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教学立足于生活是新课改的题中之意,也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本就是指导学生该如何更好的生活、学习做人的课程,与生活的密切程度可想而知。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值得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 小学生 思想品德课 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21
所谓将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既是基于生活开展教学,同时又是一种高于生活的教学形式,从生活的角度培育人,从生活的角度发展人。虽然将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已经被相关方面提出,但是在该如何落实及操作方面进行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可借鉴的方法与技巧还较为欠缺。因此,本人在此将一些个人实际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实现教学与小学生生活世界的对话
谈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我们必须对“生活”这两个字眼引起重视,这就需要教师解放思想,走出课堂教学受教材限制的状况,能够摆脱教材的枷锁与生活连接,使课堂也充满生活的气息。不管从哪一角度分析,课堂在教学中的“主战场”地位始终不能撼动,而课堂与生活的衔接者就是教师。教师虽然是社会人,对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却不一定都触及小学生的生活世界,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回归生活?回归的视角如何与学生衔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拿出可行的措施解决,而教师与小学生生活的世界对话,了解小学生的世界,无疑能够使这些问题轻松化解。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更要能够做小学生生活世界的“有心人”,要积极地去观察小学生的关注点,以小学生在生活中的关注点为出发点使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
二、设置生活化问题
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十分善于发挥问题的作用,在注重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今天,问题的有效设置无疑成为教师达到教学预期的一个得力助手。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回归,也要求教师有效借助于生活化问题的设计。
思想品德课虽然旨在影响学生的思想,通过影响学生的思想达到影响学生行为的目的,但是学生是否开动脑筋,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对学生行为的影响程度。而为了使思想品德课堂上想要对学生传递的一些思想与做事方法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就可以借助于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一现象,充分的将学生的思维激活,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联系到生活。
三、善于设置生活情境
小學思想品德课能否回归生活,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是否有一定的生活化情境。当然,课堂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教师却可以设置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而此时本人就不得不提及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多媒体与现代课堂的结合,为教师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可能与便利。
例如:教师在向小学生传递“勤俭节约”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生活中的视频,现实版的画面能够使小学生的身心受到更大的触动,使教师想要向学生传达的理念生动的展现出来,在學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与触动,为学生践行埋下了伏笔,成为学生以后行动的指南。
当然,除了借助于多媒体这种新式教学辅助工具以外,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手段还多种多样。例如:本人在课堂上就积极的组织学生通过话剧等多种形式将生活中的一些情节展现出来,并且学生亲自参与,效果也令人十分满意。
四、家长的配合
本人认为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问题,只要是与小学生有密切接触的群体都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好环境。小学生常处的场所,一个是学校,另外一个就是家庭。这两个对学生的生活及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场所,对学生在思想理念上的影响一定要保持一致性,达到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的境界。
在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本人注重家长与教师教学的密切配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解及实践的指导,而家长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基地”。例如:本人在课堂上讲解“劳动最光荣”,通过建立微信群等现代化的联系方式,本人积极的与家长沟通,课余家长为学生提供一个做家务或者其他形式的劳动机会,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印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并不仅仅体现在按照教师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实操机会,更体现在家长能够结合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主动的在实际生活中对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进行培育,使学生如春天的嫩芽般茁壮成长。
五、渗透到实际生活中的思想品德课堂
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势必离不开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近距离接触。因此,生活的回归亦需要课堂的回归,课堂与生活亲密接触。教师要转变一些陈旧教学思想及理念的束缚与禁锢,能够认识到课堂并不局限于教师之内,反之,教室之外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课堂,一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大课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一些上思想品德室外课的良好机会,在生活的怀抱中去感悟。例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参加义务演出与劳动,在与老人亲密的接触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尊老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使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得到锻炼。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参观,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更加珍惜家庭及社会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生活环境。
六、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缜密的思考与探索,把握好每一个使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机会。与语文、数学、英语家庭作业的形式不同,思想品德课家庭作业的形式显得更加灵活化,这也为教师通过作业的形式实现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大好机会。与教师布置学生抄写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内容相比,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些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更加有实际意义。例如:在引导学生孝敬父母方面,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为家长做家务的作业,也可以布置一次为父母洗脚的作业等,使教材上原本的理论观点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来。
