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数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2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这段话含义丰富,解读可谓多角度,作为一线教师,对这句话理解较为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帮助构建数学模型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提出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情境。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探究,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对问题作出解答,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首先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张厚度约为0.1mm的报纸,假如能够对折20次,你们猜其厚度大概是多少米?”在学生七嘴八舌讨论一番后,我给出了答案:“约有35层楼高。”答案自然招来一片惊讶声与质疑声。看到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被激发出来,我揭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学完本节课——有理数的乘方以后,你们一定能找出解释的理由。”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习成为自身的一种内在需求,效率自然就高。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设置有效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了解到我班的学生喜欢打篮球,于是我就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情境: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这样一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数学教学中。
  三、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合作动手能力
  新课程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因此,在教学时,精心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创新,这样获取的数学知识才深刻,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圆锥侧面展开图》那段时间,我发现学生流行做风铃、折千纸鹤。于是我课前先狠夸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同一学习小组合作,做一个古代官员的帽子下节课上课用。学生兴趣很高,课后纷纷动手操作。有了这个准备,那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轻松活泼,学生在情境中逐步体会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兴趣盎然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思维,不仅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探究的习惯。
  四、创设古典知识情境,传承人文精神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古典知识情境,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在教学“正数与负数”时,设置这样的导入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阴与晴、圆与缺、悲与欢、离与合,都描绘了自然世界、人类生活截然相反的真实状态,这些矛盾的东西融为一体,营造出了和谐而真实的氛围。在数学世界里,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成员,它们彼此矛盾而又和平相处。以诗句为引导,不仅巧妙地进行了学科渗透,还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所要学习的问题中。
  五、创设竞争情境,引导学生融入社会
  当今社会,处处都充满着竞争,我们每个人也都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之中,学习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激励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中,熟练而准确的运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经过一定枯燥而重复的训练。为此,我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引入了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小组,创设小组间进行比赛的情境,让学生之间开展竞争:先比准确性高低,再比速度、比技巧,促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引人入胜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让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产生内驱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创设来源于生活又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数学文化,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数学文化的渗透和培养仅仅依靠数学课堂是不够的,应该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去滋润、去熏陶,而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数学文化是校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老师本身的素质,还要依靠外界环境的帮助。随着新课改时代的到来,老师们开始优化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在逐渐改变教学理念,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化学 新课改 实践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课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厚的理论性。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把学生引进政治学科的殿堂中。本文从情境教学角度出发,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意见,突出学习过程合作性与互动性的特点。本文还分析了情境教学具体的应用方法,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关键词:情境教学的原则 情境性
期刊
音乐课堂应该是体现在以学生为本,音乐教学活动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溶为一个学习过程的整体,在音乐中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气氛。在新课标新教法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笔者认为要学会赞赏学生,让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不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给学生插上飞向音乐宫殿的翅膀。   一是教学手段新一点  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调节调整节奏与步骤,要让学生有
期刊
一、寓教于乐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一节好似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A至J、Q、K(J表示ll,Q表示12,K表示l3)的扑克牌,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请先算出±24点的同学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然后当众公布,想好24的同学马
期刊
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养成教育的内涵既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包括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还包括便捷、高效的思维品质。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借助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策略一: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自我检查意
期刊
对称问题是中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涉及函数、不等式、数列、排列组合、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诸多内容。对称变换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函数中的对称问题  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光的反射定理、互为反函数图像的性质等所具有的对称性,进行高考命题。  例1(97年全国高考题),将y=2x的图像( ),再作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像,可以得到y=log2(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便能极大地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构建起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发展他们的智能,完善他们的人格。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能打破传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 让学生动起来 主导作用 主体性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这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关键则是教师优化教学设计。  一、动情
期刊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当前轰轰烈烈的课改中,加强教学反思,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七年级的老师在讲完负负得正的规则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