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阅读。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
一、引导经典阅读
课文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真正的精华还是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经典作品之中。中国的国学大师,文学大师无一例外在童年时期就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茅盾背过《红楼梦》,鲁迅从小背下《纲鉴》,杨叔子幼年熟背《四书五经》,杨振宁熟背《孟子》
什么是经典?《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经典,就是历史留传下来的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观》《论语》《大学》《中庸》等就是国学经典重要组成部分。从小诵读国学经典意义重大,首先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延续。其二读国学经典能改变每个人的气质。当代小学语文界,一些有识之士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陈琴老师的“素读”实验,让孩子从小“素读”大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除了阅读国学经典,我们还要阅读诗歌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诗教涵养我们民族的气质:培养有高贵气质的一代新人。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了背诵古典诗词的重要,朱自清学生也多次在文章中谈到背诵古典诗歌的重要:“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如果说国学经典、诗歌经典更多的是面向过去,面向历史的话,那儿童文学经典就是面向现代,面向儿童。因为儿童文学是专门写给儿童阅读的文学,它充满幻想,充满想象,充满情趣和童心,是小学文学教育重要基础。当然教师要给学生精选名家名篇,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共同阅读,亲子阅读。
二、开展大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要求我们首要解决的就是阅读量的问题。只有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大量课外阅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1、利用网络,拓展阅读
网络的发展,为利用网络进行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创设了良好条件和环境。利用网络收集、阅读大量与主题有关的“寓言”、“成语故事”等文体特征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人性的真善美。
2、剪报编报,促进阅读
剪报编报是一项极有意义的活动。首先,它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其次,它可以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培养了阅读能力。
3、确定专题,广泛阅读
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有意识地在读物的选择上做一些引导。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确定阅读的专题,定期向学生推荐,使学生阅读的面更广,如“我的祖国”、“寓言故事”、“走进科学”、“海底世界”、“英雄人物故事”、“童话故事”等专题。
4、鼓励交流,推动阅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及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积极营造读书的氛围。如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交流活动: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手抄报竞赛、读书笔记展出等。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同学们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的信心及热情。
三、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学生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像在心里装了发动机,可以一直阅读下去,这就是成功阅读的开始。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让孩子读一天书并不难,可是要让他们每天读一点儿则非易事。然而,只有当“每天读一点儿”深入学生的心灵并付诸行动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爱读书。因此,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批画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批画阅读是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批画,就是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进行思考,对课文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过程。批画阅读时,要用符号标注。另外,要交给学生批画阅读的原则步骤,懂得按课文重点,有顺序地去批画阅读。
2、参考阅读。参考阅读是指学生为了读懂课文而参考有关资料的一种读书方法。阅读的次序并非单纯直线形的顺序,而是一个互为参照的网络。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定一些辅助读物让学生参考阅读,学生在养成“参考阅读”的习惯后,也可以有目的地自选课外读物帮助自读。
3、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题材,是阅读的更高形式。大阅读实验开展的时间还不算长,所以我们主要是要求学生以摘抄的形式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为阅读实验的进一步展开打好基础。
四、注重读写结合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的确,没有吸收,哪来的倾吐?吸收越多,倾吐得也越畅快。因此阅读不仅仅是看书,还要把读跟写结合起来。有什么感想,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心得,都可以写下来,不必太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重要的是对自己思路的梳理。这样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必有所成。
语文就是“三字经”:“读、背、写”,是在大量的阅读、背诵、积累、运用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是在读写熏陶中自然而然提高语文素养的。总之,语文就是积累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让阅读之花在孩子们的心灵尽情绽放吧!
参考文献:
[1]安国森,王虹.浅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7)
[2]郭宏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俚论),2008,(S1)
[3]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0,(12)
[4]兰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海峡科学,2009,(04)
一、引导经典阅读
课文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真正的精华还是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经典作品之中。中国的国学大师,文学大师无一例外在童年时期就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茅盾背过《红楼梦》,鲁迅从小背下《纲鉴》,杨叔子幼年熟背《四书五经》,杨振宁熟背《孟子》
什么是经典?《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经典,就是历史留传下来的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观》《论语》《大学》《中庸》等就是国学经典重要组成部分。从小诵读国学经典意义重大,首先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延续。其二读国学经典能改变每个人的气质。当代小学语文界,一些有识之士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陈琴老师的“素读”实验,让孩子从小“素读”大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除了阅读国学经典,我们还要阅读诗歌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诗教涵养我们民族的气质:培养有高贵气质的一代新人。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了背诵古典诗词的重要,朱自清学生也多次在文章中谈到背诵古典诗歌的重要:“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如果说国学经典、诗歌经典更多的是面向过去,面向历史的话,那儿童文学经典就是面向现代,面向儿童。因为儿童文学是专门写给儿童阅读的文学,它充满幻想,充满想象,充满情趣和童心,是小学文学教育重要基础。当然教师要给学生精选名家名篇,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共同阅读,亲子阅读。
二、开展大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要求我们首要解决的就是阅读量的问题。只有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大量课外阅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1、利用网络,拓展阅读
网络的发展,为利用网络进行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创设了良好条件和环境。利用网络收集、阅读大量与主题有关的“寓言”、“成语故事”等文体特征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人性的真善美。
2、剪报编报,促进阅读
剪报编报是一项极有意义的活动。首先,它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其次,它可以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培养了阅读能力。
3、确定专题,广泛阅读
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有意识地在读物的选择上做一些引导。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确定阅读的专题,定期向学生推荐,使学生阅读的面更广,如“我的祖国”、“寓言故事”、“走进科学”、“海底世界”、“英雄人物故事”、“童话故事”等专题。
4、鼓励交流,推动阅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及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积极营造读书的氛围。如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交流活动: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手抄报竞赛、读书笔记展出等。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同学们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的信心及热情。
三、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学生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像在心里装了发动机,可以一直阅读下去,这就是成功阅读的开始。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让孩子读一天书并不难,可是要让他们每天读一点儿则非易事。然而,只有当“每天读一点儿”深入学生的心灵并付诸行动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爱读书。因此,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批画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批画阅读是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批画,就是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进行思考,对课文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过程。批画阅读时,要用符号标注。另外,要交给学生批画阅读的原则步骤,懂得按课文重点,有顺序地去批画阅读。
2、参考阅读。参考阅读是指学生为了读懂课文而参考有关资料的一种读书方法。阅读的次序并非单纯直线形的顺序,而是一个互为参照的网络。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定一些辅助读物让学生参考阅读,学生在养成“参考阅读”的习惯后,也可以有目的地自选课外读物帮助自读。
3、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题材,是阅读的更高形式。大阅读实验开展的时间还不算长,所以我们主要是要求学生以摘抄的形式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为阅读实验的进一步展开打好基础。
四、注重读写结合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的确,没有吸收,哪来的倾吐?吸收越多,倾吐得也越畅快。因此阅读不仅仅是看书,还要把读跟写结合起来。有什么感想,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心得,都可以写下来,不必太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重要的是对自己思路的梳理。这样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必有所成。
语文就是“三字经”:“读、背、写”,是在大量的阅读、背诵、积累、运用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是在读写熏陶中自然而然提高语文素养的。总之,语文就是积累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让阅读之花在孩子们的心灵尽情绽放吧!
参考文献:
[1]安国森,王虹.浅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7)
[2]郭宏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俚论),2008,(S1)
[3]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0,(12)
[4]兰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海峡科学,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