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2013年,中国艺术市场出现了行情的反弹,有人因此声称“艺术市场5年一个轮回”,亦即从2009年行情暴涨至今已经5年了,中国艺术市场将在2014年再次爆发。其实5年一个轮回的说法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并无根据。那么,2014年行情究竟会怎么走?通过分析中国艺术市场成交总额拍卖最前的五大拍卖公司的2013年度业绩,也许我们可以找到种种端倪。
反弹行情面临考验
为什么说2013年度中国艺术市场总体呈现行情反弹的态势?根据是雅昌网最近公布的2013年年度拍卖数据:2013全年总成交额为643.24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6.46%。
不过,如果进一步分析每年春秋两季艺术品大拍的数据,我们就会有进一步的发现:一方面,自2011秋拍中国艺术市场由盛而衰出现行情转折后,从2012年春拍到2013年秋拍,已经连续4个拍卖季成交总额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也就是说艺术市场自2012年进入调整行情后,行情的反弹、市场的复苏态势一直在持续;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数据表明上述行情反弹、市场复苏的态势到了2013年的秋拍却有所减缓:2013年秋拍的成交总额为333.08亿元,同比增长为13%,低于全年同比增长的数字。
笔者认为,上述两方面的数据我们都不能忽略:行情持续反弹,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新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艺术市场,支撑着中国艺术市场继续向好的基本面;而行情反弹的减速,却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背景:2013秋拍前,中国在6月末爆发了全球瞩目的“钱荒”,给艺术市场带来了阴影,而其背后则是中国GDP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出现了减速。这一切都在警醒中国艺术市场的各方参与者,经济形势、社会环境与2009年相比已经变了,有人想要借助“5年一个轮回”的说法祈求中国艺术市场再现2009年的繁荣,无异于痴人说梦。
拍卖行业绩的两种排行
有趣的是,雅昌网同时还制作了2013年度拍卖公司成交额排行榜(见表一),根据各家拍卖公司的成交总额,占据该排行前5位的拍卖公司依次分别为北京保利、中国嘉德、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北京匡时。
笔者认为,这个排行榜有三点值得关注:首先,与2012年度的拍卖公司成交额排行相比,它们在排行榜上的排名没有变化;其次,它们的成交额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涨幅;第三,如果根据成交额同比涨幅对这五大公司重新排名,排名次序恰恰倒了过来:成交总额排名第五的北京匡时最高为58.38%;其次是香港苏富比,涨幅为44.59%;第三为香港佳士得,涨幅为29.7%;第四是北京的中国嘉德(不含香港),涨幅为23.20%,而成交总额排名第一的保利涨幅最低,为7.54%。
反弹行情考验品牌
两种排行带来对这五大拍卖公司业绩的不同解读: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拍卖公司在行业洗牌中的优势地位不断凸显:在弱势行情中,卖家更担心拍卖的结果亦即拍卖价格不到位,也就更关注拍卖公司的品牌亦即拍卖平台的质量,因此往往会将比较有市场感召力的拍品送到大拍卖公司手里,从而加速行业两极分化的整合过程。从上述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五大公司的拍卖成交额的涨幅中有4家远远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其次,行业竞争加剧,使品牌竞争越来越重要。上述两个排行榜的颠倒名次乍一看也许有偶然因素,但仔细分析却事出有因,如香港苏富比与佳士得,都是国际知名的成熟品牌,在2012年严峻的调整行情中就有出色的表现,到了2013年市场复苏,业绩马上放大,尤其是2013年秋拍都有十分靓丽的表现。相比之下,内地拍卖公司以规模取胜,品牌效应相对较弱,成长性也较差,只有北京匡时是一个例外,也与其一贯注重品牌打造有关。
第三,在弱势行情中判断拍卖公司的实力,不仅要看成交总额,也要看成交总额的涨幅,也就是公司业务的成长性,因为拍卖公司在弱势行情中要保持高增长并非易事。如这两年坚持以规模扩张战略应对调整行情的北京保利,虽然从2012年春拍起就不退反进,连续4个拍卖季放大拍品数量、拍卖专场数量,力争成交总额上第一,但2013年度的成长性却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以此来看,北京匡时在上述拍卖公司成交额排行榜上虽然只居第五位,但其成交额涨幅首屈一指,更是高达58%,完全可以用令人咋舌来形容。
