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生的素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果,而他们在中小学阶段打下的素质基础又将对未来的成长产生关键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应当被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展开大力研究。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是基于无效教育的问题展开的,无效教育指的是对学生个人素质品质发展没有构成任何影响的教育,唯一的成果仅仅体现于卷面上,这并不是教学追求的结果。如今,教师必须从实践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门课程,重新定义有效教育,改变过去一直在推行的教育方法。
1.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为了让学生背诵理论,而是要借助每一课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改变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这才是最终的教育目标。那么在课上,教师就应当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日常,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悟,用理论来指导他们的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绿色小卫士”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内容以绿色环保为主题,教学的目标在于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够养成珍惜资源的习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小案例来创设情境:王伟同学有“洁癖”,每天都要清洗一遍自己的衣物,每个课间都要洗手。同学们发现王伟在洗手后总是不关闭水龙头就匆匆离开,于是纷纷指责他,他却说:“地球上有那么多水,我用的这一点算什么。”让学生讨论这一事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引出这一情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联想到自己平时是所作所为,反思自己平时的用水行为,在对王伟的行为进行评价的同时,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警醒[1]。在他们纷纷反对王伟的做法和言论后,教师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以后应该为节约用水做些什么,从哪些小事开始。这样,就能无形中将本课所学理论迁移到生活实践中,达到深刻的教育作用。
2.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
有了课堂上对理论的学习,教师并不能通过考试成绩和作业来评价教学成果,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于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每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长相加也不过短短数个小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养起学生的一些长期性习惯是不现实的,我认为教师必须认清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将课上教育和课下教育相结合,用学生的一言一行来体现我们教育的成果,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会努力的”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这并非口头讨论即可实现的,需要借助阶段性的实践,让学生去经历和感受,从中受益。教师与其布置课本作业,不如设定这样一个实践性任务:(1)在本学期剩余的时间内,制定出自己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为每个目标设定达成的期限;(2)总结和摸索学习方法,通过和同学交流、请教教师、自我实践等方式,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积累和记录,形成成熟的学习方案;(3)每当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达成了设定的学习目标时,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4)每周进行一次自我反思,看一看自己是否坚持了下去。这样的任务持续一个学期来完成,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内,到最后教师一定能看到学生真正的改变,这才是我们最好的教学成果[2]。
3.搜集案例触动学生心灵
其实,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一直以来都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特别是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较差,对待一些严肃的课题一笑而过。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学生对课程的偏见,提高对课程的重视。法不可违,对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必须要严肃起来,中小学生总认为法律与自己十分遥远,自己对违法事件的认知仅局限于平时观看的法治电视节目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些真实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法治案例,给他们以深刻的触动。当代中小学生都对网络世界不陌生,甚至整日与网络为伴,但涉世不深的他们却不知道网络世界中潜藏的危险,不懂得自我保护。可以向他们分享这样一个案例:初中生小李还未成年,由于最近他喜欢玩的一款游戏增加了未成年保护机制,需要实名制认证,导致他无法登陆游戏。在网上,他看到了有人租售微信号、手机号和实名绑定的游戏账号,于是他按捺不住购买了一个游戏账号,成功登陆游戏玩了起来。最后,该租售账号的团伙遭到举报后成功被警察抓获,也由此发现了向该团伙购买账号的小李。警察对小李进行了教育,家长也对他进行了批评。这个案例非常符合学生目前沉迷于网游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意识到必须补充法律知识,知法才能守法,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逾越法律的鸿沟[3]。相信这样的案例能够对学生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
4.组织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也为了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動缤纷多彩,教师应当打破课堂上沉闷,多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实践活动。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责任,增强自己的公共参与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可以做一名维护街道清洁的自愿者,可以去敬老院慰问和照护孤寡老人,还可以参加自然保护队伍,每周到郊外进行一次捡拾垃圾的活动。在实践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青少年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能够让他们更加快速的成长起来。
5.结语
总之,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突破纯理论式的教育,强化理论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实践性。教师必须明确我们当前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彻底的更新,大刀阔斧的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上述思路下,还可以设计出更加多样的教学活动,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们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何克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8,000(001):203.
[2]戴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150-150.
