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解读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关爱、平等、宽容、引导”的理念叫得震天,具体实施中却显得苍白无力。而《妈妈的账单》一文凭借母亲高超的智慧开出的“0”芬尼的账单为人们提供了一组绝妙的药方。
药方1:尊重,展示人格的平等。当彼得在家中干了活、索要酬劳的时候,妈妈站在人格平等的角度。尊重了儿子的要求,付给了报酬,让彼得感受到了人格的平等。
药方2:引导,凸显教育的智慧。面对彼得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想法,妈妈没有谴责发怒,没有大声训斥,而是凭借高超的智慧,顺着彼得的思维方式开出一份账单,让他更容易接受,也给了彼得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
药方3:暗示,表达深深的关爱。账单最具震撼力的是一个个“0”,它暗示着宽容和理解,暗示着母亲深深的关爱,暗示着亲人的关怀是不计报酬的。它浸透着母亲的真实付出和良苦用心,深深震撼着彼得幼小的心灵。
设计思路
以账单中的“0”为文眼和主线,抓住这一关键数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按照“识‘0’-找‘0’-品‘0’-写‘0”的流程,深入解读0芬尼的账单背后展示的教育机智、宽广胸怀和无私的亲情,体会彼得妈妈高超的教育
教学流程
一、识“0”。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1 板书“0”后提问:“0”这个教字表示着怎样的含义?(一无所有)
2 板书“芬尼”,介绍芬尼:芬尼是德国一种货币单位。10芬尼相当于1元人民币。
3 深入提问:“0”芬尼又表示着怎样的含义?(一分钱都没有)
4,过渡:的确,“0”看似什么都没有的一个数字,在《妈妈的账单》这篇文章里却蕴含着极其丰富、耐人寻味的智慧,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找找这个“0”。
[设计意图:以“0”为切入点,在进入文本之前,探讨“0”的含义及“0芬尼”的内涵,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深入研读文本奠定基础。]
二、找“0”,初步感知账单的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0”所在的句子。
2 指名学生读自己勾画的句子。(每人只读一句。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的句子,相机进行评价)
评价预设:
A 十年的幸福生活分文不计,这是一个0芬尼。
B 十年的吃喝分文不计,这又是一个0芬尼。
C 生病时的细心呵护,分文不计,这还是一个0芬尼。
D 一个慈爱的母亲为儿子倾注的无私关爱也分文不计。这又是一个0芬尼。
E 十年来,一个母亲为儿子所有的付出仍是分文不计,还是一个0芬尼。
3 引导学生齐读妈妈开出的账单。
[设计意图:围绕“0”这一关键数字引领学生从文中捕捉到一个个有“0”的句子后,分行朗读,而后,整体阅读。初步感知妈妈开出的“0”芬尼账单的基本内容。]
三、品“0”,深入感悟教育的艺术
1 整体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再把这份账单放进课文,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 对比阅读,感受教育的智慧。
(1)对比账单,感悟智慧。
A 让学生把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放在一起对比读。看看读懂了怎样的一个彼得、怎样的一个妈妈。
课堂现场片断展示:
师:你读懂了怎样的一个彼得?
生:这是一个索取的彼得,贪心的彼得,自私的彼得……
师:你读懂了怎样的一个妈妈?
生: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不计报酬、无私付出的妈妈……
B 引导学生把两份账单放进课文中联系上下文读读,看看又能读出怎样的一个彼得、怎样的一个妈妈。
课堂现场片断展示。对彼得的认识:
师: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彼得?
生1:这是一个有愧疚感的彼得。
师: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
生1:我从最后一段的“羞愧万分”中读懂的。
生2:这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彼得。我是从最后一段“他小心翼翼地把60芬尼塞进妈妈的上衣口袋里”读懂的。
师:把你的感受送进最后一段读出来。(学生读)
生3:我还从最后一段的“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这几个词中感受到彼得读着妈妈的账单内心的极度不安的心理,他知道自己错了,并及时改正了错误。
师:如果你是彼得,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1:看到妈妈的账单,我无地自容。
生2:和妈妈相比,我太自私了。
生3:我是家庭的一员,干家务活是应该的,不应向妈妈要报酬。
对妈妈的认识:
师:你又读懂了怎样的一个妈妈?
生1:这是一个无私的妈妈,我是从妈妈的0芬尼账单中读懂的。
生2:这是一个宽容、奉献的妈妈,我也是从妈妈的0芬尼的账单中读懂的。
师:请你们再把5、6自然读一读,静静想一想,你又能读懂怎样的一个妈妈。
生1:这是个会教育孩子的妈妈,没有打骂孩子,通过一个账单教育了孩子。
生2:这是一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办法很高超,给彼得付了线,却让彼得又自己把钱还了回来。
师:把你的感受送到5、6自然段中。自由读一读。
(2)对比“妈妈”,感悟智慧。
A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妈妈和彼得的妈妈进行对比,感悟教育的智慧。
平常遇到这种情况,你们的妈妈会怎样做?(打骂、训斥、谴责、置之不理)
和彼得的妈妈相比说这说明了什么?
