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代价有多大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中国城市规模快速扩展是分不开的。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城市人口在快速的增长,由于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城市化”带来经济繁荣的后面,种种棘手问题也不断地浮出水面,其频繁性、关联性、复杂性使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仍然显得势单力薄,在经济增长与支出关系上是否应该评价其投入与产出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社会秩序;污染;社会管理成本
  
  “城市化”不仅是城市规模的体现,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城镇人口总比例由1978年的17.9%上升至2003年的40.53%,并且以每年3.32%的增长速度在进一步的扩展,这显然是“城市化”的必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城市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大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公共支出逐年上升,公共资源和自然资源在逐年减少,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成正比还是反比,难道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城市化”给城市带来的大难题
  
  (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社会问题复杂化
  由于城市的快速扩展,导致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增加,并形成规模性的流动人口大军迅速向城市迁移,导致了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不仅是解决生存生活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问题,更为突出的是资源消耗和因过渡开发导致自然资源退化有增无减的大难题。 当城市人口增加的速度超越城市的吸纳量时必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城中村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可谓错综复杂十分棘手。面对这日趋加重的城市人口壓力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单纯的靠扩大城市规模来解决,城市扩容越快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越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难题,不应该指靠扩大城市的容量来解决 而应该通过理性的对比和分析,把“城市化”给城市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虽然“城市化”带来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也要看到,由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所导致的一系列复杂的频繁的社会问题增加,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二)城市功能的衰退是为“城市化”付出的沉重代价
  污染,是对于自然资源的破坏。城镇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及周边自然资源的污染进一步恶化,这使城市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一方面,人口增加,资源消耗就要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使得自然资源因加速污染而快速递减,城市功能正因过渡开发、污染等因素而丧失。
  我国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事实是有限的资源正在因人口的增加、消耗、污染等因素变得日趋匮乏,其中污染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头号大敌。人类对资源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和生活等方面。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因为发展而忽视对生存环境的保护,自然界的回馈人类的就是灾难。我们暂且不谈由于人口快速增加所带来的生活污染有多大,只凭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就足够棘手。就拿水资源的污染来说吧,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解决剩余劳动力需要工业,现阶段的工业发展多为初放型,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民营企业过分追求快速的原始资本的积累,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无视公众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自然资源在进行疯狂掠夺同时还进行肆意地污染。中国可饮用的淡水资源仅有1.1万亿立方米,还有很多城市都被冠以严重缺水城市。每逢天干地燥的季节,很多城市又上演了一幕“上甘岭”,然而,一方面缺水,一方面水污染却到了惊人的地步。中国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0%,而中国80%的河流水质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果再不引起重视,广告词所言“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就为期不远了。除水污染外,耕地的减少和污染也尤为严重,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人类还在继续滥开发、广污染,未来拿什么去养活我们的子孙后代?此外还有空气的污染等,这些污染无疑时刻都威胁着“城市人”的生存,据资料记载“空气污染,每年毒死35.8万城里人”。面对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现实问题,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治理,但收效甚微,如高原明珠滇池,政府先后投入几十亿人民币治理,但水质恶化依然如旧,究其原因所在,即是边治理边污染,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
  (三)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社会的管理成本过高
  城市对人口吸纳是有限的,城市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吸纳能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难于协调社会问题,给城市带来诸多的压力。
  首先,是就业压力。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他们需要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这些基本消费的前提是充分就业,但由于城市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成千上万就形成了城市就业的巨大压力,加上下岗分流的职工形成了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市场。很多用人单位由于粥少僧多,在挑选购买劳动力时要求过高,这对于文化程度、技能相对较低的一些流入城市的劳动力来说,就业自然就是难上加难。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大多数人无法就业,于是,太多的社会问题产生了,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埋下了诸多不安全的隐患。第二,由于人口素质的欠缺,不必要公共产品服务的投入成本过高。例如公共设施被人为破坏十分严重,政府及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但一边恢复,一边却屡遭“黑手”,形成公共支出的无意义的浪费;第三,财政公共管理支出的压力。流动人口普遍是多生子女家庭,而这些家庭的子女多为放养,儿童被拐卖事件经常发生,为解救一个儿童政府要发生50000元的支出,这不仅占用了有限的警力还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金,;第四,教育的压力。教育是强民富国之本,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事实证明,一国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过经济发展的速度。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问题,政府同样付出的更多,流动人口家庭不仅超生且年龄相距较小,入学时间相对集中,为解决其子女入学问题,教育部门可谓不堪重负,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教育资源供应与需求的矛盾。大量的流动人口子女其父母多缺乏教育子女的能力,如果再不接受正规的教育,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不仅如此,中国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多、更棘手的问题。还有更多问题在此无法依依列举,总之为解决种种社会问题,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是巨大的。
  
