靠框架复习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我们可以把复习的知识点掩藏在练习中,通过练习的变化、解决、设计,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在师生、生生沟通中,无形回顾了原有的知识,并整理成线状或网状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预设的复习目的:巩固知识、条理线索、分清误区等。因此本人觉得巧借练习来巩固和落实复习的内容有着独到的妙处。
一、巧选练习、拒绝单一,使复习课变得丰满。
上好复习课,选择什么样的练习是关键。平常的复习课,练习的形式一般是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这样的复习课堂虽然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一定的技能,但显得老气又单一。学生在面对这样的复习课时,当然会感到厌倦。
练习是复习课的重要载体。选好练习,复习课已经成功了一半。练习的选择应该是有深有浅,练习题型的更应该多样化,如: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问答题、纠错题、文字题、图案题等等。深浅不一的练习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不同类型的题目,则能有效防止学生的“审美”疲劳,让学生时时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出乎意料的美。
如:本人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史前时代》单元复习一课中,尝试选择了多样的复习题型。
(1)题型一、二:选择题、填空题 (2)题型三:读图题
(3)题型四、五:列举题、连线题 (4)题型六:纠错题
相对于部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一般改编自现成的课本知识,所以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就能回答。而对于纠错题和列举题又是相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也可以完成。读图题较难,侧重于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多样的问题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深度、广度要求。这样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信心,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巧用练习、拒绝单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练习选的巧,还要练习用的巧。光有练习,只注重技能和技巧,这堂课可能会变成练习课。复习课重在通过忆——理——通——创,建立认知结构。因此我们通过巧用选中的练习,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思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忆、理,从而达到通、创。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发现、研究、探寻中得到迸发。
如:本人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史前时代》单元复习一课中,选择了一题多用的方法复习“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知识点。
步骤一:出示一道选择题:“下列成就中,属于北京人开创性成就的是( )A、人工取火 B、使用天然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定居生活”因为这道题目相对简单,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B”。
步骤二:在此基础上,我接着出题:“我也来命题:如果仍用上一题的题支,答案要选A,你会怎么命题?”通过学生自己来命题,实际上就理清了在火的使用上,早期人类的一个分水岭及其代表人群。
步骤三:题支不变题干变:“下列选项中,属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共同特点是( )”目的是为了再次确认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同属于旧石器时代这一知识点。
步骤四:为了顺利的引出下一个复习的内容,我再次利用了刚才的选择题:“刚才的四个选项中,ABC我们都找到了其归宿,那么选择项‘D、定居生活’是 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随着 和 的产生和发展而实现的。”通过最后问题的设计,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原始农业和先民家园)的复习,是本来零散的知识点串了起来,使课堂的前后知识连成串,丝丝入扣。
通过多变的练习类型和变题方式,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把一道题目用巧用透,学生学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快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知识的复习已然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复习课不再是炒冷饭、走过场,而是知识的串烧,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意犹未尽。
三、巧设练习、拒绝单薄,化难点于无形。
能够知识的再现,这不是我们复习课的最终目的。通过复习,学生能对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复习课的真正目的。而练习则是学生思维、知识演练的主要阵地。对于简单的知识点来说,学生已是大致掌握,不需要太多的练习。而难点、易混点、前后知识的相关点等才是复习课必须重视的关键点。因此我们应运用一些材料,巧设问题,使学生在解决中,学生化难为易,并引导学生学会从用已掌握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
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也就是说“桃子”要在跳起来后,能摘到的。因此我们设计的练习难度要适中。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做而生烦;太浅,容易产生松懈怠慢心理,也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练习的设计最好是呈现一定的坡度,由易到难,并由易的知识解决难的问题。
平时新授课像“栽活一棵树”,复习课就好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我们不能让复习课成为枯燥的代名词,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喜欢我们的复习课堂。在上复习课时,我们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找准练习中的“巧”劲,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致。
参考文献:
1、《复习课教学策略浅析》 ……………………………………… 汪国荣
2、《如何上好复习课》(《考试(教研)》2011年10期)…………马根良
3、《让复习课充满活力》(《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32期)……姜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