从大公司业绩看市场焦点
如何看待2014年艺术市场发展的前景,也许变数最大的还是宏观经济形势,因为2013年6月曾经给秋拍带来阴影的“钱荒”,在12月又卷土重来,许多人所预言的中国金融危机会不会爆发,能不能消解,中国政府在2013年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但2014年到底会怎么实施还是未知数,而这个却是艺术市场能否再度繁荣的前提条件。如果那些改革措施奏效,那么上述五大公司在2013年的种种表现,则透露了2014年行情走向的端倪。
首先,高价精品仍是争夺焦点。正如行情调整的2012年高价精品仍然受到市场追捧,2013年市场复苏高价精品更是表现出色:成交价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拍品有60件,相比2012年增加了7件,更令人瞩目的是还出现了多件亿元拍品。据雅昌网的排名(见表二),2013年中国艺术品成交价排行前十的拍品中有7件来自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推出的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作品突破亿元大关,以1.8亿港元成交,成为首个过亿元的亚洲当代艺术作品,随后香港佳士得再推曾梵志,其《协和医院系列之三》再次突破亿元大关。另外,还有“明永乐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与“明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2件瓷器古玩精品也在香港苏富比以亿元的高价成交。北京保利秋拍中,著名画家黄胄的《奔腾的草原》也以1.288亿元成交,成为内地拍场上唯一一件过亿拍品。中国嘉德则在春拍中推出靳尚谊1983年作《塔吉克新娘》,以8510万元成交。而其春拍中推出的吴作人1977年作《战地黄花分外香》,成交价达8050万元。另外,张大千1944年作《红拂女》,也在其春拍中以7130万元成交,春拍中还有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以6670万元成交。 其次,与之相应的是多家拍卖公司力推夜场,为争夺高价精品搭建拍卖平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香港苏富比,在2013秋拍专门开设“苏富比亚洲40年”晚间拍卖专场,市场反响热烈:曾梵志、赵无极、潘玉良、刘野等艺术家纷纷刷新个人成交价纪录。北京匡时也在春拍首推“澄道——中国书画夜场”,力图打造品牌专场,也得到了市场与藏家的认可,结果在2013年春秋二季大拍中,“澄道”夜场成交总额达8.25亿元,平均成交率达97%,100多件拍品有25件拍品成交价过千万元。中国嘉德的“大观”夜场自2011年春拍至今已经成为了业内知名的品牌专场,也被公认为业内风向标之一,2013年中国嘉德的“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总成交12.09亿元,成交比率高达90%。此外,他们还将品牌延伸,在香港也推出“大观”夜场。
第三,专场设置上数量明显增多,且重点推出私人收藏专场设置丰富。如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时的专场数量比2012年增加最多,分别增加39场和23场,中国嘉德在北京就增加了21场,香港苏富比也增加了7场。其中更注重挖掘传承有序的私人珍藏专场,创下多个白手套纪录。如今年中国嘉德推出的名家私藏专场达到25场,而去年仅有5场。其春季拍卖的“老舍胡絜青藏画”专场,上拍的16件拍品成交率达到100%,落槌价全部几倍于估价。而秋拍中的“柳湜于立修珍藏”也是博得满堂彩。北京保利举行的“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73件扇面100%成交。北京匡时秋拍多个私人珍藏共创3.76亿元成交额,其中的“海唐精舍”专场、“云起山房”专场、“苦乐斋”藏谢稚柳作品专场、“溪隐山房”专场、“蕉叶草堂”专场等5个专场都创下了白手套的佳绩。
未来市场趋势
至于对2014市场发展趋势,各大公司的业绩的启示集中在3点:首先,可以判断2014年艺术市场的发展仍将延续2013年的反弹行情;其次,这一轮反弹行情将在中国书画、油画雕塑和瓷器杂件这三大板块同时展开,三大板块的高价精品都会受到追捧;第三,沉寂多年的近现代书画板块有望在新的一年再度活跃,回归主力阵容,再度扮演市场中枢的角色。
此外,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是2013年香港苏富比与佳士得都完成了在内地拍卖场上的首拍,两家公司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策略:佳士得在上海的首拍,针对上海自贸区这个刚刚揭开盖头的新人,先以一个囊括中西风味的“大拼盘”试水;而苏富比在北京的首拍却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接地气”。到了2014年,这两家跨国巨头势必会通过其在内地的拍卖会加强与内地同行的竞争;而在香港,已经站稳脚跟的中国嘉德与北京保利,也会加强它们对苏富比、佳士得的挑战。这有助于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化整合,而上述“同城PK”也因此会变得更精彩,也有助于加快市场的复苏。
