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是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和教学论基础上的,顺应时代对创造型人才和情感教育的要求的比较理想的教育模式。它形成于双主体观念业已形成、大力开展自主学习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具有可行性。同时,在构建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爱为源泉,形成师生的合理定位,并且注重德育和智育的两手抓。
关键词: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12-0021-4
1.引言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实现教学活动、完成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出知识丰富、人格健康的优秀外语人才逐渐成为众多学校研究的焦点。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情感交流与信息沟通为核心内容的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构建思路。多向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方位交流与沟通 ;二维是指英语课堂教学的两方面主要内容:信息(知识)和情感。本文详细分析了进行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先行条件,并针对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旨在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体系打下基础,指导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确立,使“教”与“学”成为和谐的一体。
2. 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基础上的“多向”
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体现了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思想,是近十几年来新兴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这一思想是由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确立的。其思想核心为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即“人所持有的被终结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他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作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中”。(余震球,1994 :56)也就是说,只有当个人的主观思想跟周围社会情景相适应时,才有可能完成真正的心理构建,而完成这一心理构建的主要途径则是通过交互作用导致社会协商。从教学的角度说,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引起、唤醒、启发了一系列内部发展过程。这些过程,对于儿童来说,只是在与周围人们的关系中,在与他的伙伴的相互合作的环境中才是可能的。在课堂这一特定社会情境中,这种学生自我构建则需通过教学中师生、生生的多项合作与交流,辩论与对话,质疑与答辩来完成。在种种形成的思想碰撞和智慧的激发的作用下,实现了学生个体知识与情感的构建。
2.2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的“二维”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布卢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国内李秉德教授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是,德智体美劳。第二是学生个性的心理要素。第三是各部分和各要素的发展水平。(田慧生、李如密,1999:84)无论哪种分类,所有教学理论所讲述的教学目的都包括两方面内容:知识和情感,即智商和情商。因此,依据教学论的观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包括两方面的构建。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身心两方面都健康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材。
3.实现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3.1 现行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多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机会形成、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吸收大于创造”的现象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尤为严重。学生在各门学科中普遍接受的是一种“真理式”教育,即对“准确”,“精确”、“惟一”的追求。(罗守贵,2000:97-100)在这种教育模式的训练下,学生习惯等待吸收知识,而不是创造思维。长期以来形成了我国人才普遍缺少创造性特征的现象。我国学生一个普遍现象是善于背记,考前希望老师划重点,少有独立见解、创新观点。这正是我国长期的填鸭式、讲授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造成的。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中国加入了WTO,要面对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有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大大提高,而他们的学习内容也从公理、定理拓展到了假说、假想等。英语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有创新的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创造性人才。一个有不同声音的民族才会是有活力的民族。英语课堂教学应是学生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改革学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自我建述的能力,提供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的空间,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土壤。
3.2 学校学习是人生价值取向定位的重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良莠不齐。学生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各种现象表明,学生需要价值取向的引导。这种引导不是几堂德育课能完成的。它需要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仅应该包括知识,更应该包括情感。
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为本位,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中,这是一种封闭型教学。由于学生被封闭在教材这一狭小的天地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化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袁维新,2003: 4-9)课堂不应该再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而应视其为一个在知识、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除了进行知识的交流与传授外,在特定的心理氛围中,更多的是实现了情感、思想的交流,学生人格的发展在师生、生生的课堂交流中就逐渐形成了。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二维内容(知识、情感)缺一不可。
3.3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改革的主题。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口号,成为一种主流的教育思想,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的目标模式。对于高等教育来说,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专业方面的素质 ;第二,人的自身完善与发展。(杨峻、王根顺,1997:46-53)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是社会变革的需要。
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中,人才的素质强调专业知识,忽视社会变化需求和个性发展完善。英语课堂教学也多集中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交流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包括交流能力,通过有目的的教育而得到全面提高。因此,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多向二维的有效措施,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4.实现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4.1 双主体观念的形成
