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高考试卷第Ⅱ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里,现当代散文名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每年必考的趋势。可是,每年高考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得分率都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文章含蓄,学生把握不了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答题时无从下手,或答非所问,或离题万里。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有以下六个方面: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4.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以上六个方面来看,第1、2、5方面需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基础上才能完成。而第3、4方面,由于散文语言优美,使用的词汇很丰富,语言含蓄,就会出现一些句子很难理解,也会使一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特定的语境义,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章,就很难准确解释这些词语和句子。在第6方面中,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也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如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就难以谈得上鉴赏了。
由此可见,整体把握文章是多么重要。
学生读不懂文章,无法整体把握文章,通常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不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作者在创作时总是有感而发,读者未必和作者面对着同样的社会现实,也就不容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些文章的材料看似散乱 ,特别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面上看各部分材料之间似乎缺乏联系,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思路。3.好的文章往往语言含蓄,因此,某些句子的含义不容易把握,从而使读者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有利于我们整体把握文章,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如《荷塘月色》,整篇文章作者的心情时而不宁静,时而宁静,时而又不宁静,读者就很难明白作者真正的情感,但如果学生了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材料,就不难理解这种复杂的思想情感了。《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革命失败,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就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想超然而又不得的思想感情。
如果是由于不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而造成阅读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有:1.利用资料书或网络资源查阅背景资料。2.通过教师介绍来了解。3.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根据作者生活的时代、作者的身份、写作的时间等来推断作者的创作意图,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作家,如鲁迅、朱自清、老舍等。4.利用文中的提示,文章所附的注释来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可实际上影响学生准确地整体把握文章的重要原因,往往是文章“形散”的特点和文章语言的含蓄。
所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材料,明确文章思路上,具体的步骤有:1.明确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脉络。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不管怎样的文章,思路总是有路可循的,思路就是作者的构思在行文中指向表达目的的发展的、前进的思维轨迹。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梳理清楚,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例如,《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我们围绕如下三个问题来学习,就可以把看似散乱的文章理直、理顺。1.文中的北京胡同有哪些特点?(明确:四方四正,取名有各种来源,量多且宽窄不一,方便安静。)2.作者赋予北京胡同文化哪些内涵?(明确:封闭、易于满足、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能忍耐。)3.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有哪些感情?(明确:留恋、怀旧、伤感;知道它必将没落,带着一定的批判意识。)这三个问题就是围绕文章内容、文章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来设计的,弄清了这三个问题,基本上就整体把握了文章。
语言含蓄会使读者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此,解决的方法有两种:1.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题目中的“空中楼阁”是什么意思?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后一部分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而陶醉;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把它称作“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文章最后点题,写“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地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读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其实作者所写的小屋是虚构的,只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居所,是作者向往的自由生活所在,所以题目中的“空中楼阁”是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2.理解本义,内引外联。词语或句子的本义就是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我们可先将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把握准确,然后联系语境对其本义进行引申。
主旨是全文的总纲,纲举则目张。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前提下,明确文章的主旨,这样,学生在考试中就能做到:读就读得明明白白,答就答得清清楚楚。
(责任编辑 刘宇帆)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有以下六个方面: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4.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以上六个方面来看,第1、2、5方面需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基础上才能完成。而第3、4方面,由于散文语言优美,使用的词汇很丰富,语言含蓄,就会出现一些句子很难理解,也会使一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特定的语境义,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章,就很难准确解释这些词语和句子。在第6方面中,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也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如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就难以谈得上鉴赏了。
由此可见,整体把握文章是多么重要。
学生读不懂文章,无法整体把握文章,通常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不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作者在创作时总是有感而发,读者未必和作者面对着同样的社会现实,也就不容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些文章的材料看似散乱 ,特别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面上看各部分材料之间似乎缺乏联系,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思路。3.好的文章往往语言含蓄,因此,某些句子的含义不容易把握,从而使读者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有利于我们整体把握文章,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如《荷塘月色》,整篇文章作者的心情时而不宁静,时而宁静,时而又不宁静,读者就很难明白作者真正的情感,但如果学生了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材料,就不难理解这种复杂的思想情感了。《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革命失败,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就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想超然而又不得的思想感情。
如果是由于不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而造成阅读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有:1.利用资料书或网络资源查阅背景资料。2.通过教师介绍来了解。3.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根据作者生活的时代、作者的身份、写作的时间等来推断作者的创作意图,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作家,如鲁迅、朱自清、老舍等。4.利用文中的提示,文章所附的注释来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可实际上影响学生准确地整体把握文章的重要原因,往往是文章“形散”的特点和文章语言的含蓄。
所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材料,明确文章思路上,具体的步骤有:1.明确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脉络。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不管怎样的文章,思路总是有路可循的,思路就是作者的构思在行文中指向表达目的的发展的、前进的思维轨迹。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梳理清楚,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例如,《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我们围绕如下三个问题来学习,就可以把看似散乱的文章理直、理顺。1.文中的北京胡同有哪些特点?(明确:四方四正,取名有各种来源,量多且宽窄不一,方便安静。)2.作者赋予北京胡同文化哪些内涵?(明确:封闭、易于满足、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能忍耐。)3.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有哪些感情?(明确:留恋、怀旧、伤感;知道它必将没落,带着一定的批判意识。)这三个问题就是围绕文章内容、文章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来设计的,弄清了这三个问题,基本上就整体把握了文章。
语言含蓄会使读者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此,解决的方法有两种:1.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题目中的“空中楼阁”是什么意思?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后一部分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而陶醉;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把它称作“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文章最后点题,写“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地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读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其实作者所写的小屋是虚构的,只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居所,是作者向往的自由生活所在,所以题目中的“空中楼阁”是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2.理解本义,内引外联。词语或句子的本义就是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我们可先将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把握准确,然后联系语境对其本义进行引申。
主旨是全文的总纲,纲举则目张。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前提下,明确文章的主旨,这样,学生在考试中就能做到:读就读得明明白白,答就答得清清楚楚。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