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充分说明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人,可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是不那么高尚;为了得高分,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是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8-016-01
0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遵循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等教育原则,不断挖掘学生内心世界潜藏着的个性的闪光点,启发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激发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大胆、自如,有特色、有创意地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策略一:拓展作文教学内容,引导个性化选材
1.向阅读教学拓展,给“钥匙”开启写作之门
课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习作的样本。一般来说,课本选入的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无不显示出作者各自不同的创造个性,并有所感悟,才能从中获取张扬自己个性的“钥匙”,通畅从“读”到“写”的渠道。因此作文教学不妨向閱读教学拓展,从中挖掘习作材料,为学生开渠导源,引进一泉活水。
2.向其它学科拓展,给“磁力”将学科有机融合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缺少写作的素材。单凭几节作文课的空说,不能填充学生的头脑,而其他学科往往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对象:如,思想品德课的社会调查、辩论;科学课中的小观察、小实验;社会课中的历史事件、环保知识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材料再加上平时语言的积累,学生们写起作文来会得心应手,达到“不吐不快”的程度。当学生发现作文有事写有话说,不再说假话套话空话了;写作文不再是语文的特权了;作文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作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学生就会喜欢上作文,甚至会爱上作文。
策略二:开放作文教学方式,促进个性化表达
1.开放习作心理,让个性萌发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情趣放在首位,让个性萌发,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愉悦、自我锻炼的机会,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对它哭,对它笑,对它诉说心事,对它畅想前程。心中不快,通过作文渲泄,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心情恢复平静。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2.开放习作方式,让个性腾飞
开放的习作方式也是促进个性化表达的有效手段,在习作任务上应该尽可能多些自由、多些弹性,让学生自由发挥,放手习作,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可以不限时间、内容、体裁、篇幅,只要真实、健康,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结合班队活动,结合兴趣小组活动,把学生较为熟悉的如广告词、儿童诗、童话、语言、笑话、脑筋急转弯等引入学生习作,让学生从新的体裁中获得新的创造冲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经历、感受,自主地写出各具特色的文章,例如很多学生都喜欢为自己的习作配上插图。
策略三:优化作文评价指导,催生个性化语言
1.在评价中激励,呵护童心稚语
在作文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保持一个良好的个体心理状态。为此,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个性心理,尤其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个体意识就越强烈,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充足,越宽松。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追求,即使暂时并不完美,并不成功,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并继续寄予厚望,允许学生在作文个性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而不要因噎废食。
2.在评价中交流,活化语言积累
新课标关于作文个性评价上还提到:“不仅要注意考察学习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保持传统的“面批、互评、针对评改、师生共评、个别评改、综合评改”外,作文批改应改变教师一改到底,一切包办代替的老方法,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张志公先生说“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通过互评和自评激发语言潜能。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字里行间表述真情,弘扬个性。让我们带着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和写作吧,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火热的激情。“清水出芙蓉,一枝独秀耳。”让学生作文真正注入活水源头,使学生作文成为展示个性、发展特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8-016-01
0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遵循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等教育原则,不断挖掘学生内心世界潜藏着的个性的闪光点,启发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激发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大胆、自如,有特色、有创意地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策略一:拓展作文教学内容,引导个性化选材
1.向阅读教学拓展,给“钥匙”开启写作之门
课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习作的样本。一般来说,课本选入的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无不显示出作者各自不同的创造个性,并有所感悟,才能从中获取张扬自己个性的“钥匙”,通畅从“读”到“写”的渠道。因此作文教学不妨向閱读教学拓展,从中挖掘习作材料,为学生开渠导源,引进一泉活水。
2.向其它学科拓展,给“磁力”将学科有机融合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缺少写作的素材。单凭几节作文课的空说,不能填充学生的头脑,而其他学科往往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对象:如,思想品德课的社会调查、辩论;科学课中的小观察、小实验;社会课中的历史事件、环保知识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材料再加上平时语言的积累,学生们写起作文来会得心应手,达到“不吐不快”的程度。当学生发现作文有事写有话说,不再说假话套话空话了;写作文不再是语文的特权了;作文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作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学生就会喜欢上作文,甚至会爱上作文。
策略二:开放作文教学方式,促进个性化表达
1.开放习作心理,让个性萌发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情趣放在首位,让个性萌发,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愉悦、自我锻炼的机会,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对它哭,对它笑,对它诉说心事,对它畅想前程。心中不快,通过作文渲泄,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心情恢复平静。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2.开放习作方式,让个性腾飞
开放的习作方式也是促进个性化表达的有效手段,在习作任务上应该尽可能多些自由、多些弹性,让学生自由发挥,放手习作,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可以不限时间、内容、体裁、篇幅,只要真实、健康,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结合班队活动,结合兴趣小组活动,把学生较为熟悉的如广告词、儿童诗、童话、语言、笑话、脑筋急转弯等引入学生习作,让学生从新的体裁中获得新的创造冲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经历、感受,自主地写出各具特色的文章,例如很多学生都喜欢为自己的习作配上插图。
策略三:优化作文评价指导,催生个性化语言
1.在评价中激励,呵护童心稚语
在作文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保持一个良好的个体心理状态。为此,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个性心理,尤其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个体意识就越强烈,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充足,越宽松。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追求,即使暂时并不完美,并不成功,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并继续寄予厚望,允许学生在作文个性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而不要因噎废食。
2.在评价中交流,活化语言积累
新课标关于作文个性评价上还提到:“不仅要注意考察学习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保持传统的“面批、互评、针对评改、师生共评、个别评改、综合评改”外,作文批改应改变教师一改到底,一切包办代替的老方法,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张志公先生说“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通过互评和自评激发语言潜能。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字里行间表述真情,弘扬个性。让我们带着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和写作吧,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火热的激情。“清水出芙蓉,一枝独秀耳。”让学生作文真正注入活水源头,使学生作文成为展示个性、发展特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