B 引入《春夜喜雨》一诗,感受彼得妈妈教育的艺术。
谈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春夜喜雨》一诗,这是为什么呢?
是的,彼得妈妈的教育就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5~8自然段,感受一下这润物无声的教育。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将“0”芬尼的账单放进全文中,通过两份账单、不同“妈妈”的对比阅读,学生了解了两份账单的异同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深入品味彼得和妈妈不同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细嚼深悟,感受彼得情感的变化过程,体味妈妈教育的艺术:以尊重 引导 暗示的方式创设了让彼得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情境与机会,取得了润物无声的极佳效果。]
四、写“0”,升华情感,拓展空间
1 读到这里。回顾课文内容。你觉得妈妈账单中的这个“0”像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出示句式:这“0”像___________。
学生练写。
2 小结引读,升华情感。
师:这“0”是一个智慧的港湾,唤起了彼得感恩的情怀,使他知错就改,于是——
生:(齐读,大屏幕出示)彼得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师:这“0”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着彼得幼小的心田。使彼得羞愧万分,于是——
学生齐读(内容同上)。
师:这“0”是一盏灿烂的明灯,指引着彼得前进的方向,使他柳暗花明,于是——
学生齐读(内容同上)。
3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总结谈话:是啊。这“0”像春雨、像港湾,润物无声,浸润心田。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航灯。回想我们人生的历程,每个孩子对人生的理解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对生活的态度。有些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却让自己的孩子刻骨铭心、永世不忘,就像彼得的妈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那种正直、朴实、忠厚的为人,不向困难低头、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的行动,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伟大的父母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
(2)拓展阅读:最后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诗和格言,来感受父母人格的魅力和教育的无痕。
母亲的微笑
破碎的花瓶前,母亲的微笑,给了我诚实。
低分的成绩单前,母亲的微笑,给了我勇气。
迷茫的病床前,母亲的微笑,给了我希望。
大学的门槛前,母亲的微笑。给了我信念。
步入城市、一缕相思,叩了久别的门铃,母亲的微笑
给了我痛苦的抉择:我离开了母亲。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设计意图:将“0”作为拓展文本、想象练笔的“用件”,学生在围绕文本练习写话的基础上“一唱三叹”,在朗读和拓展中深入体会了教育的无痕和人格的力量。]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关爱、平等、宽容、引导”的理念叫得震天,具体实施中却显得苍白无力。而《妈妈的账单》一文凭借母亲高超的智慧开出的“0”芬尼的账单为人们提供了一组绝妙的药方。
药方1:尊重,展示人格的平等。当彼得在家中干了活、索要酬劳的时候,妈妈站在人格平等的角度。尊重了儿子的要求,付给了报酬,让彼得感受到了人格的平等。
药方2:引导,凸显教育的智慧。面对彼得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想法,妈妈没有谴责发怒,没有大声训斥,而是凭借高超的智慧,顺着彼得的思维方式开出一份账单,让他更容易接受,也给了彼得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
药方3:暗示,表达深深的关爱。账单最具震撼力的是一个个“0”,它暗示着宽容和理解,暗示着母亲深深的关爱,暗示着亲人的关怀是不计报酬的。它浸透着母亲的真实付出和良苦用心,深深震撼着彼得幼小的心灵。
设计思路
以账单中的“0”为文眼和主线,抓住这一关键数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按照“识‘0’-找‘0’-品‘0’-写‘0”的流程,深入解读0芬尼的账单背后展示的教育机智、宽广胸怀和无私的亲情,体会彼得妈妈高超的教育
教学流程
一、识“0”。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1 板书“0”后提问:“0”这个教字表示着怎样的含义?(一无所有)
2 板书“芬尼”,介绍芬尼:芬尼是德国一种货币单位。10芬尼相当于1元人民币。
3 深入提问:“0”芬尼又表示着怎样的含义?(一分钱都没有)
4,过渡:的确,“0”看似什么都没有的一个数字,在《妈妈的账单》这篇文章里却蕴含着极其丰富、耐人寻味的智慧,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找找这个“0”。
[设计意图:以“0”为切入点,在进入文本之前,探讨“0”的含义及“0芬尼”的内涵,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深入研读文本奠定基础。]
二、找“0”,初步感知账单的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0”所在的句子。
2 指名学生读自己勾画的句子。(每人只读一句。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的句子,相机进行评价)
评价预设:
A 十年的幸福生活分文不计,这是一个0芬尼。
B 十年的吃喝分文不计,这又是一个0芬尼。
C 生病时的细心呵护,分文不计,这还是一个0芬尼。
D 一个慈爱的母亲为儿子倾注的无私关爱也分文不计。这又是一个0芬尼。
E 十年来,一个母亲为儿子所有的付出仍是分文不计,还是一个0芬尼。
3 引导学生齐读妈妈开出的账单。
[设计意图:围绕“0”这一关键数字引领学生从文中捕捉到一个个有“0”的句子后,分行朗读,而后,整体阅读。初步感知妈妈开出的“0”芬尼账单的基本内容。]
三、品“0”,深入感悟教育的艺术
1 整体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再把这份账单放进课文,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 对比阅读,感受教育的智慧。
(1)对比账单,感悟智慧。
A 让学生把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放在一起对比读。看看读懂了怎样的一个彼得、怎样的一个妈妈。
课堂现场片断展示:
师:你读懂了怎样的一个彼得?