  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要考虑成本问题
  
  针对“城市化”带来的许多问题,已引起不少专家及相关人士的关注和思考。在一个经济实体中,强调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来制定发展计划,以求得少投入多产出经济利益最大化。城市的发展可否借鉴一些好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当我们看到“城市化”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核算一下,为了加速“城市化”付出了多少代价。这种付出与收益是相等、是成正比还是反比。如果不加以核算,盲目加速“城市化”,之后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成本问题,而是资源崩溃的问题。
  当然,在这里没有否认“城市化”带来积极的一面。“城市化”可以加快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较快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城市化”应该加强成本的核算,如果“城市化”的后面是巨大的代价,那么追求的经济增长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对降低”城市化”成本的思考
  (一)对于城市的发展不可急于求成,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过分强调速度带来的将是为之而付出的巨大代价。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同样经历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切,在经历了三、四百年漫长的时间里,是通过战争、扩张殖民地等多途径,逐步消化“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城市化”也使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许多坎坷,在总结沉痛教训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宝经验,我们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决不能再重蹈覆辙。我们需要做的是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缩短中国的“城市化”之路。如果“城市化”之路一定要以牺牲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另辟蹊径。
  (二)在人口管理问题上,管理能力的提高速度滞后于人口增长速度。政府一再强调人性化,人性化管理只在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的情况下生效,同时有雄厚的社会积累作后盾,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过分强调人性化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我国的现状是人口素质底下,财政收入虽有所增长,但为管理城市发生的支出也十分惊人。由于政府投入的有限性导致社会管理能力相对滞后,面对“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都表现出政府管理的力不从心。在此问题上,可以借鉴对城市管理较好的一些国家的经验,实行城市人口准入制,流动人口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入城市,同时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进城务工人口的素质及劳动技能,至少要有获取生存的能力,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人口素质低下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如果在人口管理问题上还没有较为科學的管理办法,那么限制人口扩张性的、无序的流动可为政府节约社会管理成本,这里没有歧视流动人口的意思,而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子孙后代负责选择。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可以降低人口向城市过快转移的速度,缓解城市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规模性的涌入除了耕地减少外,还有城乡差别的存在。当有一天,农村生活和城市一样方便、优越,那么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呢?因此政府可以把社会管理节约的成本适当转移到农村,改善农村的生存居住条件,帮助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引导当地居民或失地农民因地制宜,就地开发支柱产业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引进发达地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充分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及福利保障。这样,不仅可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还可降低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诸多问题。当一个国家工业发达,财富增加,也才能返哺农业。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四)加大农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从根本提高人口素质。中国有8亿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忽视了这部分人口的教育问题,将形成制约中国发展的大问题。在教育问题可采取政府支持与民间兴办的方式办学,师资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鼓励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回乡知识青年和部分城市知识青年解决,这样既解决了城市就业压力,又保证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提高中国的人口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改善医疗卫生状况,通过医疗人才流动的方式和青年志愿者的支持,适时进行健康生活观念的培养,保证农村人口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省,减少农村人口看病难成本高的现状。在资金方面,农村现行的建立农村医疗合作基金 已成为改善农村医疗状况的财力保障。当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投入得到大幅的增加,当然,这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六)建立可行、有效的养老制度,配合计划生育国策在农村的贯彻和实施。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难于开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受世俗旧观念的影响外,更多的还是为将来的养老而担忧。多子多福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繁衍生息、千古不变的真理。但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事实是无情地导致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下降。由于接受教育的有限性制约了他们正确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形成,在他们心目中始终坚信为了今后老有所养,超生才是硬道理,全然不顾超生会使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加重由于人口超生面临的危机。因此对于解决城乡差别的问题,除了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医疗条件外,采取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稳定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人口的后顾之忧,控制由于人口问题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的恶性循环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促进了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执行。
  综上所述,当人们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方便、快乐的生活时,别忘了人类为发展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缩小城乡差别、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之路,是我国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梁从诚:《人口爆炸加剧环境危机》,《书摘》2006年第2期.
