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与骚动》里女性的“原型意象”解析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wujduu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喧嚣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本文借助荣格的原型理论解析小说里的典型女性形象,为进一步研究福克纳的作品及思想提供新的视角,揭示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原型;原型意象;阴影;人格面具;智慧老人
  
  引言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國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最早的两本小说是当时流行的文学潮流影响下的作品,本身没有太多的特点。从第三部小说《沙多里斯》开始,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题材与风格,即不断写“家乡的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①,终于“创造出一个自己的天地”②。这个天地就是他所虚构的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这个县的中心是杰弗生镇。《喧嚣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心血花得最多,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作品。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1994)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过去评论家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作品主题、叙事角度、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的探索上,但真正触动人们灵魂的却是隐藏在作品当中的原型意象,使其具有更广泛而深刻的意义。这里,借助荣格的原型理论解析《喧嚣与骚动》里的典型女性形象,为进一步研究福克纳的作品及思想提供新的视角。
  
  1.0 原型与原型意向
  
  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荣格将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③
  精神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心灵体系,有着它自己的动力特征和发展轨迹,这种变化从外部观察就是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荣格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他称之为“个性化”(individuation)或者“自性实现”( self-realization )。个体的精神从一种未分化的混沌状态逐渐分化和发展,不断的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的寻求新的平衡和统一,这个过程是由原型来控制和推动的。在荣格的理论中,“阴影”、“人格面具”与“智慧老人”是三个主要的原型意象, 在人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深入理解它们的内涵, 实现人格的整合, 这是运用荣格精神分析的理论对解读《喧嚣与骚动》的又一重要研究。
  1.1“阴影”与“人格面具”
  阴影(Shadow)是无意识中的核心部分, 也是人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它是人性中阴暗的、未被意识的一面, 包括一切激情和欲望。阴影的外在社会化表现为侵略、贪婪、残酷无情, 同时也表现为激情和创造力。人身上的一切邪恶的根源存在于阴影之中。人格面具 (Persona ) 一词原来是指古代演员戴在头上, 表明他所扮演角色的那种工具。依照荣格界定, 是指人在潜意识里具有的一种能力, 能够依照不同的情景、场所来调整自身的角色. 当人以面具自居时, 这种情况称之为膨胀 (Inflation)。面具的膨胀是因为长时间表现某个社会角色而把自己混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 使人迷失本来的自己。
  1.2“智慧老人”
  荣格用智慧老人来形容我们内在所具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的原型意象。男人阿尼玛发展最高阶段的索非亚形象,以及女性阿尼姆斯发展阶段的赫耳墨斯形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种智慧老人的形象。荣格认为,智慧老人代表着智慧、直觉和道德品质,并且还能检验他人的道德品质。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当主人公陷入困境时,总有一位拟人化的、以思想形式出现的、有着远见卓识又乐于助人的老人形象出现,帮助主人公摆脱困境,并弥补他在智力方面的不足。
  
  2.0 康普生太太的“阴影”与“人格面具”
  
