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数古老文明已经随着时代的洪流而消失,而中华文明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依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先人智慧及文化底蕴,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有直接作用。如何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应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语文教学引入国学经典诵读要坚持的几点原则入手,提出一些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诵读;国学经典;中学生;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42
受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及文化素养四个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国学经典引入语文教学,让学生从诵读欣赏中受到民族优秀文化阿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者和建设者,为我国日后的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奠定文化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国学经典诵读要坚持的几点原则
要想让国学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作用,在正式引用经典诵读前教师要明确坚持几点原则,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保证经典诵读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文学储备,在帮助学生打下语文基础的同时健全学生的人格,让道德之花绽放在学生心中,帮助学生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内化于心。
(一)坚持全面性的诵读原则
国学经典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教师在将国学经典诵读引入语文教学中时也要从全面的角度去解释诵读的内容,要从学生的情感、认知、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向心态、情感、行为和知识健全等方向发展。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也是经典诵读的主体,教师在组织诵读活动时要牢牢坚守这一原则,将学生作为各种经典诵读活动的主体,通过各种诵读方式与创建诵读氛围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成长。
(三)坚持多样性原则
我国国学经典的种类、形式和内容多样,教师在引入国学经典诵读时也要坚持多样性原则,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入多样性的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保持诵读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坚持针对性原则
因材施教一直都是教育应该遵守的教学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经典诵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整体状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经典诵读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诵读效果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二、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直接影响,若是班级内部学习氛围浓厚就会形成群体心理暗示,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心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点也同样适用于国学经典诵读。为了更好地营造国学经典诵读氛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開展阅读氛围营造活动[1]。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在正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之前可以先组织一些“经典诵读重要性”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去收集经典诵读重要性的资料,在班会上畅所欲言,然后可以配套进行有关国学经典的黑板报的绘制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组织一期黑板报,每期的黑板报都围绕一篇国学经典内容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由这组学生在全班面前诵读自己所选的经典,并派出一名代表来介绍本组选择这篇经典的原因,保证让每名学生都活跃起来,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其次,教师要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让班级内部的关系变得更和谐与团结。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阅读国学经典为自己充电,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和善、温柔的语气,本着尊重学生的态度与之沟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文学素养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在沟通、交流中引经据典,让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从而愿意跟随教师的指导认真进行经典诵读。再次,教师可以专门在班级角落布置一个国学经典读书角,为学生准备合适的经典书籍,并定期进行更换,引导学生自己管理书籍,并请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将自己的诵读感想投入教师设置的诵读信箱中。
(二)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国学经典,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初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而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内容都出自国学经典的节选部分,若是能够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引入国学经典诵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先人的情感态度、道德品格,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之外,也要让经典诵读进入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国学经典也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要想更好地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国学经典,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在正式教学前先为学生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国学经典,简要介绍经典的作者、写作背景,若是小说片段节选就为学生大致梳理一下整个故事的结构脉络,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国学经典的名言名句或是好词好段,让学生齐读这些内容,也可以配以合适的音乐,以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2.教师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可以让学生预测一下经典中后续对人物的描写或是人生经历,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学生对后续内容产生诵读的兴趣,然后布置诵读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诵读经典,再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的国学经典中的好词好句,谈一谈对后续内容的看法。 (三)将诵读国学经典与朗读竞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語言能力
诵读在于要让学生发出声音进行朗读,但是初中生大都自尊心极强,已经存在害羞情绪,这就有可能影响学生诵读的状态,出现声音像蚊子一样进行诵读或是不带一丝感情像读材料一样的诵读,缺少抑扬顿挫,这样学生并不能真切感受诵读内容中的文字韵律及情感,使诵读效果变差,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2]。要想让学生都能出声音、认真并带有感情地诵读国学经典,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将诵读国学经典与朗读竞赛相结合。教师在组织朗读竞赛前可以先收集学生想要的一些奖励,在合理范围内予以满足,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诵读经典内容的权利,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参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所需道具或是诵读所需的音乐,然后提前将诵读的形式、音乐上报给教师,教师再通过自动筛选学生的技术软件确定朗读比赛的顺序,保证公平性。在开展朗诵比赛前教师要明确诵读经典的一些要求,包括朗读的声音、要带有情感等并讲明评选规则与标准。