反弹行情面临考验
为什么说2013年度中国艺术市场总体呈现行情反弹的态势?根据是雅昌网最近公布的2013年年度拍卖数据:2013全年总成交额为643.24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6.46%。
不过,如果进一步分析每年春秋两季艺术品大拍的数据,我们就会有进一步的发现:一方面,自2011秋拍中国艺术市场由盛而衰出现行情转折后,从2012年春拍到2013年秋拍,已经连续4个拍卖季成交总额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也就是说艺术市场自2012年进入调整行情后,行情的反弹、市场的复苏态势一直在持续;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数据表明上述行情反弹、市场复苏的态势到了2013年的秋拍却有所减缓:2013年秋拍的成交总额为333.08亿元,同比增长为13%,低于全年同比增长的数字。
笔者认为,上述两方面的数据我们都不能忽略:行情持续反弹,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新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艺术市场,支撑着中国艺术市场继续向好的基本面;而行情反弹的减速,却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背景:2013秋拍前,中国在6月末爆发了全球瞩目的“钱荒”,给艺术市场带来了阴影,而其背后则是中国GDP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出现了减速。这一切都在警醒中国艺术市场的各方参与者,经济形势、社会环境与2009年相比已经变了,有人想要借助“5年一个轮回”的说法祈求中国艺术市场再现2009年的繁荣,无异于痴人说梦。
拍卖行业绩的两种排行
有趣的是,雅昌网同时还制作了2013年度拍卖公司成交额排行榜(见表一),根据各家拍卖公司的成交总额,占据该排行前5位的拍卖公司依次分别为北京保利、中国嘉德、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北京匡时。
笔者认为,这个排行榜有三点值得关注:首先,与2012年度的拍卖公司成交额排行相比,它们在排行榜上的排名没有变化;其次,它们的成交额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涨幅;第三,如果根据成交额同比涨幅对这五大公司重新排名,排名次序恰恰倒了过来:成交总额排名第五的北京匡时最高为58.38%;其次是香港苏富比,涨幅为44.59%;第三为香港佳士得,涨幅为29.7%;第四是北京的中国嘉德(不含香港),涨幅为23.20%,而成交总额排名第一的保利涨幅最低,为7.54%。
反弹行情考验品牌
两种排行带来对这五大拍卖公司业绩的不同解读: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拍卖公司在行业洗牌中的优势地位不断凸显:在弱势行情中,卖家更担心拍卖的结果亦即拍卖价格不到位,也就更关注拍卖公司的品牌亦即拍卖平台的质量,因此往往会将比较有市场感召力的拍品送到大拍卖公司手里,从而加速行业两极分化的整合过程。从上述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五大公司的拍卖成交额的涨幅中有4家远远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其次,行业竞争加剧,使品牌竞争越来越重要。上述两个排行榜的颠倒名次乍一看也许有偶然因素,但仔细分析却事出有因,如香港苏富比与佳士得,都是国际知名的成熟品牌,在2012年严峻的调整行情中就有出色的表现,到了2013年市场复苏,业绩马上放大,尤其是2013年秋拍都有十分靓丽的表现。相比之下,内地拍卖公司以规模取胜,品牌效应相对较弱,成长性也较差,只有北京匡时是一个例外,也与其一贯注重品牌打造有关。
第三,在弱势行情中判断拍卖公司的实力,不仅要看成交总额,也要看成交总额的涨幅,也就是公司业务的成长性,因为拍卖公司在弱势行情中要保持高增长并非易事。如这两年坚持以规模扩张战略应对调整行情的北京保利,虽然从2012年春拍起就不退反进,连续4个拍卖季放大拍品数量、拍卖专场数量,力争成交总额上第一,但2013年度的成长性却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以此来看,北京匡时在上述拍卖公司成交额排行榜上虽然只居第五位,但其成交额涨幅首屈一指,更是高达58%,完全可以用令人咋舌来形容。
从大公司业绩看市场焦点
如何看待2014年艺术市场发展的前景,也许变数最大的还是宏观经济形势,因为2013年6月曾经给秋拍带来阴影的“钱荒”,在12月又卷土重来,许多人所预言的中国金融危机会不会爆发,能不能消解,中国政府在2013年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但2014年到底会怎么实施还是未知数,而这个却是艺术市场能否再度繁荣的前提条件。如果那些改革措施奏效,那么上述五大公司在2013年的种种表现,则透露了2014年行情走向的端倪。