  福克纳专家莎丽·裴吉(1972)说:“康普生家族正在死去,就是因为康普生夫人对孩子们既不关心也爱不起来。”这话还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对南方妇道观的执迷不仅阉割了康普生太太本人女性的温柔、母性的慈爱,也把她变成了摧残子女的正常人性的施害者。“女人不过是借用别人的荣誉准则罢了”④,康普生先生这个评价可谓一语中的。的确,康普生太太主导这个家庭的观念和准则无不来自别人——来自南方种植园主上流社会传统的妇道观,它作为衰朽的种植园主贵族阶层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仍在弥留之际,发散着依然十分强大的影响力。真正指导她人生的道德原则,是她屡屡挂在嘴上的娘家巴斯康家的“务实精神”——说穿了就是庄园蓄奴主薪火相传的贪欲、自私、虚伪和功利心。康普生太太还沉迷在历史的幻影中,把生活理想建立在早己成为旧迹的蓄奴制社会,根本偏离了沧桑巨变的现实。
  2.1“人格面具”在道德领域中引发的现实问题——
   一种社会心理上的误解
  在清教主义男尊女卑思想和种族主义妇女贞操崇拜双重效应下形成的南方妇道观,是福克纳小说再三涉及的主题。这一妇道观尤其表现为对女性的热情、欲念、个性的压抑,由此调教出来的南方淑女或大家闺秀往往是些冷漠、柔顺、抑郁的影子式的人物。康普生太太就是这一旧妇道观塑造的女性,并是其忠实信徒。她宣称:“我受的家教是这样的,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什么中间道路,要就是当一个规规矩矩的女人,要就是不当”⑤。她坚信,只有通过这条做淑女的独木桥,才能引渡女人达到光明的彼岸,所以坚韧不拔地将南方淑女的道德规约及相关的一整套东西贯彻了一生。
  2.2“虚假认同”的两种表现:强势的“虚假认同”与弱势的“虚假认同”
  她当仁不让地行使甚至滥用她作为主妇的权力:班吉改名、凯蒂结婚、昆丁上哈佛、杰生未来的职业安排、凯蒂被弃后不准回家、甚至不准在家提她的名字,似乎每一件事都是她拿的主意、做的计划,但她苦心经营了一辈子,非但没有重振旧业,反而加速了家庭的解体。
  表面看,康普生太太一生相当凄惨,没有一桩事顺遂她的心愿,似乎也可算旧南方旧观念的受害者。但康普生太太悲剧的本质在于,她并非被动地生活在“别人的荣誉准则”的阴影下,而是这一“荣誉准则”的自觉殉葬者。当她用旧南方陈腐的妇道观和价值观作为治家的准则时,又戕害了自己的儿女。她自以为是康普生一家的坚强理智的守护者,甚至颇有大义灭亲之气慨,其实却充当了一个愚蠢盲目的破坏者。康普生太太的顽固不化和冷酷自私使这艘风雨飘摇中的旧船再也逃脱不了覆没的命运。最后在这幢空荡荡、暗沉沉的大宅子里,垂暮之年的康普生太太张惶四顾,抓住的仍然是那根观念的锁链:“我是一个大家闺秀。人家看到我的子孙这模样也许不会相信,可是我的确是的。”⑥
  
  3.0迪尔西是康普生家族灭亡的见证人——“智慧老人”形象。
  
  迪尔西从小生活在康普生家 ,她一生服侍守候康普生家人 ,目睹了这个家族由盛而衰的全过程 ,于是她镇定坦然地接受了康家的命运。她见到过奴隶制的全盛时期 ,也见到了它的没落 ,她知道建筑在罪恶之上的荣华富贵必定如过眼烟云。而她在复活节礼拜仪式上的经历又充分体现了她的单纯、善良、仁爱和诚信。
  福克纳说:“迪尔西是我自己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因为她勇敢、大胆、豪爽、温厚、诚实。他比我自己可要勇敢得多,诚实得多,也豪爽得多。”迪尔西是福克纳笔下的理想人物。她的忠心、忍耐、毅力与仁爱同前面三个叙述者的病态的性格形成了对照。通过她,作者讴歌了存在于纯朴的普通人身上的精神美。迪尔西这个形象体现了福克纳“人性的复活”的理想。
  3.1生活带给“智者”的苦难不是一时的沉重打击,而是一世的艰辛磨练,是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的宿命、轮回,是精神的折磨和心灵的反刍。
  在迪尔西的世界里,她既没有部分康普生家族成员所背负的罪恶的南方种植园文明的重负,也没有杰生所代表的“新南方”资本主义金钱文明的羁累,而是采取顺应现实,接受生活的态度。因此,时间对她来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互相包含、联结,并存统一的。岁月犹如绵亘不断的长河,由每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在构成,如步履稳健之人,一步步迈向目的地。时间在她的世界里,没有僵死、凝固、巅倒或错位。故而,她能“看见初,也能看见终”⑦。
  3.2原型模式——“智者”的审美基础
  因此,通过迪尔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相反相成的世界。一个充满了“喧嚣”与“愤怒”,如痴人呓语,毫无意义,另一世界则是一片“宁静”,充溢着人性美的闪光,其光芒可以探照到康普生家族的大部分成员的内心深处。这片“宁静”则是通过迪尔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
  
