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獻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 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产品的供应关乎国计民生和社稷安危,因此,研究、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成因,对于制定相关涉农政策、引导农民种养殖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价格管控等方面,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波动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现状
2007年以来,农产品就出现了全面上涨的趋势(当然,部分农产品价格存在季节性波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今年5月份生猪同比价格上涨了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而仅仅一年前,生猪还由于价格大跌导致大量的养猪户严重亏损。今年四、五月间南方蔬菜上市期推迟,北方蔬菜上市期提前,南北方蔬菜上市“撞车”;十月北方秋菜大丰收;导致市场蔬菜供需失衡,价格大跌。农产品价格涨涨跌跌是常有的事儿,但像今年这样忽高忽低、不按常理出牌的情形,还是让人出乎意料。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1.农民种植成本增加。劳动力、生产资料、运输费用等的涨价,导致农产品成本增加。
2.自然气候的影响。对于其产地相对集中的农产品,一旦产地发生较为严重自然灾害,就会造成产量的急剧下降,价格上涨。风调雨顺时大丰收,又会造成价格下跌。
3.消费者对物价虚高恐慌,产生了错误的消费观念等。消费者为防止物价继续上涨大量购买食用油、粮食等基础生活用品,促使物价的居高不下。一旦恐慌心理过后,消费者转而使用已囤积的生活物品,长时间不购买又会导致价格下跌。
4.投机因素的影响。部分游资和不法经营炒作农产品,采取欺诈、哄抬、囤积农产品使价格供求波动明显。
5.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不乐观,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难以预料的影响,也是导致我国物价波动的原因之一。
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相应对策
1.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实施惠农政策,保障农民权益
加强各项农业基础建设,抓紧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引导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农村集聚。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园区建设,增强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和疫病风险能力;支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和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提高物流能力,搞活大市场、大流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政府调控市场能力。
2.多管齐下,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单位土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方式
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规模化程度不够,生产技术落后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一大“软肋”。应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改变散、小、乱的生产格局,尽快实现规模化经营。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保障农产品生产稳定、优质、高产;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的高产稳产农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3.畅通信息渠道
农作物生产季节性强、价格波动大。农产品价格在低谷时,农民肯定遭受损失,但价格长的过快、过猛,受价格刺激生产过多,产品积压滞销,农民又将成为最终的买单者。多数农民受文化水平、信息渠道不畅等因素的限制,对农作物种植风险性认识不足,在农作物品种选择和种植规模上,缺乏分析预测和合理安排。因此,要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传导,让农民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强化产销信息监测预警,加强农作物产销信息体系建设。
4.要加强市场监测与监管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避免躁动资金的非理性炒作,导致价格虚高,加强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其他各类远期合同市场的监管,遏制过度投机和炒作行为,保持农产品供求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5.正确处理好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与保护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关系
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应当允许农产品价格逐步合理上升。我国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偏低,不能真实反映耕地和淡水等资源的稀缺程度。我国农产品应有合理的涨价空间,才能抵消生产成本的攀升,保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但同时要加大对城镇低收入人群的补助力度,确保其生活水平不因农产品价格提高而下降。
当然,最根本的措施是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供给。因此,政策调控的着力点要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及防止非农产品价格上涨向农产品传导等方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改变价格高了百姓喊贵,价格低了农民受累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证劵日报.政府“亮剑”严打哄抬农产品价格.2010.5.29.
[2]人民日报.“追涨杀跌”的怪圈,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异动.2010.9.6.
摘 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产品的供应关乎国计民生和社稷安危,因此,研究、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成因,对于制定相关涉农政策、引导农民种养殖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价格管控等方面,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波动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现状
2007年以来,农产品就出现了全面上涨的趋势(当然,部分农产品价格存在季节性波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今年5月份生猪同比价格上涨了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而仅仅一年前,生猪还由于价格大跌导致大量的养猪户严重亏损。今年四、五月间南方蔬菜上市期推迟,北方蔬菜上市期提前,南北方蔬菜上市“撞车”;十月北方秋菜大丰收;导致市场蔬菜供需失衡,价格大跌。农产品价格涨涨跌跌是常有的事儿,但像今年这样忽高忽低、不按常理出牌的情形,还是让人出乎意料。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1.农民种植成本增加。劳动力、生产资料、运输费用等的涨价,导致农产品成本增加。
2.自然气候的影响。对于其产地相对集中的农产品,一旦产地发生较为严重自然灾害,就会造成产量的急剧下降,价格上涨。风调雨顺时大丰收,又会造成价格下跌。
3.消费者对物价虚高恐慌,产生了错误的消费观念等。消费者为防止物价继续上涨大量购买食用油、粮食等基础生活用品,促使物价的居高不下。一旦恐慌心理过后,消费者转而使用已囤积的生活物品,长时间不购买又会导致价格下跌。
4.投机因素的影响。部分游资和不法经营炒作农产品,采取欺诈、哄抬、囤积农产品使价格供求波动明显。
5.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不乐观,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难以预料的影响,也是导致我国物价波动的原因之一。
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相应对策
1.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实施惠农政策,保障农民权益
加强各项农业基础建设,抓紧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引导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农村集聚。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园区建设,增强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和疫病风险能力;支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和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提高物流能力,搞活大市场、大流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政府调控市场能力。
2.多管齐下,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单位土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方式
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规模化程度不够,生产技术落后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一大“软肋”。应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改变散、小、乱的生产格局,尽快实现规模化经营。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保障农产品生产稳定、优质、高产;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的高产稳产农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3.畅通信息渠道
农作物生产季节性强、价格波动大。农产品价格在低谷时,农民肯定遭受损失,但价格长的过快、过猛,受价格刺激生产过多,产品积压滞销,农民又将成为最终的买单者。多数农民受文化水平、信息渠道不畅等因素的限制,对农作物种植风险性认识不足,在农作物品种选择和种植规模上,缺乏分析预测和合理安排。因此,要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传导,让农民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强化产销信息监测预警,加强农作物产销信息体系建设。
4.要加强市场监测与监管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避免躁动资金的非理性炒作,导致价格虚高,加强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其他各类远期合同市场的监管,遏制过度投机和炒作行为,保持农产品供求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5.正确处理好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与保护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关系
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应当允许农产品价格逐步合理上升。我国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偏低,不能真实反映耕地和淡水等资源的稀缺程度。我国农产品应有合理的涨价空间,才能抵消生产成本的攀升,保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但同时要加大对城镇低收入人群的补助力度,确保其生活水平不因农产品价格提高而下降。
当然,最根本的措施是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供给。因此,政策调控的着力点要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及防止非农产品价格上涨向农产品传导等方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改变价格高了百姓喊贵,价格低了农民受累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证劵日报.政府“亮剑”严打哄抬农产品价格.2010.5.29.
[2]人民日报.“追涨杀跌”的怪圈,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异动.20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