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黄土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enny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莲花村的北面有一座坡,人们都称其为黄土坡。坡上的泥土黄得像一堆金黄的稻子。村里有一条路,一直延伸到坡顶,直通补郎村,路左侧从坡脚到坡顶生长着一片茂盛的青杠林。当时,村民们总爱沿着这条路赶牛去凉水井。回来时,牛背上驮着草,从黄土坡上欢欢喜喜地蹦跳着回家。
  从记事起,我对这个于外人不起眼的黄土坡有一种亲切深厚的感情。有一天,我和舅舅去凉水井放牛,在回来的路上,舅舅叫我在后面赶牛,他则悠闲地骑在水牛背上,一路唱着山歌回家。当我们经过黄土坡的坡顶时,一眼就能看见村子里袅绕的炊烟缓缓升起,盘旋在村子的上空久久不肯散去。这种景象,是我最喜欢看到的。而牛群似乎也和我一样,看到自己的故乡时也有一种莫名的高兴。于是,我和牛群总会情不自禁地加快脚步,有时甚至是从黄土坡的顶上欢快地朝下狂冲。
  我记得舅舅骑的那头老水牛,它的年纪应该已经很大了,性情也很温和,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下了好几个崽儿。那天我手里拿着一根鞭子—专用来赶牛的,我趁老水牛下坡刚要加快脚步时,在它的屁股上猛地抽了一鞭子,老水牛顿时狂奔起来,显然不顾骑在它背上的舅舅,舅舅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它一颠一簸狠狠地扔到它的两只角上担起,舅舅被吓得面如土灰,哭笑不得,我则被这滑稽的场面逗得喜不自胜,捧腹大笑。
  事后,我被舅舅惩罚性地教训了两鞭子。时至今日,这些发生在黄土坡上的趣事儿都让我难以忘怀。其實,我的童年有三分之一是在黄土坡上度过的。
  曾记得,村里的这些小屁孩儿,当然也包括我,总爱跟着村里的大小伙儿们一同赶牛到黄土坡的青杠林里放。其中有一个年龄比我大四五岁的小伙儿,我妈妈让我称呼为叔叔。他的大名我不知道,倒是知道小名叫二毛,大人们都是这么称呼他的,只是我不敢。
  二毛在当时长得五大三粗,人也比较勇敢,乐于助人。对我们这些小虾米他总是关爱有加,我们也喜欢和他在一起玩儿,听他讲故事、唱山歌。他的故事有时像青杠叶一样悬挂在高高的枝头,引得我们把青杠叶翻来覆去,折了又折;他的歌声有时就像阳光,在青杠叶上舞蹈。
  尽管如此,二毛也有他不为人知的一面。这要从一次在青杠林中发生的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说起:
  那天和我们一起放牛的一个伙伴叫小方,小方和二毛是表兄弟关系,他们俩只要在一起,就会弄出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儿。小方不知从何处抓到一条猪儿虫,肉嘟嘟的,足有大拇指一样大,两寸多长,还没长脚呢。只见小方把大虫握在右手掌中,左手竖起食指向我使了一个眼神,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便默不作声,装着没事一样吹着口哨。小方悄悄地走到二毛的身后,左手迅速扯开二毛的后衣领,右手迅速将大虫丢进二毛的后背转身便逃。顿时,二毛知道上当了,这丢进背里的应该不是什么好东西,得先弄出来不可,然后再去找小方算账也不迟。二毛感觉后背有些许冰凉,而且软软的,肉嘟嘟的,似乎还会动,他心里更加害怕,立马脱掉衣服一抖,一条大大的猪儿虫呈现在他眼前,他吓得“妈哟”一声,便暴跳如雷,向小方狂追而去,一边追一边喊:“小方,你给我站住,看我不收拾你……”
  就这样,他们在青杠林里你追我跑地度过了数不清的日子,而我只知道开心地笑,傻傻地笑,也终于知晓了二毛的另一面—胆小。
其他文献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悠久的五月,在时间的大河里穿越奔流。经纬着人文,静观着沧桑,见证着辉煌,吹拂着天南地北的曙色。这多味的南风,撩起炊烟的缠绵,牵引出童年五彩的回忆。麦子,涵盖了童年所有的色彩。  清明忙种麦。一粒种子,从冬天的渴望中走出来了。清明时节,北方还是冷风剪剪、柳枝萧条,或雨雪霏霏呢。但是,有经验的农民是不会被这些“假象”迷惑的。他们,是时令最忠实的拥戴者和执行者。  其实,清明
期刊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说起中秋节,童年的中秋时光一下子涌现脑海,记忆犹新。  儿时并不知晓中秋节的含义,只是听大人们说,中秋要赏月,吃月饼。记得那时,大人们总要搬桌椅到院子中间,摆上瓜果和月饼,沏一壶绿茶,一边赏月,一边侃侃而谈。我们这些孩子自然坐不住,跑到院子外玩耍,东奔西跑,捉迷藏、过家家,玩得不亦乐乎。  月光虽淡淡的,却把大地照得清清楚楚,如同白日。月光流泻在院子的墙上,给墙壁涂上一层银
期刊