生:这是一个索取的彼得,贪心的彼得,自私的彼得……
师:你读懂了怎样的一个妈妈?
生: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不计报酬、无私付出的妈妈……
B 引导学生把两份账单放进课文中联系上下文读读,看看又能读出怎样的一个彼得、怎样的一个妈妈。
课堂现场片断展示。对彼得的认识:
师: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彼得?
生1:这是一个有愧疚感的彼得。
师: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
生1:我从最后一段的“羞愧万分”中读懂的。
生2:这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彼得。我是从最后一段“他小心翼翼地把60芬尼塞进妈妈的上衣口袋里”读懂的。
师:把你的感受送进最后一段读出来。(学生读)
生3:我还从最后一段的“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这几个词中感受到彼得读着妈妈的账单内心的极度不安的心理,他知道自己错了,并及时改正了错误。
师:如果你是彼得,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1:看到妈妈的账单,我无地自容。
生2:和妈妈相比,我太自私了。
生3:我是家庭的一员,干家务活是应该的,不应向妈妈要报酬。
对妈妈的认识:
师:你又读懂了怎样的一个妈妈?
生1:这是一个无私的妈妈,我是从妈妈的0芬尼账单中读懂的。
生2:这是一个宽容、奉献的妈妈,我也是从妈妈的0芬尼的账单中读懂的。
师:请你们再把5、6自然读一读,静静想一想,你又能读懂怎样的一个妈妈。
生1:这是个会教育孩子的妈妈,没有打骂孩子,通过一个账单教育了孩子。
生2:这是一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办法很高超,给彼得付了线,却让彼得又自己把钱还了回来。
师:把你的感受送到5、6自然段中。自由读一读。
(2)对比“妈妈”,感悟智慧。
A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妈妈和彼得的妈妈进行对比,感悟教育的智慧。
平常遇到这种情况,你们的妈妈会怎样做?(打骂、训斥、谴责、置之不理)
和彼得的妈妈相比说这说明了什么?
B 引入《春夜喜雨》一诗,感受彼得妈妈教育的艺术。
谈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春夜喜雨》一诗,这是为什么呢?
是的,彼得妈妈的教育就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5~8自然段,感受一下这润物无声的教育。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将“0”芬尼的账单放进全文中,通过两份账单、不同“妈妈”的对比阅读,学生了解了两份账单的异同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深入品味彼得和妈妈不同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细嚼深悟,感受彼得情感的变化过程,体味妈妈教育的艺术:以尊重 引导 暗示的方式创设了让彼得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情境与机会,取得了润物无声的极佳效果。]
四、写“0”,升华情感,拓展空间
1 读到这里。回顾课文内容。你觉得妈妈账单中的这个“0”像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出示句式:这“0”像___________。
学生练写。
2 小结引读,升华情感。
师:这“0”是一个智慧的港湾,唤起了彼得感恩的情怀,使他知错就改,于是——
生:(齐读,大屏幕出示)彼得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师:这“0”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着彼得幼小的心田。使彼得羞愧万分,于是——
学生齐读(内容同上)。
师:这“0”是一盏灿烂的明灯,指引着彼得前进的方向,使他柳暗花明,于是——
学生齐读(内容同上)。
3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总结谈话:是啊。这“0”像春雨、像港湾,润物无声,浸润心田。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航灯。回想我们人生的历程,每个孩子对人生的理解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对生活的态度。有些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却让自己的孩子刻骨铭心、永世不忘,就像彼得的妈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那种正直、朴实、忠厚的为人,不向困难低头、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的行动,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伟大的父母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
(2)拓展阅读:最后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诗和格言,来感受父母人格的魅力和教育的无痕。
母亲的微笑
破碎的花瓶前,母亲的微笑,给了我诚实。
低分的成绩单前,母亲的微笑,给了我勇气。
迷茫的病床前,母亲的微笑,给了我希望。
大学的门槛前,母亲的微笑。给了我信念。
步入城市、一缕相思,叩了久别的门铃,母亲的微笑
给了我痛苦的抉择:我离开了母亲。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设计意图:将“0”作为拓展文本、想象练笔的“用件”,学生在围绕文本练习写话的基础上“一唱三叹”,在朗读和拓展中深入体会了教育的无痕和人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