观念的改变是一切行为的前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双主体”观念在教育中已被普遍接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一直是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上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学生中心论”,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只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过程中能够完全决定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主体。教师中心论者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视教师为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者,并单纯强调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无视其主体地位。从实践看,这两种观点,在提高教学成就上收益不大。(李秉德,1998:109)
现代教育界逐渐形成了“双主体”的观念,即教师和学生为英语课堂教学关系中平等的两个主体。从分工上讲,教师是主导者和引导者,学生应是积极主动和能动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和顺从者。教师不应该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无所不知的先知,“一言堂”的宣讲者,而应该是可以接受质疑和挑战的交流者。双主体观念的形成,使教师从高高的讲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使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进行成为可能。
4.2 自主学习的大力开展
近年来,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的一个主题词,几乎各学科、各门类都在探讨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策略和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关于自主学习的调查和实验也不断开展。仅在2002-2004年,中国期刊网上刊载的有关自主学习的论文就达1246 篇。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正在我国蓬勃开展,自主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事实非常有利于进行多向二维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就不会坐着等老师讲授和灌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行为,就不会在课堂上进行多向交流时无话可说。自主学习的开展为进行多向二维的英语课堂教学铺平了道路。
5.对构建“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建议
5.1 爱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宁的课堂气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热爱学生,而且这种爱是有高度责任感的、无私奉献的爱。作为学生对教师除了敬畏,更应该有爱的存在。这种爱是对教师的信任和支持,是教师教学动力的无限源泉,是教育成功实现的原动力。尤其,当学生已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增强,教师、甚至教学体系不再是不容挑战的权威的时候,爱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完成知识与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造有“爱”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从教师的角度,这种爱可以是对学生知识渴求的满足,可以是对学生品德教养的引导,可以是对学生小差错的宽容,可以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这种爱可以是对教师的尊重与关怀,可以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一杯放在讲台上的热水,可以是深藏在“老师,请帮助我”后面的信任。这种以“爱”为基础的英语课堂教学,才会是成功的。
5.2 师生各自合理定位“多向”框架课堂的骨肉
英语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平等”就能阐述清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师生各自的定位问题,是英语课堂教学有序实现的骨架。只有把骨架搭好了,才能建造出好房子来。
总体来说,教师应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应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如何实现主导与主体呢?具体来讲,教师应实现以下功能:教学活动的综合决策者和指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启迪思维和释疑解惑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估者以及学习策略培训者。教师应能向学生传授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进行必要的训练。这里面有一个核心,教师的知识奠基一定要比学生丰厚,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学术领域必须要占一定的优势,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是教师组织、领导课堂交流的前提。
对学生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方式的教学都是通过外界的影响产生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情感的变化。所以,学生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乐观态度,增强学习动机,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成就感,保护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其次,要做到克服性格障碍,得以全面发展。再次,要树立策略意识,探索个性化学习风格。选择学习策略和实施学习策略都是学生不可推却的责任。
5.3“两手抓”智商情商,填充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
就像我国的建设既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又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一样,英语课堂教学同样要“智商”和“情商”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这就要求教师要德才兼备,教师的一切言行举止、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对此铭记于心,为人师表,成为学生行为、学识和思想的典范。这并不是要教师板起面孔做人,在学生面前装腔作势,而是要从内功练起,从知识内涵到道德修养两方面修炼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思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善于吐故纳新,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成为学生崇敬和学习的典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知识、价值取向、情感处理等在与学生的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流入了学生的心田。从学生角度讲,学生也要形成一种意识,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学习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他的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并由此可能会获得一生都受益无穷的教益。
总之,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是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和教学论基础上的顺应时代对创造型人才和情感教育的要求的比较理想的教育模式。它形成于双主体观念也已形成、大力开展自主学习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具有可行性。同时,在构建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爱为源泉,形成师生的合理定位,并且注重德育和智育的两手抓。总之,我们期待通过“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出更多的更优秀的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侯建军. 语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能力培养[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2):88-93.
李秉德. 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09.
罗守贵.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与模式[J]. 常熟高专学报,2000(1) :97-100.
田慧生、李如密. 教学论[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84.
余震球. 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6.
