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我们给孩子什么?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shui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着一群群可爱的孩子我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语文课上,我们应该给这些可爱的农村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小学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语文教学又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一节节看似平常的课却是孩子通向未来人生的阶梯。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作为农村新一代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思索着: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步入未来美好的人生?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启发了我:
  一、给学生自信
  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每一个教师特别关注与期待的便是学生在课堂上能争先恐后地发言。然而,令我们失望的是学生却缺少应有的自信。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改变,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手段,改变与学生谈话的方式,改变……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让学生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自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教学生学会正确地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赏识,学会自我暗示,学会自我鼓励。
  二、给学生激情
  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语文应该是一个激情涌动的课堂,教师、学生、教材都是充满激情的,三者以情动情,情感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怎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又怎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首先,课堂上教师要展现自己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有个性必然有激情!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其次要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了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三、给学生空间
  1、给学生“交流的空间”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接收器,谈不上和谁去“对话”。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设计一定的氛围,给学生一个“对话”的空间,实现“文本”、“师生”和“生生”之间亲密的零距离对话。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课文中的这个人,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实现文本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时间进零距离的接触!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了“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3、给学生“感悟的空间”
  所谓感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有所感触而领悟”。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受到感触,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领悟。悟什么?悟情、悟理、悟写法。感悟必须以充分的“读”为前提。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则能悟”,都是强调了“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因此在每一节课上,我们应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悟,坚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课堂?这很难用几句话来描述,但一个好的课堂一定是“一曲终了,余音绕梁”,能让学习者在无限遐想中回味无穷。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我们要做一个优秀的琴师,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其他文献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这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它告诫后人情境对教育有着深不可测的主导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教学中对其中的内涵有所悟、有所用。 从教育心理学中我们知道:少年儿童都有在自己喜欢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愉快地探索。  我以小学数学第
期刊
一、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并且要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编写。  二、编制程序  导学案编写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确保导学案编写质量,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研读课标、教材、资料,研究学情——主备课编
期刊
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实行中考科目改革,考试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
期刊
方案设计型问题在中考试卷频频中出现,充分说明此类问题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命题者重点关注的热点题型之一。本文就利用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性质进行方案设计谈一点粗浅的认识:这类设计问题一般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它往往集阅读理解、方案、设计、计算、说理于一体,立意新颖,具有较强的探究性,需运用数学知识和优化思想来解决。它是通过设置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分析出几种方案让考生通过计算选取最佳方
期刊
摘 要:课改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认识到学校教育必须走出知识为本的怪圈,并将其定位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础上。教育必须走出少数精英教育、多数陪读教育的误区,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课改 分层 个别化 能力    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提出和初中取消重点中学的实行,同一班级内学生间的个别差异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199
期刊
“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表述。开发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条件。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其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一轮课改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新一轮课改目标的必要条件。小学数学的课程资源包括很多:从资源的开发利用主体看,教学资源有教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学生除了向教师、从课本学习知识外,有相当部分是从同学和同伴中学来的,因此,合作学习在新课改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过程,更是交往互动、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过程。  关键词:合作学习 语文课堂 迸发激情    合作学习又被称为合作学习策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
期刊
《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主动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有内容的活动中进行,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探索等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活动应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聋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巧妙地利用直观手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的东西,
期刊
传统的教育教学因为时间久远,很多方面都在固化着教育者的心理,束缚着教育者的手脚,一种僵化、老套的理念占据着广大教育者的心灵。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需求的更新,课程改革必改无疑。课程改革要改什么?笔者认为:课程改革必须改革教育理念。只有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使课程改革改出成效,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一、改革学校观,让学校不但能教书更能“树人”  传统的观念认为:学校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