爱情就是这样,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刘洋今年二十九岁了还没结婚,爸妈那叫一个愁,不断地给他介绍对象、安排他相亲,无奈缘浅情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在微信加了一个网名叫含羞草的姑娘,两人每天通过聊天传递信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爱,只能用心默默聆听;情,只能用心牵念。一种爱,是心的默契;一种情,是心的守望。他仿佛听到这个文艺女青年心跳的声音,使自己孤独的心倍感温暖……  微
期刊
不知过了多久,飘荡在巷子里的清香突然没了踪迹。青石板上,是同伴光着脚丫踩过的痕迹;屋檐下是一群调皮孩子下雨忘记回家的身影……这是我记忆里,笼罩在云雾中的小江南,它有一个被人熟知的名字—文昌里。它从千百年前走来,悠悠岁月的芬芳中,走过漫漫的历史长河,孕育出无数的文人才子。  —题记  文昌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临川人的心中留下了城市的“根”与“脉”。古朴的文昌桥横跨抚河,岁岁年年唱着汤显祖笔下
期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今,我才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一个“离”字对于我来说像刀一样扎在了心口上,生疼!  月又圆了,可人缺了!中秋明月依旧亮闪闪地高悬在天幕上,而月下却少了一个赏月的人,那个人就是我的母亲!多了一個凝望月亮便生出思念的伤心人!这个中秋节,母亲缺席了!  往年这个时候,兄弟姐妹几家人齐聚父母身边,为母亲祝寿。母亲的生日恰巧就在中秋节这一天,我们就双喜临门,一起庆祝
期刊
车水马龙,汽笛喧嚣,红尘中一天的繁华,在一片火烧云的末端,慢慢沉静,夜幕徐徐而下,习习晚风撩起了我思乡的衣袂。仰望头顶淡蓝色的星空,温婉静谧,回想匆匆半世,皆如指间流沙。  唯有我的家乡、我的亲人总是如影随形……  记忆中,家乡有一个偌大的石头,那形状,那神韵,活脱脱一个大蛤蟆,坐在青山之下、清溪之上,眼睛骨碌碌地转着,审视着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路人。这地方也因此得名“蛤蟆神”。  蛤蟆神,是我上
期刊
江南的春天雨水就是多,这不,下了将近半个月的雨,空气都拎得出水来。今天太阳终于露脸了,我比往常起得早,谁知88岁的母亲比我起得更早。  母亲坐在客厅沙发上喝着白开水,见我起床了,脸上顿时扬起了笑意。她对我说:“天晴了,你得到菜园去看看,菜地里的草肯定长过菜苗了,要赶快除草。”  我家的菜园在离老屋不远的小山窝,几代人都在这块土地上劳作过。远的不说,母亲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消耗在这菜园里。  过去,我
期刊
作者简介:  张雅娜,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总会第一副主席、汉口分会主席、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普陀灵光》荣获首届青年文学家文学大奖赛散文组特别奖。文学爱好者,写作始终是驻于心底的一个梦。  他站在我的面前,浅浅地微笑着。我定定地看着他,半晌无语。轮廓饱满、肚子微腆,俨然中年男子的他,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怎么可能忘记?曾经刻在记忆深处的那张脸。  青春岁月里,那曾是我最熟悉的风景,是我
期刊
初伏那天,忽然心血来潮,想登一次芦芽山。说走就走,准备好行囊,骑了一辆摩托车独自一人朝五寨沟驶去。  一路凉风习习,山道弯弯,山路两侧满是不知名的野花,五颜六色,颔首微笑,杂草苍翠葱茏,随风摇曳。斗折蛇行的清涟河从上游激流而下,哗哗水声清脆悦耳,晨曦下波光潋滟。群山、巨石、树木依次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不一会儿,山路向苍莽的松林钻去。眼前群山高耸,松林墨绿,头顶白云缭绕,耳畔松涛阵阵。景色实在宜人,不
期刊
我的故乡三城乡固镇村的赵庄与乌衣唐柏郢相距仅一箭之地。鸡犬之声相闻,相互之间的往来却十分艰难,因为一条清流河阻隔着两岸的人民。1951年秋,唐柏郢唱大戏,固镇村很多老乡通过多种渡河的工具赶到唐柏郢去看戏,童年的我因为家里没有渡河的用具,无法前往。母亲说,我们在家里照样能听到戏,我知道那是在哄我的。这一夜,锣鼓的打击声和抑扬顿挫的笛音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第二天我很不开心,心想,能有座桥该多好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