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贵州省委机关刊物,《当代贵州》承担着省委实施政治和思想领导、指导全省工作的重要宣传舆论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经过十年的发展,在全国党刊界,《当代贵州》已成为一个被聚焦、研究的现象。继“贵州省优秀期刊”、“新中国60的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出版政府奖”之后,2013年9月,《当代贵州》成功入选中国“百强期刊”,一系列的“光环”,与创新的管理模式密不可分。
一、导向管理:把握制高点,势如破竹行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当代贵州》专栏作者梁衡寄语《当代贵州》:“文章有大美,政治总其神。把握制高点,势如破竹行。”这是对《当代贵州》的肯定和鞭策。
这里的“政治”,讲的就是《当代贵州》作为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喉舌、联系党员和基层组织的桥梁、探讨贵州历史性跨越的平台、展示多彩贵州新形象的窗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缺位、有作为,发挥好党刊引导舆论,配合、推动中心工作的作用。
——《当代贵州》结合中央及贵州省委中心工作,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或事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体现了党刊的引导力和思想力。
——《当代贵州》围绕中央提出的时代任务、重要观点和论断,请权威部门和专家进行解读;针对贵州省的新形势、新任务,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宣传好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新举措。
——《当代贵州》坚持充分发挥党刊的政治优势、政策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改进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党务政务报道、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典型报道、民生报道、突发性事件报道、舆论监督等几大类型的新闻报道,使党刊的权威性、公信度不断增强。
二、内容管理:凭专业精神,扬媒体价值
对于品牌党刊建设,在当代贵州杂志社内部有两句通俗易懂的话。一句话叫“跟得上、抓得准、能出彩”,另一句是“正确、有用、好看”。
——《當代贵州》强调“深度”。期刊是以深度见长的媒体。《当代贵州》每期通过“独家策划”或“当代视线”栏目,以10个左右版面,站位高远、独特视角,对重点、热点、冷点问题及现象进行发掘、分析、梳理、审视、归纳,为读者提供有思想、有观点、有信息、有知识的新闻。
——《当代贵州》强调“翻译”。把党刊的权威性可读性结合起来,力戒党报党刊“正确的废话多、套话空话多”的固有毛病,坚持“三贴近”、“走转改”,增强思想、信息、知识、文化含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翻译”转化成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把党刊办到群众中去,办成老百姓的知心朋友。
——《当代贵州》强调“悦读”。 在文风上力倡见思想、见故事、见细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感染读者。在呈现形式上要求图文结合,美观大方,精心设计制作,让读者能轻松“悦读”。
《当代贵州》把人才作为党刊精品化战略的首要资源,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以火热的事业凝聚人才,以创业的平台塑造人才,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先后有9人被评为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被评为省管专家、18人获得高级职称。
三、特色管理:开门办刊,塑造品牌
创刊十年来,《当代贵州》在强调练好“内功”的同时,特别注重“开门办刊”、 “站在巨人的肩上”,把“贵州话”和“普通话”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办刊视野,提升办刊质量。
——借助“外脑”,依靠名家、名人办刊。先后聘请叶小文、梁衡、李君如、欧阳自远、龙永图、金一南、马利、王长江、黄苇町等担任顾问,指导办刊工作。
——联系一批国内、省内高层次的名家、专家、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为党刊撰稿,在和其他栏目不断推出。开设了叶小文、梁衡、李君如、金一南、王长江、黄苇町、王天玺、王蒙、余秋雨、于丹、杨柏、易鹏、祝灵君等“名家专栏”。
——创办当代贵州发展论坛,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兹、《求是》杂志原总编辑王天玺、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等专家、学者来黔作论坛主讲,开阔了贵州省党政干部的眼界,延伸扩展了党刊的影响。
——为宣传贵州、推介贵州,杂志社还举办了“全国党刊重走长征路”、“西部人才论坛”、“全国党刊见证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奇迹联合采访”等全国性的大型采访活动,组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全国党刊联合征文活动”、“中国财经媒体发展高端论坛”、“生态文明大讲坛”等在全国党刊界影响较大的大型活动。
《当代贵州》不断增强思想含量、知识含量、文化含量、信息含量,得到广大读者和同行的认可和厚爱。
《当代贵州》往往以“意料之外”的方式,展示着党刊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细细看来,“意料之外”其实也是尽在“情理之中”。
四、创新管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立足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党刊事业要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抢抓机遇、主动改革,在办好党刊的同时,谋划扩展党刊的传播力。
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这是对党刊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刊的鲜明特色。要保持党刊不褪色、不变调,坚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贵州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紧跟形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充分反映贵州火热的建设场面,深刻总结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典型经验,精心策划和实施好重大主题宣传,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媒体不管怎么变化,思想、内容是传播力、感染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不会变。在办刊内容上,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清新悦目,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转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使党刊在思想性上有感染力,在可读性上有吸引力,让人开卷有益、爱不释手。
整合子刊子报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提升《晚晴》杂志、《法制生活报》、《大众科学》、《电影评介》等影响力和传播力,迅速推出《环球美酒》、《少年与法》、《乡村地理》等新的市场化媒体,提高市场化媒体的竞争力、发展力。使之更好地为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服务,更好地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更好地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服务。