首先,高价精品仍是争夺焦点。正如行情调整的2012年高价精品仍然受到市场追捧,2013年市场复苏高价精品更是表现出色:成交价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拍品有60件,相比2012年增加了7件,更令人瞩目的是还出现了多件亿元拍品。据雅昌网的排名(见表二),2013年中国艺术品成交价排行前十的拍品中有7件来自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推出的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作品突破亿元大关,以1.8亿港元成交,成为首个过亿元的亚洲当代艺术作品,随后香港佳士得再推曾梵志,其《协和医院系列之三》再次突破亿元大关。另外,还有“明永乐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与“明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2件瓷器古玩精品也在香港苏富比以亿元的高价成交。北京保利秋拍中,著名画家黄胄的《奔腾的草原》也以1.288亿元成交,成为内地拍场上唯一一件过亿拍品。中国嘉德则在春拍中推出靳尚谊1983年作《塔吉克新娘》,以8510万元成交。而其春拍中推出的吴作人1977年作《战地黄花分外香》,成交价达8050万元。另外,张大千1944年作《红拂女》,也在其春拍中以7130万元成交,春拍中还有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以6670万元成交。 其次,与之相应的是多家拍卖公司力推夜场,为争夺高价精品搭建拍卖平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香港苏富比,在2013秋拍专门开设“苏富比亚洲40年”晚间拍卖专场,市场反响热烈:曾梵志、赵无极、潘玉良、刘野等艺术家纷纷刷新个人成交价纪录。北京匡时也在春拍首推“澄道——中国书画夜场”,力图打造品牌专场,也得到了市场与藏家的认可,结果在2013年春秋二季大拍中,“澄道”夜场成交总额达8.25亿元,平均成交率达97%,100多件拍品有25件拍品成交价过千万元。中国嘉德的“大观”夜场自2011年春拍至今已经成为了业内知名的品牌专场,也被公认为业内风向标之一,2013年中国嘉德的“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总成交12.09亿元,成交比率高达90%。此外,他们还将品牌延伸,在香港也推出“大观”夜场。
第三,专场设置上数量明显增多,且重点推出私人收藏专场设置丰富。如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时的专场数量比2012年增加最多,分别增加39场和23场,中国嘉德在北京就增加了21场,香港苏富比也增加了7场。其中更注重挖掘传承有序的私人珍藏专场,创下多个白手套纪录。如今年中国嘉德推出的名家私藏专场达到25场,而去年仅有5场。其春季拍卖的“老舍胡絜青藏画”专场,上拍的16件拍品成交率达到100%,落槌价全部几倍于估价。而秋拍中的“柳湜于立修珍藏”也是博得满堂彩。北京保利举行的“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73件扇面100%成交。北京匡时秋拍多个私人珍藏共创3.76亿元成交额,其中的“海唐精舍”专场、“云起山房”专场、“苦乐斋”藏谢稚柳作品专场、“溪隐山房”专场、“蕉叶草堂”专场等5个专场都创下了白手套的佳绩。
未来市场趋势
至于对2014市场发展趋势,各大公司的业绩的启示集中在3点:首先,可以判断2014年艺术市场的发展仍将延续2013年的反弹行情;其次,这一轮反弹行情将在中国书画、油画雕塑和瓷器杂件这三大板块同时展开,三大板块的高价精品都会受到追捧;第三,沉寂多年的近现代书画板块有望在新的一年再度活跃,回归主力阵容,再度扮演市场中枢的角色。
此外,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是2013年香港苏富比与佳士得都完成了在内地拍卖场上的首拍,两家公司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策略:佳士得在上海的首拍,针对上海自贸区这个刚刚揭开盖头的新人,先以一个囊括中西风味的“大拼盘”试水;而苏富比在北京的首拍却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接地气”。到了2014年,这两家跨国巨头势必会通过其在内地的拍卖会加强与内地同行的竞争;而在香港,已经站稳脚跟的中国嘉德与北京保利,也会加强它们对苏富比、佳士得的挑战。这有助于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化整合,而上述“同城PK”也因此会变得更精彩,也有助于加快市场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