[3]兰素琼.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神州(上旬刊),2020,000(001):174.
关键词: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是基于无效教育的问题展开的,无效教育指的是对学生个人素质品质发展没有构成任何影响的教育,唯一的成果仅仅体现于卷面上,这并不是教学追求的结果。如今,教师必须从实践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门课程,重新定义有效教育,改变过去一直在推行的教育方法。
1.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为了让学生背诵理论,而是要借助每一课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改变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这才是最终的教育目标。那么在课上,教师就应当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日常,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悟,用理论来指导他们的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绿色小卫士”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内容以绿色环保为主题,教学的目标在于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够养成珍惜资源的习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小案例来创设情境:王伟同学有“洁癖”,每天都要清洗一遍自己的衣物,每个课间都要洗手。同学们发现王伟在洗手后总是不关闭水龙头就匆匆离开,于是纷纷指责他,他却说:“地球上有那么多水,我用的这一点算什么。”让学生讨论这一事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引出这一情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联想到自己平时是所作所为,反思自己平时的用水行为,在对王伟的行为进行评价的同时,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警醒[1]。在他们纷纷反对王伟的做法和言论后,教师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以后应该为节约用水做些什么,从哪些小事开始。这样,就能无形中将本课所学理论迁移到生活实践中,达到深刻的教育作用。
2.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
有了课堂上对理论的学习,教师并不能通过考试成绩和作业来评价教学成果,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于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每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长相加也不过短短数个小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养起学生的一些长期性习惯是不现实的,我认为教师必须认清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将课上教育和课下教育相结合,用学生的一言一行来体现我们教育的成果,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会努力的”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这并非口头讨论即可实现的,需要借助阶段性的实践,让学生去经历和感受,从中受益。教师与其布置课本作业,不如设定这样一个实践性任务:(1)在本学期剩余的时间内,制定出自己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为每个目标设定达成的期限;(2)总结和摸索学习方法,通过和同学交流、请教教师、自我实践等方式,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积累和记录,形成成熟的学习方案;(3)每当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达成了设定的学习目标时,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4)每周进行一次自我反思,看一看自己是否坚持了下去。这样的任务持续一个学期来完成,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内,到最后教师一定能看到学生真正的改变,这才是我们最好的教学成果[2]。
3.搜集案例触动学生心灵
其实,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一直以来都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特别是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较差,对待一些严肃的课题一笑而过。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学生对课程的偏见,提高对课程的重视。法不可违,对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必须要严肃起来,中小学生总认为法律与自己十分遥远,自己对违法事件的认知仅局限于平时观看的法治电视节目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些真实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法治案例,给他们以深刻的触动。当代中小学生都对网络世界不陌生,甚至整日与网络为伴,但涉世不深的他们却不知道网络世界中潜藏的危险,不懂得自我保护。可以向他们分享这样一个案例:初中生小李还未成年,由于最近他喜欢玩的一款游戏增加了未成年保护机制,需要实名制认证,导致他无法登陆游戏。在网上,他看到了有人租售微信号、手机号和实名绑定的游戏账号,于是他按捺不住购买了一个游戏账号,成功登陆游戏玩了起来。最后,该租售账号的团伙遭到举报后成功被警察抓获,也由此发现了向该团伙购买账号的小李。警察对小李进行了教育,家长也对他进行了批评。这个案例非常符合学生目前沉迷于网游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意识到必须补充法律知识,知法才能守法,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逾越法律的鸿沟[3]。相信这样的案例能够对学生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
4.组织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也为了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動缤纷多彩,教师应当打破课堂上沉闷,多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实践活动。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责任,增强自己的公共参与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可以做一名维护街道清洁的自愿者,可以去敬老院慰问和照护孤寡老人,还可以参加自然保护队伍,每周到郊外进行一次捡拾垃圾的活动。在实践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青少年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能够让他们更加快速的成长起来。
5.结语
总之,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突破纯理论式的教育,强化理论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实践性。教师必须明确我们当前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彻底的更新,大刀阔斧的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上述思路下,还可以设计出更加多样的教学活动,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们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何克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8,000(001):203.
[2]戴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150-150.
[3]兰素琼.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神州(上旬刊),2020,000(00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