  [2] 陈伯君:《警惕“城市化”播下龙种,收获跳蚤》,《书摘》2006年第4期.
  [3] 章轲文:《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9月8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时图书馆图书馆学及图书馆分类法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因此改变大家原有的观念,廓清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些困惑。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学:图书馆分类法    1、图书馆定义的新思考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在逻辑上有多种方法,而最常用的则是属概念加种差的方法,用公式表示即为: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用列宁的话说就是“把某一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例如在由北京图书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车辆维修保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军地结合协同保障、划片定点区域保障、换件拼修快速保障等方法。  关键词: 车辆; 维修保障; 发展    为适应未来装备维修保障需求,改变当前车辆维修保障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从未来车辆维修保障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我军的车辆维修保障改革所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一、车辆维修保障发展趋势    ①维修保障高效化。在当今的战争强度下,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部队机
期刊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实施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是创新教育的灵魂,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创新成为可能。下面就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 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动力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
期刊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教师抱怨现象突出、急躁情绪明显等种种困惑与挑战,因此,中职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着手,从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业现状出发并结合笔者多年中职数学教学的实践,并从教材、教法以及评价方法上进行改革,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数学课程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为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服务。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实践
期刊
摘要:无纸化考试系统是目前大中院校迫切需要的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上机考试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关键词:高校;无纸化考试;计算机设计    1、引论    考试,对每个在校学生来说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经过程。通过考试,即可使教师对学生
期刊
摘要:航空兵场站作为航空兵部队驻训基地,成为兵力集结、物资周转和作战指挥的主要依托,从未来空军担负的使命任务和当前建设情况看,功能不够强,必须加强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的保障功能。  关键词:空军后勤;综合保障;基地保障;职能    航空兵场站作为航空兵部队驻训基地,成为兵力集结、物资周转和作战指挥的主要依托。经过多年的建设、改进和完善,以航空兵场站为支撑的空军后勤保障力量,已经形成了设施比较完善、结
期刊
摘要: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新型的传播媒体——流媒体。流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因特网信息传递的方式,它集音频、视频及图文于一体,使之成为未来因特网信息传输的主流。流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必将网络信息传输的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流媒体;流媒体技术;实时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    一、流媒体概述    1、流媒体的含义:  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它是指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节目
期刊
摘要:在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医学院校的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而受到压力更大,医学院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贯穿在医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以提升医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医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许多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夕,纷纷组织各种途径,可谓“十八般武艺”全上场,意图提高就业率。我们医学院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目前消费不足现状的论述,详细地说明了我国目前消费不足的对策,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仅仅加大提资规模是很难解决供求矛盾的。    在我国经济成长过程中,国内消费需求规模的相应扩大和消费结构的相应升级扮演着格外重要的角色。面对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额和频繁发生的摩擦,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承受中国目前在某些领域庞大的生产能力。我们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要改善和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
期刊
摘要:变异普遍而客观的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本文以文体学的观点概括和总结了语言变异的原因。同时本文也简要说明了变异的发展趋势是简洁明快,符合普遍现象,将变异与正常形式的语言进行了对比,从而体现出变异的优越性。  关键词:变异; 文体; 文体学    1. 引言    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是要遵守一定的语言使用常规,即口语或书面语中人们所公认的标准形式。然而,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交际,并非为了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