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变化已成为课改的重要内容。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教学目标,增强学习效果。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等方面,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对于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品德教学;情感教育;体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他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在品德课中运用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在和谐的情感氛围中产生自我触动、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的效应。
一、亲近学生,心灵交流
平等、民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这种情感与学生交流,才能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无不与学生建立着广泛的交流和碰撞。要体现平等、民主,教师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平等、民主的表情动作能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善于运用眼睛的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因此教师和蔼的表情、信任的目光,可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有助于进行情感交流。
二、情感互动,创设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和情感方面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深入学生和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的过程,用爱为他们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心灵的天空没有愁云,充满阳光。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学习,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不断成长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三、激发兴趣,以趣引情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催化剂。激发学生兴趣,就是要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新鲜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乐意学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这贯穿在品德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精选“趣”材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兴趣的因素,选择或补充学生易感兴趣或富有童趣的材料,如童话、故事、儿歌、游戏等。如在教学《拉拉手,交朋友》一课中,我为了让同学们消除恐惧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在新集体中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生活中接受教育,设计了“师生自我介绍”、“找朋友”、“网小鱼”等环节,让师生、生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互叫名字,在游戏之中展示特长。
(二)巧设“趣”问
多在疑点处、热点处、兴奋处上设问,多设具悬念性、激励性、新颖性的问题。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一课这样设计:同学们,看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四人小组互相诉说。这种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是生存环境?”“为什么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会成为当今人类的共同呼声?”“广州市民应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这一来,学生真正达到了高效参与,激发了主体的学习兴趣。
四、辩明事例,以知育情
心理学家强调情感是接受知识的阀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知情互动”的原理,辩明事例,以知育情,实现“情理交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与诚信同行》一课的前一天,我告诉学生明天课上给大家看电影,学生都非常高兴。上课铃响后,学生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盼望着我给他们放电影。我却不慌不忙地拿出思品课本,准备上课。这时学生的心情已由刚上课时的兴奋变成了失望,有的同学甚至在低声说:“老师说话不算数,说给我们看电影现在又不给看了。”这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与诚信同行”五个字,学生有的开始撇嘴了,认为老师都做不到诚实守信,还想让大家怎么相信她呀?还怎么来教我们啊?我看到同学们这种低落的情绪,知道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了,但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问学生:“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不高兴呢?”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老师不是说这节课看电影吗?怎么又不看了?”我笑了笑说:“我又没说这节课不给你们看,再过二十分钟我们再看怎么样?”同学们又变得高兴起来。这时他们对诚信的情感体验已非常深刻了,从而明白了做人做事诚实信用才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不诚信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的道理。
五、实践体验,以行升情
马卡连柯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只有实践之后才有真实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才能使道德认识逐步转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由此可见,在品德教学中,学生带的情感是道德行为的调节剂,而带的行为和实践能力为带的情感的增强和升华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即以行为升情。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确定一学期中系列的生活实践方案,或一课教学后延伸性的生活实践,力求课终止,情未尽,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检验验证,升华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相逢在花季》一课教学时,我给学生设置了两个活动情景。活动一:让两位男生和两位女生分别表演在商场相遇的情景。两组同学都表现的非常自在,遇到后打招呼、问好,然后一起逛街。活动二:让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表演在商场偶然相遇的情景。表演者虽在上台前已有过两分钟的讨论时间,但上台后还是表现得很别扭,打了个招呼赶紧各自“溜走”。全班同学也不禁哄堂大笑。通过两个活动的对比,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有别于同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为本节课讲述异性同学的交往做好了很好的情感铺垫,更为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关系作了一个引领。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善用情感教育,用真挚的爱心耐心细致地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拓宽学习空间,课内延伸,课外拓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感,体验成功之愉快,建立以爱为核心的师生、伙伴、亲子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鼓励进取、和谐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品德教学;情感教育;体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他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在品德课中运用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在和谐的情感氛围中产生自我触动、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的效应。
一、亲近学生,心灵交流
平等、民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这种情感与学生交流,才能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无不与学生建立着广泛的交流和碰撞。要体现平等、民主,教师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平等、民主的表情动作能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善于运用眼睛的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因此教师和蔼的表情、信任的目光,可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有助于进行情感交流。
二、情感互动,创设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和情感方面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深入学生和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的过程,用爱为他们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心灵的天空没有愁云,充满阳光。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学习,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不断成长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三、激发兴趣,以趣引情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催化剂。激发学生兴趣,就是要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新鲜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乐意学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这贯穿在品德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精选“趣”材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兴趣的因素,选择或补充学生易感兴趣或富有童趣的材料,如童话、故事、儿歌、游戏等。如在教学《拉拉手,交朋友》一课中,我为了让同学们消除恐惧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在新集体中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生活中接受教育,设计了“师生自我介绍”、“找朋友”、“网小鱼”等环节,让师生、生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互叫名字,在游戏之中展示特长。
(二)巧设“趣”问
多在疑点处、热点处、兴奋处上设问,多设具悬念性、激励性、新颖性的问题。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一课这样设计:同学们,看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四人小组互相诉说。这种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是生存环境?”“为什么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会成为当今人类的共同呼声?”“广州市民应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这一来,学生真正达到了高效参与,激发了主体的学习兴趣。
四、辩明事例,以知育情
心理学家强调情感是接受知识的阀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知情互动”的原理,辩明事例,以知育情,实现“情理交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与诚信同行》一课的前一天,我告诉学生明天课上给大家看电影,学生都非常高兴。上课铃响后,学生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盼望着我给他们放电影。我却不慌不忙地拿出思品课本,准备上课。这时学生的心情已由刚上课时的兴奋变成了失望,有的同学甚至在低声说:“老师说话不算数,说给我们看电影现在又不给看了。”这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与诚信同行”五个字,学生有的开始撇嘴了,认为老师都做不到诚实守信,还想让大家怎么相信她呀?还怎么来教我们啊?我看到同学们这种低落的情绪,知道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了,但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问学生:“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不高兴呢?”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老师不是说这节课看电影吗?怎么又不看了?”我笑了笑说:“我又没说这节课不给你们看,再过二十分钟我们再看怎么样?”同学们又变得高兴起来。这时他们对诚信的情感体验已非常深刻了,从而明白了做人做事诚实信用才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不诚信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的道理。
五、实践体验,以行升情
马卡连柯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只有实践之后才有真实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才能使道德认识逐步转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由此可见,在品德教学中,学生带的情感是道德行为的调节剂,而带的行为和实践能力为带的情感的增强和升华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即以行为升情。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确定一学期中系列的生活实践方案,或一课教学后延伸性的生活实践,力求课终止,情未尽,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检验验证,升华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相逢在花季》一课教学时,我给学生设置了两个活动情景。活动一:让两位男生和两位女生分别表演在商场相遇的情景。两组同学都表现的非常自在,遇到后打招呼、问好,然后一起逛街。活动二:让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表演在商场偶然相遇的情景。表演者虽在上台前已有过两分钟的讨论时间,但上台后还是表现得很别扭,打了个招呼赶紧各自“溜走”。全班同学也不禁哄堂大笑。通过两个活动的对比,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有别于同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为本节课讲述异性同学的交往做好了很好的情感铺垫,更为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关系作了一个引领。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善用情感教育,用真挚的爱心耐心细致地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拓宽学习空间,课内延伸,课外拓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感,体验成功之愉快,建立以爱为核心的师生、伙伴、亲子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鼓励进取、和谐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