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领学习任务优化语文教学内容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晏子使楚》系苏教版初中语文8年级上册第10课。
  二、教学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确,像寓言、文言故事等篇幅短小的作品,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发展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我们不禁思考,怎样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
  近几年,我校以江苏省规划课题《以“项目学习”优化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依托,倡导语文教师以篇幅短小的文言文为切入口,探索运用“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本案例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三、教学设计主题
  1.根据文本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睿智善辩,机智爱国的晏子。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楚王。本课安排在苏教版8年级上册第2单元“爱国情怀”(主题)内,在《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祖国》等篇目之后。它与前面几篇反映“爱国情怀”的文章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故事讲述了中国古人的爱国情怀;二是课文篇幅短小,文言体裁;三是本文主要以“人物语言”来体现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时要尽量抓住本课的不同点,也就是本文的个性特点来组织教学。据此我们把教学目标预设为:了解故事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智慧。即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同时积累一些重点的文言词汇。教学的难点是品味晏子的语言之妙,感受他的睿智与爱国情怀。
  2.根据设计理念确定“学习任务”
  运用任务驱动理论来组织教学,把教学内容中原本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为“学习任务”,通过项目引领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合作探究,以此更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
  据此,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分两大版块来实施。第一版块,课前预习任务,常规任务:读通课文,读懂生字词(略)。项目任务:晏子出使楚国,受到使者应有的待遇了吗?请说说你的看法。第二版块,课中学习任务,检查预习任务。重点放在预习中项目任务的交流上。出示本课项目学习任务:面对楚王的“待遇”,晏子是如何应对的?请阐述看法。
  四、教学设计案例
  1.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老师有个疑问,注释上说他姓晏名婴,为何称为“子”呢?(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姓氏后加个“子”字,是古代对人的一种尊称,像孔子、老子等。那晏子,真的值得尊敬吗?他出使楚国,又受到尊敬了吗?不妨去看看。
  出示本课项目学习任务:
  项目任务一:晏子出使楚国,受到使者应有的待遇了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项目任务二:面对楚王的“待遇”,晏子是如何应对的?请阐述你的看法。
  2.自主交流,完成项目任务一
  昨天在布置预习时已提示同学们自主思考:晏子出使楚国,受到使者应有的待遇了吗?请说说你的看法。相信大家一定在熟读短文的基础上思考过了吧。
  活动环节一: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活动环节二:班级交流;教师适当板书有关交流内容。
  活动环节三:师生互动,得出交流成果。
  根据学生互动交流情况,统一下列认识:
  晏子没有受到使者应有的礼遇,楚王反而对晏子非常不尊重。
  理由是:“晏婴……吾欲辱之,何以也?”(楚王出坏点子)简析 “之”的用法。读出楚王的轻蔑、阴险。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王曰:何坐?曰:坐盗。”(左右出馊主意)简析 “左右”及“坐盗”的解释。
  “缚者曷为者也?……齐人也,坐盗。”(君臣上演丑剧)简析 “缚者何为者也”的句式用法。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楚王盛气凌人)简析从“齐人坐盗”到“齐人善盗”,一个“固”字,增强了语气。读出楚王的嚣张。
  楚王不尊重晏子。
  理由是:(教师顺势插入)楚强齐弱的时代背景的介绍。朗读 “楚王闻之……齐人固善盗乎”,感受楚王的无理与傲慢。
  活动环节四:最后归纳,楚王不尊重晏子,仗势欺人,自作聪明。
  3.合作探究,完成项目任务二
  好,我们已经自主完成本课的第一个任务,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探究本文的难点:面对楚王的“无礼待遇”,晏子是如何应对的?
  学生一般能用自己的话或读原句“晏子避席对曰……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来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原文”与“改文”对比,解决难点。
  【原文】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改文】晏子对曰:“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删去“避席”,效果有何影响?
  删去“婴闻之”一句,效果有何影响?
  将“得无……耶”改为“岂……乎”好不好?
  “避席”这个动作,看似平常,其实并不简单。面对楚王诬陷,晏子没有面红耳赤的争辩,没有暴跳如雷的怒吼,而是镇定沉着,有礼有节!