总之,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提倡的一个重要观点,但是在如何落实方面进行的研究还存在不够充分的情况,尤其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引起的关注不足。通过本文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提出的一些经验,对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思想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 小学生 思想品德课 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21
所谓将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既是基于生活开展教学,同时又是一种高于生活的教学形式,从生活的角度培育人,从生活的角度发展人。虽然将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已经被相关方面提出,但是在该如何落实及操作方面进行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可借鉴的方法与技巧还较为欠缺。因此,本人在此将一些个人实际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实现教学与小学生生活世界的对话
谈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我们必须对“生活”这两个字眼引起重视,这就需要教师解放思想,走出课堂教学受教材限制的状况,能够摆脱教材的枷锁与生活连接,使课堂也充满生活的气息。不管从哪一角度分析,课堂在教学中的“主战场”地位始终不能撼动,而课堂与生活的衔接者就是教师。教师虽然是社会人,对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却不一定都触及小学生的生活世界,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回归生活?回归的视角如何与学生衔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拿出可行的措施解决,而教师与小学生生活的世界对话,了解小学生的世界,无疑能够使这些问题轻松化解。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更要能够做小学生生活世界的“有心人”,要积极地去观察小学生的关注点,以小学生在生活中的关注点为出发点使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
二、设置生活化问题
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十分善于发挥问题的作用,在注重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今天,问题的有效设置无疑成为教师达到教学预期的一个得力助手。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回归,也要求教师有效借助于生活化问题的设计。
思想品德课虽然旨在影响学生的思想,通过影响学生的思想达到影响学生行为的目的,但是学生是否开动脑筋,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对学生行为的影响程度。而为了使思想品德课堂上想要对学生传递的一些思想与做事方法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就可以借助于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一现象,充分的将学生的思维激活,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联系到生活。
三、善于设置生活情境
小學思想品德课能否回归生活,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是否有一定的生活化情境。当然,课堂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教师却可以设置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而此时本人就不得不提及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多媒体与现代课堂的结合,为教师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可能与便利。
例如:教师在向小学生传递“勤俭节约”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生活中的视频,现实版的画面能够使小学生的身心受到更大的触动,使教师想要向学生传达的理念生动的展现出来,在學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与触动,为学生践行埋下了伏笔,成为学生以后行动的指南。
当然,除了借助于多媒体这种新式教学辅助工具以外,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手段还多种多样。例如:本人在课堂上就积极的组织学生通过话剧等多种形式将生活中的一些情节展现出来,并且学生亲自参与,效果也令人十分满意。
四、家长的配合
本人认为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问题,只要是与小学生有密切接触的群体都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好环境。小学生常处的场所,一个是学校,另外一个就是家庭。这两个对学生的生活及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场所,对学生在思想理念上的影响一定要保持一致性,达到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的境界。
在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本人注重家长与教师教学的密切配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解及实践的指导,而家长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基地”。例如:本人在课堂上讲解“劳动最光荣”,通过建立微信群等现代化的联系方式,本人积极的与家长沟通,课余家长为学生提供一个做家务或者其他形式的劳动机会,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印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并不仅仅体现在按照教师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实操机会,更体现在家长能够结合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主动的在实际生活中对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进行培育,使学生如春天的嫩芽般茁壮成长。
五、渗透到实际生活中的思想品德课堂
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势必离不开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近距离接触。因此,生活的回归亦需要课堂的回归,课堂与生活亲密接触。教师要转变一些陈旧教学思想及理念的束缚与禁锢,能够认识到课堂并不局限于教师之内,反之,教室之外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课堂,一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大课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一些上思想品德室外课的良好机会,在生活的怀抱中去感悟。例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参加义务演出与劳动,在与老人亲密的接触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尊老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使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得到锻炼。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参观,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更加珍惜家庭及社会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生活环境。
六、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缜密的思考与探索,把握好每一个使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机会。与语文、数学、英语家庭作业的形式不同,思想品德课家庭作业的形式显得更加灵活化,这也为教师通过作业的形式实现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大好机会。与教师布置学生抄写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内容相比,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些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更加有实际意义。例如:在引导学生孝敬父母方面,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为家长做家务的作业,也可以布置一次为父母洗脚的作业等,使教材上原本的理论观点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来。
总之,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提倡的一个重要观点,但是在如何落实方面进行的研究还存在不够充分的情况,尤其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引起的关注不足。通过本文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提出的一些经验,对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思想有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