袁维新. 教学交往:一个现代教学的新理念[J]. 上海教育科研,2003(4):4-9.
杨峻、王根顺. 试论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素质结构和培养[J].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2):46-53.
关键词: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12-0021-4
1.引言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实现教学活动、完成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出知识丰富、人格健康的优秀外语人才逐渐成为众多学校研究的焦点。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情感交流与信息沟通为核心内容的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构建思路。多向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方位交流与沟通 ;二维是指英语课堂教学的两方面主要内容:信息(知识)和情感。本文详细分析了进行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先行条件,并针对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旨在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体系打下基础,指导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确立,使“教”与“学”成为和谐的一体。
2. 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基础上的“多向”
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体现了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思想,是近十几年来新兴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这一思想是由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确立的。其思想核心为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即“人所持有的被终结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他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作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中”。(余震球,1994 :56)也就是说,只有当个人的主观思想跟周围社会情景相适应时,才有可能完成真正的心理构建,而完成这一心理构建的主要途径则是通过交互作用导致社会协商。从教学的角度说,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引起、唤醒、启发了一系列内部发展过程。这些过程,对于儿童来说,只是在与周围人们的关系中,在与他的伙伴的相互合作的环境中才是可能的。在课堂这一特定社会情境中,这种学生自我构建则需通过教学中师生、生生的多项合作与交流,辩论与对话,质疑与答辩来完成。在种种形成的思想碰撞和智慧的激发的作用下,实现了学生个体知识与情感的构建。
2.2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的“二维”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布卢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国内李秉德教授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是,德智体美劳。第二是学生个性的心理要素。第三是各部分和各要素的发展水平。(田慧生、李如密,1999:84)无论哪种分类,所有教学理论所讲述的教学目的都包括两方面内容:知识和情感,即智商和情商。因此,依据教学论的观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包括两方面的构建。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身心两方面都健康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材。
3.实现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3.1 现行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多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机会形成、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吸收大于创造”的现象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尤为严重。学生在各门学科中普遍接受的是一种“真理式”教育,即对“准确”,“精确”、“惟一”的追求。(罗守贵,2000:97-100)在这种教育模式的训练下,学生习惯等待吸收知识,而不是创造思维。长期以来形成了我国人才普遍缺少创造性特征的现象。我国学生一个普遍现象是善于背记,考前希望老师划重点,少有独立见解、创新观点。这正是我国长期的填鸭式、讲授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造成的。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中国加入了WTO,要面对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有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大大提高,而他们的学习内容也从公理、定理拓展到了假说、假想等。英语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有创新的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创造性人才。一个有不同声音的民族才会是有活力的民族。英语课堂教学应是学生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改革学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自我建述的能力,提供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的空间,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土壤。
3.2 学校学习是人生价值取向定位的重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良莠不齐。学生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各种现象表明,学生需要价值取向的引导。这种引导不是几堂德育课能完成的。它需要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仅应该包括知识,更应该包括情感。
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为本位,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中,这是一种封闭型教学。由于学生被封闭在教材这一狭小的天地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化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袁维新,2003: 4-9)课堂不应该再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而应视其为一个在知识、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除了进行知识的交流与传授外,在特定的心理氛围中,更多的是实现了情感、思想的交流,学生人格的发展在师生、生生的课堂交流中就逐渐形成了。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二维内容(知识、情感)缺一不可。
3.3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改革的主题。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口号,成为一种主流的教育思想,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的目标模式。对于高等教育来说,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专业方面的素质 ;第二,人的自身完善与发展。(杨峻、王根顺,1997:46-53)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是社会变革的需要。
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中,人才的素质强调专业知识,忽视社会变化需求和个性发展完善。英语课堂教学也多集中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交流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包括交流能力,通过有目的的教育而得到全面提高。因此,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多向二维的有效措施,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4.实现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4.1 双主体观念的形成