(四)将课前三分钟国学经典诵读常态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除了上述那种大型诵读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碎片化时间去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前三分钟国学经典诵读常态化,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本学期学生要诵读的经典内容,打印出来分发给每名学生,要求学生将资料保存好并说明每天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要进行经典诵读的要求,同时让学生准备好每天要诵读的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明确将要诵读的国学经典的字音,保证诵读时的流畅性,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经典中的好词好句摘录出来,由教师进行检查,以此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长此以往这些内容将成为学生自己内部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在学生诵读时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录制学生的诵读情况,在学生诵读后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发现自己诵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改正诵读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组织课外国学经典诵读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分享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行诵读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不用限制体裁或者内容,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机会,然后专门安排一节自习课,可以是每周一节也可以是每个月一节,让学生专门有一节课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内容。教师在组织课外国学经典诵读分享活动前要明确整个活动的流程,可以每节课随机抽选六名学生来分享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让这六名学生提前节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国学经典的内容,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阅读这部分内容。其次,让学生介绍自己诵读的经典的整体大背景或大框架并分享自己喜欢这篇国学经典的原因,把为什么想要将此篇国学经典分享给其他同学等想法做一个简单的陈述。再次,在学生都已经分享完自己喜欢的经典内容之后,让其他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此次分享活动中的收获。
三、结语
将诵读国学经典引入初中语文教学能够从文化素养及健全人格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教学方针,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首先从诵读氛围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其次从诵读方式入手,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将国学经典诵读与竞赛相结合、灵活利用课前三分钟以及组织课外国学经典诵读分享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章亚琴.阅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教书育人,2019(22):16.
[2]王萍.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学周刊,2016(16):134.
[责任编辑 吕 媛]
作者简介:何维蒲(1977.12— ),男,汉族,甘肃金塔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如何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诵读国学经典与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立项号JQ[2019]GHB089)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诵读;国学经典;中学生;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42
受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及文化素养四个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国学经典引入语文教学,让学生从诵读欣赏中受到民族优秀文化阿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者和建设者,为我国日后的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奠定文化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国学经典诵读要坚持的几点原则
要想让国学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作用,在正式引用经典诵读前教师要明确坚持几点原则,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保证经典诵读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文学储备,在帮助学生打下语文基础的同时健全学生的人格,让道德之花绽放在学生心中,帮助学生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内化于心。
(一)坚持全面性的诵读原则
国学经典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教师在将国学经典诵读引入语文教学中时也要从全面的角度去解释诵读的内容,要从学生的情感、认知、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向心态、情感、行为和知识健全等方向发展。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也是经典诵读的主体,教师在组织诵读活动时要牢牢坚守这一原则,将学生作为各种经典诵读活动的主体,通过各种诵读方式与创建诵读氛围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成长。
(三)坚持多样性原则
我国国学经典的种类、形式和内容多样,教师在引入国学经典诵读时也要坚持多样性原则,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入多样性的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保持诵读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坚持针对性原则
因材施教一直都是教育应该遵守的教学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经典诵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整体状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经典诵读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诵读效果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二、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直接影响,若是班级内部学习氛围浓厚就会形成群体心理暗示,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心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点也同样适用于国学经典诵读。为了更好地营造国学经典诵读氛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開展阅读氛围营造活动[1]。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在正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之前可以先组织一些“经典诵读重要性”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去收集经典诵读重要性的资料,在班会上畅所欲言,然后可以配套进行有关国学经典的黑板报的绘制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组织一期黑板报,每期的黑板报都围绕一篇国学经典内容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由这组学生在全班面前诵读自己所选的经典,并派出一名代表来介绍本组选择这篇经典的原因,保证让每名学生都活跃起来,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其次,教师要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让班级内部的关系变得更和谐与团结。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阅读国学经典为自己充电,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和善、温柔的语气,本着尊重学生的态度与之沟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文学素养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在沟通、交流中引经据典,让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从而愿意跟随教师的指导认真进行经典诵读。再次,教师可以专门在班级角落布置一个国学经典读书角,为学生准备合适的经典书籍,并定期进行更换,引导学生自己管理书籍,并请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将自己的诵读感想投入教师设置的诵读信箱中。