  删去“婴闻之”一句,不能反映晏子语言的睿智特点。在晏子看来,正是楚国风气不好,才会有“齐人固善盗乎”。说到底,还是楚王不好(晏子没有明说)。这种说话方式很高明,晏子抓住“水土”这两类共有的话题,进行类比,从而争锋相对,化被动为主动(提醒学生留意“其实”两字的翻译)。   “得无”即“莫非”,“岂”即“难道”。“得无”听上去语气委婉点,“难道”好像太不客气。这样说的好处是给楚王面子。显示出晏子说话有礼有节。
  学生回顾:晏子是个值得尊敬的人吗?学生都能认可晏子是个值得尊敬的人,因为晏子语言艺术高超,说话有理有节,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当之无愧称在姓氏后加一个“子”字。
  教师小结:晏子凭借他的语言智慧与机智反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在楚王的诬陷面前,晏子没有退却,而是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沉着应变,通过精彩的反驳,展现了一名出色外交家的风范。晏子不卑不亢,最终以智取胜。
  五、教学设计反思
  项目引领学习任务,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其优势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项目引领可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上述设计的第一个项目任务,学生容易入手,适合于自主学习,有助于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并使之自觉地走进课文、走近晏子,此其一;其二,学生一旦钻研进课本中,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考会深入,再加上交流互动的启示,对于课文的内容以及晏子在楚国所受的“待遇”就能了然于胸。
  2.项目引领可提升文言文教学的实效
  实践告诉我们:把教学内容中原本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为“学习任务”(即项目任务),有助于提升文言文教学的实效。就《晏子使楚》而言,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项目任务,了解了故事内容,把握了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学生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文言词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为翻译而翻译”“死记硬背”的现状,并能较好地实现“文言结合”这一文言文教学的理想局面。
  3.项目引领可搭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我们知道,不管新课改推进到如何一个层面,所有方法、目标、要求等最终还是要落到课堂这个主阵地的。事实证明,把项目学习方法迁移到文言文教学中去,有助于搭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以上对《晏子使楚》一文的设计仅是一种新的尝试,它让学生面对的是“项目任务”,要完成它,学生需真正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自主着学,合作着习,探究着思,这样学生的“学”就会贯串始终。所以搭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很是有必要的,也值得我们一起去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215200)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目前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大多语言生动、含义深邃、意境隽永、韵律优美,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而且陶冶了道德情操。但是,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教学误区。  误区一:以题代教,以答当析。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看重提问的功效,学生只要答对要点,就认为达标,从而使教学变成了提问,鉴赏变成了解题,学生掌握
期刊
生本教育理念是新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抛秧启示”是“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将之类比到教育上来,学生就是我们的秧苗,“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就好比是传统的插秧方式,主观意愿很想获得丰收,但学生却并不领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最大资源,要以尊重学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真正做到“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笔者结合教学实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使之更能贴近当下学生,实现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重对话。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四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以供同行参考。  一、尊重主体,实现生本对话  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教
期刊
那是初三的最后一节课,我跟同学们说,我建了一个新浪博客,取名“相期邈云汉”,暑假你不愿写摘抄,就写作文,写悄悄话也可以,写完了传给我,我在博客上给你点评,帮你分析,那将成为咱们共同的家园,哪怕远隔千万里,也要“相期邈云汉”。  一、对哀愁的回应  假期开始不久,就不断有学生发来大作,俨然一副作家模样,我想这真是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传统作文课中,恐怕不会有这么多真性情的文章。而面对很多同学在“悄悄话”
期刊
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感到语文学习远不像小学时那么轻松了,特别是作文,犹如拦路虎,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本文从当前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出发,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通过融入意境、进入角色、设置线索、厚积薄发等四个方面,论述如何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最佳感觉。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新的《语文课程标谁》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是:能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
期刊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传道”就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先于“授业解惑”而被列于首位的。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注重的是课文的朗读、文章的结构分析、句意的理解,甚至于关键字的解析,很少与学生去探究课文的生活价值。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很多课文就像许多老歌一样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体会。但是,作为中学生,由于知识
期刊
情与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概念,情由境而生。《文心雕龙》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境对情起着凸显的作用,离开了特定的境,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当代作家汲取了古典文学的营养,在创作时很注意通过对境的描写来表现情,形成特定的情境,使人回味无穷。但在学生的作文中,却很少看到对境的描写,他们往往直接叙事抒情,缺少情境的创设,情感表达苍白直露、浅薄无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
期刊
一、案例  教季羡林的《成功》一课时,出现了这样一幕。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各自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巡视中,有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尤为激烈。我没有忍心去打扰,而是站在一旁听个究竟。原来,一组4人,竟有4种不同的答案。  甲:我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乙:这是个公式,应该不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吧。我认为是“只有勤奋一项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期刊
情感因素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占据重要的因素,巧妙运用好这个因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心智成熟。下面,笔者以《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谈谈怎样利用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并促进其心智成熟的。  一、自主预习先学,初步领悟情感  《秋天的怀念》一文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就是文中的母子之情,尤其是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残疾之后的痛苦、担忧之情,以及为儿子寻找今后的出路的焦虑之感,当
期刊
所谓“本色阅读”,这个说法化用于苏派语文名家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亦有不少语文人以“本色阅读”为主题进行过课题研究,这里不作赘述。秉承名师们的理念,我理解的“本色阅读”主要是指读者对文本承载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艺术特色等元素作出的本真的、深度的理解;它是一种追求本真的阅读目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的阅读行为。  所谓“多维解读”,就是指从不同维度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度阅读理解。其重点,倾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