观念的改变是一切行为的前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双主体”观念在教育中已被普遍接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一直是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上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学生中心论”,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只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过程中能够完全决定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主体。教师中心论者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视教师为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者,并单纯强调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无视其主体地位。从实践看,这两种观点,在提高教学成就上收益不大。(李秉德,1998:109)
现代教育界逐渐形成了“双主体”的观念,即教师和学生为英语课堂教学关系中平等的两个主体。从分工上讲,教师是主导者和引导者,学生应是积极主动和能动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和顺从者。教师不应该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无所不知的先知,“一言堂”的宣讲者,而应该是可以接受质疑和挑战的交流者。双主体观念的形成,使教师从高高的讲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使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进行成为可能。
4.2 自主学习的大力开展
近年来,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的一个主题词,几乎各学科、各门类都在探讨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策略和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关于自主学习的调查和实验也不断开展。仅在2002-2004年,中国期刊网上刊载的有关自主学习的论文就达1246 篇。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正在我国蓬勃开展,自主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事实非常有利于进行多向二维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就不会坐着等老师讲授和灌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行为,就不会在课堂上进行多向交流时无话可说。自主学习的开展为进行多向二维的英语课堂教学铺平了道路。
5.对构建“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建议
5.1 爱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宁的课堂气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热爱学生,而且这种爱是有高度责任感的、无私奉献的爱。作为学生对教师除了敬畏,更应该有爱的存在。这种爱是对教师的信任和支持,是教师教学动力的无限源泉,是教育成功实现的原动力。尤其,当学生已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增强,教师、甚至教学体系不再是不容挑战的权威的时候,爱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完成知识与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造有“爱”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从教师的角度,这种爱可以是对学生知识渴求的满足,可以是对学生品德教养的引导,可以是对学生小差错的宽容,可以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这种爱可以是对教师的尊重与关怀,可以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一杯放在讲台上的热水,可以是深藏在“老师,请帮助我”后面的信任。这种以“爱”为基础的英语课堂教学,才会是成功的。
5.2 师生各自合理定位“多向”框架课堂的骨肉
英语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平等”就能阐述清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师生各自的定位问题,是英语课堂教学有序实现的骨架。只有把骨架搭好了,才能建造出好房子来。
总体来说,教师应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应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如何实现主导与主体呢?具体来讲,教师应实现以下功能:教学活动的综合决策者和指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启迪思维和释疑解惑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估者以及学习策略培训者。教师应能向学生传授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进行必要的训练。这里面有一个核心,教师的知识奠基一定要比学生丰厚,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学术领域必须要占一定的优势,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是教师组织、领导课堂交流的前提。
对学生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方式的教学都是通过外界的影响产生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情感的变化。所以,学生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乐观态度,增强学习动机,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成就感,保护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其次,要做到克服性格障碍,得以全面发展。再次,要树立策略意识,探索个性化学习风格。选择学习策略和实施学习策略都是学生不可推却的责任。
5.3“两手抓”智商情商,填充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
就像我国的建设既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又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一样,英语课堂教学同样要“智商”和“情商”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这就要求教师要德才兼备,教师的一切言行举止、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对此铭记于心,为人师表,成为学生行为、学识和思想的典范。这并不是要教师板起面孔做人,在学生面前装腔作势,而是要从内功练起,从知识内涵到道德修养两方面修炼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思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善于吐故纳新,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成为学生崇敬和学习的典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知识、价值取向、情感处理等在与学生的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流入了学生的心田。从学生角度讲,学生也要形成一种意识,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学习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他的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并由此可能会获得一生都受益无穷的教益。
总之,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是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和教学论基础上的顺应时代对创造型人才和情感教育的要求的比较理想的教育模式。它形成于双主体观念也已形成、大力开展自主学习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具有可行性。同时,在构建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爱为源泉,形成师生的合理定位,并且注重德育和智育的两手抓。总之,我们期待通过“多向二维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出更多的更优秀的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侯建军. 语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能力培养[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2):88-93.
李秉德. 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09.
罗守贵.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与模式[J]. 常熟高专学报,2000(1) :97-100.
田慧生、李如密. 教学论[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84.
余震球. 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6.
袁维新. 教学交往:一个现代教学的新理念[J]. 上海教育科研,2003(4):4-9.
杨峻、王根顺. 试论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素质结构和培养[J].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2):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