  注释:
  ①②福克纳语,见《福克纳评论集》第27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
  ③荣格语,见《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第30页.(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7年).
  ④⑤⑥《喧嚣与骚动》中译本,第108到235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⑦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第325.(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参考文献:
  [1] Sally Page, Faulkner’s Women [M], Evertt 1972.
  [2] 莎士比亚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3] 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Z].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5] 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普林斯顿大学出版
  社,1977年.
  [6] 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M]. 南宁:漓江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摘要:航空兵场站作为航空兵部队驻训基地,成为兵力集结、物资周转和作战指挥的主要依托,从未来空军担负的使命任务和当前建设情况看,功能不够强,必须加强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的保障功能。  关键词:空军后勤;综合保障;基地保障;职能    航空兵场站作为航空兵部队驻训基地,成为兵力集结、物资周转和作战指挥的主要依托。经过多年的建设、改进和完善,以航空兵场站为支撑的空军后勤保障力量,已经形成了设施比较完善、结
期刊
摘要: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新型的传播媒体——流媒体。流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因特网信息传递的方式,它集音频、视频及图文于一体,使之成为未来因特网信息传输的主流。流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必将网络信息传输的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流媒体;流媒体技术;实时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    一、流媒体概述    1、流媒体的含义:  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它是指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节目
期刊
摘要:在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医学院校的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而受到压力更大,医学院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贯穿在医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以提升医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医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许多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夕,纷纷组织各种途径,可谓“十八般武艺”全上场,意图提高就业率。我们医学院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目前消费不足现状的论述,详细地说明了我国目前消费不足的对策,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仅仅加大提资规模是很难解决供求矛盾的。    在我国经济成长过程中,国内消费需求规模的相应扩大和消费结构的相应升级扮演着格外重要的角色。面对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额和频繁发生的摩擦,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承受中国目前在某些领域庞大的生产能力。我们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要改善和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
期刊
摘要:变异普遍而客观的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本文以文体学的观点概括和总结了语言变异的原因。同时本文也简要说明了变异的发展趋势是简洁明快,符合普遍现象,将变异与正常形式的语言进行了对比,从而体现出变异的优越性。  关键词:变异; 文体; 文体学    1. 引言    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是要遵守一定的语言使用常规,即口语或书面语中人们所公认的标准形式。然而,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交际,并非为了遵
期刊
摘要:“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中国城市规模快速扩展是分不开的。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城市人口在快速的增长,由于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城市化”带来经济繁荣的后面,种种棘手问题也不断地浮出水面,其频繁性、关联性、复杂性使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仍然显得势单力薄,在经济增长与支出关系上是否应该评价其投入与产出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社会秩序;污染;社会管理成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语言交际的工具,在跨文化变际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四、六级考试,一直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直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四、六级语考作一些探讨评述,肯定功绩,针砭时弊,时发展前景作一客观地、实事求是的剖析,从而使四、六级考试更趋完善、更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四、六级英语考试:改革:思考    一、导 语    作为检测学习效果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
期刊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总结了“信息化”的由来与“信息化建设”的一般定义,分析了空军后勤指挥信息化建设这个概念产生的原因和涵义,界说了空军后勤指挥信息化建设与相关概念,为空军后勤指挥信息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石。  关键词:空军;后勤指挥;信息化建设;内涵;外延    空军后勤指挥信息化建设是我军后勤指挥发展史上的新生事物,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熟的经验。要搞好后勤指挥信息化建设,实现空军后勤指挥领域的
期刊
摘要:航空兵场站作为保障航空兵作战活动的保障实体,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战备建设,才能满足一体化联合作战航空兵保障需要。  关键词:一体化联合作战;航空兵场站;战备建设    战备,即“战争准备”或“作战准备”,是国家和军队根据当前或未来作战需要而在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技术及思想、组织、物资、技术等方面进行的军事准备。    1航空兵场站战备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后勤保障和指挥体制还没
期刊
师爱, 简而言之, 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师爱” 是师德的最高的浓缩和体现。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怎样才能把这种神圣的爱撒向每一个孩子, 照亮他们的心灵是每一位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就教学中的几点感受,总结如下:    一、关注差生,走近差生    老师们大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了差生。有些老师甚至会对他们冷若冰霜,讽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