经过十年的发展,在全国党刊界,《当代贵州》已成为一个被聚焦、研究的现象。继“贵州省优秀期刊”、“新中国60的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出版政府奖”之后,2013年9月,《当代贵州》成功入选中国“百强期刊”,一系列的“光环”,与创新的管理模式密不可分。
一、导向管理:把握制高点,势如破竹行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当代贵州》专栏作者梁衡寄语《当代贵州》:“文章有大美,政治总其神。把握制高点,势如破竹行。”这是对《当代贵州》的肯定和鞭策。
这里的“政治”,讲的就是《当代贵州》作为传递中央和省委声音的喉舌、联系党员和基层组织的桥梁、探讨贵州历史性跨越的平台、展示多彩贵州新形象的窗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缺位、有作为,发挥好党刊引导舆论,配合、推动中心工作的作用。
——《当代贵州》结合中央及贵州省委中心工作,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或事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体现了党刊的引导力和思想力。
——《当代贵州》围绕中央提出的时代任务、重要观点和论断,请权威部门和专家进行解读;针对贵州省的新形势、新任务,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宣传好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新举措。
——《当代贵州》坚持充分发挥党刊的政治优势、政策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改进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党务政务报道、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典型报道、民生报道、突发性事件报道、舆论监督等几大类型的新闻报道,使党刊的权威性、公信度不断增强。
二、内容管理:凭专业精神,扬媒体价值
对于品牌党刊建设,在当代贵州杂志社内部有两句通俗易懂的话。一句话叫“跟得上、抓得准、能出彩”,另一句是“正确、有用、好看”。
——《當代贵州》强调“深度”。期刊是以深度见长的媒体。《当代贵州》每期通过“独家策划”或“当代视线”栏目,以10个左右版面,站位高远、独特视角,对重点、热点、冷点问题及现象进行发掘、分析、梳理、审视、归纳,为读者提供有思想、有观点、有信息、有知识的新闻。
——《当代贵州》强调“翻译”。把党刊的权威性可读性结合起来,力戒党报党刊“正确的废话多、套话空话多”的固有毛病,坚持“三贴近”、“走转改”,增强思想、信息、知识、文化含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翻译”转化成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把党刊办到群众中去,办成老百姓的知心朋友。
——《当代贵州》强调“悦读”。 在文风上力倡见思想、见故事、见细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感染读者。在呈现形式上要求图文结合,美观大方,精心设计制作,让读者能轻松“悦读”。
《当代贵州》把人才作为党刊精品化战略的首要资源,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以火热的事业凝聚人才,以创业的平台塑造人才,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先后有9人被评为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被评为省管专家、18人获得高级职称。
三、特色管理:开门办刊,塑造品牌
创刊十年来,《当代贵州》在强调练好“内功”的同时,特别注重“开门办刊”、 “站在巨人的肩上”,把“贵州话”和“普通话”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办刊视野,提升办刊质量。
——借助“外脑”,依靠名家、名人办刊。先后聘请叶小文、梁衡、李君如、欧阳自远、龙永图、金一南、马利、王长江、黄苇町等担任顾问,指导办刊工作。
——联系一批国内、省内高层次的名家、专家、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为党刊撰稿,在和其他栏目不断推出。开设了叶小文、梁衡、李君如、金一南、王长江、黄苇町、王天玺、王蒙、余秋雨、于丹、杨柏、易鹏、祝灵君等“名家专栏”。
——创办当代贵州发展论坛,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兹、《求是》杂志原总编辑王天玺、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等专家、学者来黔作论坛主讲,开阔了贵州省党政干部的眼界,延伸扩展了党刊的影响。
——为宣传贵州、推介贵州,杂志社还举办了“全国党刊重走长征路”、“西部人才论坛”、“全国党刊见证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奇迹联合采访”等全国性的大型采访活动,组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全国党刊联合征文活动”、“中国财经媒体发展高端论坛”、“生态文明大讲坛”等在全国党刊界影响较大的大型活动。
《当代贵州》不断增强思想含量、知识含量、文化含量、信息含量,得到广大读者和同行的认可和厚爱。
《当代贵州》往往以“意料之外”的方式,展示着党刊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细细看来,“意料之外”其实也是尽在“情理之中”。
四、创新管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立足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党刊事业要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抢抓机遇、主动改革,在办好党刊的同时,谋划扩展党刊的传播力。
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这是对党刊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刊的鲜明特色。要保持党刊不褪色、不变调,坚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贵州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紧跟形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充分反映贵州火热的建设场面,深刻总结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典型经验,精心策划和实施好重大主题宣传,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媒体不管怎么变化,思想、内容是传播力、感染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不会变。在办刊内容上,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清新悦目,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转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使党刊在思想性上有感染力,在可读性上有吸引力,让人开卷有益、爱不释手。
整合子刊子报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提升《晚晴》杂志、《法制生活报》、《大众科学》、《电影评介》等影响力和传播力,迅速推出《环球美酒》、《少年与法》、《乡村地理》等新的市场化媒体,提高市场化媒体的竞争力、发展力。使之更好地为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服务,更好地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更好地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