(二)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国学经典,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初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而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内容都出自国学经典的节选部分,若是能够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引入国学经典诵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先人的情感态度、道德品格,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之外,也要让经典诵读进入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国学经典也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要想更好地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国学经典,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在正式教学前先为学生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国学经典,简要介绍经典的作者、写作背景,若是小说片段节选就为学生大致梳理一下整个故事的结构脉络,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国学经典的名言名句或是好词好段,让学生齐读这些内容,也可以配以合适的音乐,以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2.教师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可以让学生预测一下经典中后续对人物的描写或是人生经历,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学生对后续内容产生诵读的兴趣,然后布置诵读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诵读经典,再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的国学经典中的好词好句,谈一谈对后续内容的看法。 (三)将诵读国学经典与朗读竞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語言能力
诵读在于要让学生发出声音进行朗读,但是初中生大都自尊心极强,已经存在害羞情绪,这就有可能影响学生诵读的状态,出现声音像蚊子一样进行诵读或是不带一丝感情像读材料一样的诵读,缺少抑扬顿挫,这样学生并不能真切感受诵读内容中的文字韵律及情感,使诵读效果变差,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2]。要想让学生都能出声音、认真并带有感情地诵读国学经典,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将诵读国学经典与朗读竞赛相结合。教师在组织朗读竞赛前可以先收集学生想要的一些奖励,在合理范围内予以满足,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诵读经典内容的权利,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参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所需道具或是诵读所需的音乐,然后提前将诵读的形式、音乐上报给教师,教师再通过自动筛选学生的技术软件确定朗读比赛的顺序,保证公平性。在开展朗诵比赛前教师要明确诵读经典的一些要求,包括朗读的声音、要带有情感等并讲明评选规则与标准。
(四)将课前三分钟国学经典诵读常态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除了上述那种大型诵读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碎片化时间去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前三分钟国学经典诵读常态化,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本学期学生要诵读的经典内容,打印出来分发给每名学生,要求学生将资料保存好并说明每天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要进行经典诵读的要求,同时让学生准备好每天要诵读的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明确将要诵读的国学经典的字音,保证诵读时的流畅性,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经典中的好词好句摘录出来,由教师进行检查,以此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长此以往这些内容将成为学生自己内部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在学生诵读时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录制学生的诵读情况,在学生诵读后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发现自己诵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改正诵读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组织课外国学经典诵读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分享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行诵读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不用限制体裁或者内容,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机会,然后专门安排一节自习课,可以是每周一节也可以是每个月一节,让学生专门有一节课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内容。教师在组织课外国学经典诵读分享活动前要明确整个活动的流程,可以每节课随机抽选六名学生来分享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让这六名学生提前节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国学经典的内容,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阅读这部分内容。其次,让学生介绍自己诵读的经典的整体大背景或大框架并分享自己喜欢这篇国学经典的原因,把为什么想要将此篇国学经典分享给其他同学等想法做一个简单的陈述。再次,在学生都已经分享完自己喜欢的经典内容之后,让其他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此次分享活动中的收获。
三、结语
将诵读国学经典引入初中语文教学能够从文化素养及健全人格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教学方针,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首先从诵读氛围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其次从诵读方式入手,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将国学经典诵读与竞赛相结合、灵活利用课前三分钟以及组织课外国学经典诵读分享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章亚琴.阅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教书育人,2019(22):16.
[2]王萍.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学周刊,2016(16):134.
[责任编辑 吕 媛]
作者简介:何维蒲(1977.12— ),男,汉族,甘肃金塔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如何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诵读国学经典与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立项号JQ[2019]GHB08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