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文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情感、思维与心理,特别是今天校园里的学生。笔者对我校近千名高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0%以上的学生对网络特别的亲睐,上网取代了他们原来从事的大部分的课余活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将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一、发挥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随着我校校园网络的建成并与因特网连接,加上社会随时可见的网吧,使得学生上网人数和上网机会大大增加。对此,大多数家长和教师担心多于放心。但是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在课内外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抓住学生这种心理,让网络发挥教育人的优势。
我们平时特别注意搜索与中学生有关的网站,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或中学生论坛(如:中国中学生报、中学生在线等)推荐给学生。在教学和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不敢面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有心事不敢或不愿向教师、家长、同学诉说。对学校或教师有些看法虽不敢说,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却会尽情倾诉,这就需要教师换一种身份(如:成为他们的网友)与他们交流,因势利导,并及时与有关人员沟通,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当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网友并与他们交流必须事先安排、计划好。在学生自己全然不知的情况下进行。如:某班有一位女学生,有一段时间特别沉默,无心学习而且有点悲观,且拒绝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经过观察我发现她很喜欢计算机而且特别爱上网。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我们得到了她的OICQ号吗并了解到她一般上网的时间。然后我们化名“无忧树”与其进行网上交谈,终于得知其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是父母离异后母亲再婚且又生了一个孩子,在这个新家里她总感觉自己不被重视,因而感觉生活没有意思。获得这些信息后,我们一方面在网上对其进行引导,解除她的顾虑,同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共同做工作,终于使其从低谷中走出来,朝气蓬勃地投入学习,且成绩日趋提高。这件事对我们的触动很大。由此认识到,作为教师更应善于发现和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要发挥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的优势,还要真正做到使学生在网上接受的信息有“利”无“弊”,这就要求教师预先设定“防御程序”,即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Internet是一个既现代又脆弱的虚拟世界。它在带给人们快捷的信息和商机的同时,诽谤、色情、偷窃和欺骗在网上也时有发生,在某些情况下,网络甚至成了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大显身手”的理想空间。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经常利用学生课内外的上机时间与学生促膝聊一些有关于网络方面的话题,及时了解他们上网的心态。此外,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班经常上网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而获得进行学生上网心理辅导的第一手资料。例如:我们曾就以下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线后是学生的回答。为什么上网?——觉得新鲜,没什么目的。上网时浏览最多的网站是什么?——点到哪里是哪里,不固定。在网上花时间最多的是干什么?——听歌,上OICQ,进聊天室与网友聊天。一般什么时候上网?——有机会就去。我们对所收集的回答进行分析,召集这一“网民群体”进行辅导,引导学生不盲目地花很多时间泡在网上,在有合适的机会上网时一定要有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消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还提醒学生由于网络这个“虚拟社会”的管理上存在法律法规的空白与有效监管,因此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并向他们介绍我日常收集的有关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少数网站倒卖用户隐私、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典型实例,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对网络庞杂信息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很有帮助。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网上行为
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来规范、引导因特网的发展和使用,因此对于全球“网民”中“学生”这个思想特别活跃而且富于创新的不容忽视的大群体,必须对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在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不能在网络上为所欲为,不能进入别人的网站搞恶作剧,不能随意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不能在网上散步不健康的言论等,而且阐述这些行为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和社会危害,使学生自觉地远离一切有损网络的行为,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知道Internet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组建的一个网络社会,它不是一个公司,不属于某一个企业,也不属于某一个人,它是由许许多多热爱计算机和许许多多热爱网络的人们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每一个有良知的网民都有责任维护和保持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
【作者单位: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 江苏】
一、发挥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随着我校校园网络的建成并与因特网连接,加上社会随时可见的网吧,使得学生上网人数和上网机会大大增加。对此,大多数家长和教师担心多于放心。但是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在课内外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抓住学生这种心理,让网络发挥教育人的优势。
我们平时特别注意搜索与中学生有关的网站,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或中学生论坛(如:中国中学生报、中学生在线等)推荐给学生。在教学和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不敢面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有心事不敢或不愿向教师、家长、同学诉说。对学校或教师有些看法虽不敢说,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却会尽情倾诉,这就需要教师换一种身份(如:成为他们的网友)与他们交流,因势利导,并及时与有关人员沟通,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当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网友并与他们交流必须事先安排、计划好。在学生自己全然不知的情况下进行。如:某班有一位女学生,有一段时间特别沉默,无心学习而且有点悲观,且拒绝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经过观察我发现她很喜欢计算机而且特别爱上网。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我们得到了她的OICQ号吗并了解到她一般上网的时间。然后我们化名“无忧树”与其进行网上交谈,终于得知其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是父母离异后母亲再婚且又生了一个孩子,在这个新家里她总感觉自己不被重视,因而感觉生活没有意思。获得这些信息后,我们一方面在网上对其进行引导,解除她的顾虑,同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共同做工作,终于使其从低谷中走出来,朝气蓬勃地投入学习,且成绩日趋提高。这件事对我们的触动很大。由此认识到,作为教师更应善于发现和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要发挥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的优势,还要真正做到使学生在网上接受的信息有“利”无“弊”,这就要求教师预先设定“防御程序”,即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Internet是一个既现代又脆弱的虚拟世界。它在带给人们快捷的信息和商机的同时,诽谤、色情、偷窃和欺骗在网上也时有发生,在某些情况下,网络甚至成了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大显身手”的理想空间。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经常利用学生课内外的上机时间与学生促膝聊一些有关于网络方面的话题,及时了解他们上网的心态。此外,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班经常上网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而获得进行学生上网心理辅导的第一手资料。例如:我们曾就以下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线后是学生的回答。为什么上网?——觉得新鲜,没什么目的。上网时浏览最多的网站是什么?——点到哪里是哪里,不固定。在网上花时间最多的是干什么?——听歌,上OICQ,进聊天室与网友聊天。一般什么时候上网?——有机会就去。我们对所收集的回答进行分析,召集这一“网民群体”进行辅导,引导学生不盲目地花很多时间泡在网上,在有合适的机会上网时一定要有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消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还提醒学生由于网络这个“虚拟社会”的管理上存在法律法规的空白与有效监管,因此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并向他们介绍我日常收集的有关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少数网站倒卖用户隐私、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典型实例,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对网络庞杂信息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很有帮助。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网上行为
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来规范、引导因特网的发展和使用,因此对于全球“网民”中“学生”这个思想特别活跃而且富于创新的不容忽视的大群体,必须对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在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不能在网络上为所欲为,不能进入别人的网站搞恶作剧,不能随意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不能在网上散步不健康的言论等,而且阐述这些行为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和社会危害,使学生自觉地远离一切有损网络的行为,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知道Internet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组建的一个网络社会,它不是一个公司,不属于某一个企业,也不属于某一个人,它是由许许多多热爱计算机和许许多多热爱网络的人们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每一个有良知的网民都有责任维护和保持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
【作者单位: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