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尔斯·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注重描写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经历,并生动揭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成熟时期重要作品之一。它描述皮普远大前程的幻灭过程,最终他意识到自己对浮华世界的追求是毫无价值的。由于对社会黑暗的认识不断加深,再加上年龄增长、个人婚恋生活等不幸方面,狄更斯思想中压抑的一面愈发加强,乐观主义基调也被大大削弱。作为社会弊端的反映和人情世故的写照,《远大前程》的叙事艺术呈现出微妙的变化。
1浪漫主义的定义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其采用以人的主观感受来描述客观世界的方式,往往用华丽的修辞、热情的语言、夸张的描写手法进行描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和讽刺。
2浪漫主义视角下的皮普分析
本文从浪漫主义视角对皮普进行分析,从以下方面对《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进行探讨:对皮普童年成长分析;皮普对城市消极态度的描述与历程;乡村朋友人格塑造分析。
2.1对皮普童年发展的分析
孩子们的世界应该充满关爱和幸福。狄更斯用浪漫主义来描述乡村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皮普在乡下过着艰苦、快乐、幸福的生活,养成了善良、诚实的性格。当遇到正在犯罪的马格威奇时,皮普同情并想方设法帮助他。在皮普童年的眼中,虽然农村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一切都那么清新自然。
2.2皮普对城市消极态度的描述与历程
狄更斯用主观的浪漫主义对城市描写。在众望所归的工作中,城市意味着人民的富裕和繁荣。皮普去伦敦学习,期待已久的金钱、爱情和出色的职位都唾手可得。他对自己的出身和过去的生活深恶痛绝,同时又被善良的本性所折磨,被美好的未来所禁锢。
2.2.1艾丝黛拉的影响
他遇到艾丝黛拉,那个一见钟情的女孩。她美丽优雅,他梦想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作为一个骄傲的女孩,艾丝黛拉并不在乎皮普,她总是以一种轻蔑的态度对待皮普的热情。庄园生活令他看到华丽的上层生活,促使他认识到自己出身的卑微。上层社会就像一块石头在皮普的心里荡漾,从此他的生命失去了过去的安宁。他讨厌他的平凡和背景,渐渐变得自私。
2.2.2在伦敦留学的影响
有人愿意资助他去伦敦上学,让皮普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Goodbye, the old acquaintances of my childhood that were weary, and I am about to travel to London to be very honorable. I will not make a living in the blacksmith shop, and I will not be here with you here.”這是狄更斯对皮普去伦敦之前的一段描述。在物质生活的那份放纵奢华中,皮普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其开始成为一个冷漠、傲慢、虚伪的所谓上流人士。
2.3乡村朋友人格塑造探析
乡村的美好,不仅是美丽宁静的乡村风光和宁静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村民的淳朴和真诚。其中,皮普儿时的两个朋友乔和比蒂,在他心中浓缩了狄更斯对完美人格的期待。狄更斯用浪漫主义几乎完美地描述了两人的性格。
2.3.1善良的乔
乔是皮普的姐夫,对于父母早逝的皮普来说,他既是父亲又是朋友。他对皮普倾心照顾,使皮普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像乔一样的铁匠。皮普发现真正支持他的人不是律师,而是他多年前帮助的逃犯。这个事实让皮普无法接受,因为他如此鄙视这类人。经过一次次的打击,皮普跌到了物质和精神的谷底,他束手无策。好心的乔又来了,伸出援助之手,细心地照顾他、开导他、安慰他,甚至帮他减轻债务,促使皮普不断反思自己。
2.3.2纯朴的贝蒂
贝蒂是第一个教皮普识字的乡村纯朴女孩。尽管她深爱着皮普,但这并没有阻止皮普追求美丽而骄傲的艾丝黛拉,只是不断提醒他可能存在的陷阱。当皮普离开去追寻他心中的梦寐以求的人时,她只是默默地祝福他。
从这两个人身上,无论是皮普还是读者都找不到任何负面的品质。他们的心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为主人公皮普留下了最后一片纯净的灵魂,感受世界的简单美好。
3总结
本文以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的主题和旋律为切入点,从浪漫主义视角分析皮普的成长历程。《远大前程》不仅描述真实的社会生活,批判资本主义的黑暗、丑陋和不公,而且表达皮普对美好人类理想的追求和向往。狄更斯运用夸张、幽默等手法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宣扬关爱儿童的文学主题,表明他对回归自然、回归本源的向往,这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阙红玲.狄更斯《远大前程》的浪漫主义手法解读[J].语文建设, 2015(8):33-34.
[2]李世荣.《远大前程》中的成长主题[J].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7(02)
[3]查尔斯·狄更斯著,主万译.《远大前程》[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成熟时期重要作品之一。它描述皮普远大前程的幻灭过程,最终他意识到自己对浮华世界的追求是毫无价值的。由于对社会黑暗的认识不断加深,再加上年龄增长、个人婚恋生活等不幸方面,狄更斯思想中压抑的一面愈发加强,乐观主义基调也被大大削弱。作为社会弊端的反映和人情世故的写照,《远大前程》的叙事艺术呈现出微妙的变化。
1浪漫主义的定义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其采用以人的主观感受来描述客观世界的方式,往往用华丽的修辞、热情的语言、夸张的描写手法进行描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和讽刺。
2浪漫主义视角下的皮普分析
本文从浪漫主义视角对皮普进行分析,从以下方面对《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进行探讨:对皮普童年成长分析;皮普对城市消极态度的描述与历程;乡村朋友人格塑造分析。
2.1对皮普童年发展的分析
孩子们的世界应该充满关爱和幸福。狄更斯用浪漫主义来描述乡村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皮普在乡下过着艰苦、快乐、幸福的生活,养成了善良、诚实的性格。当遇到正在犯罪的马格威奇时,皮普同情并想方设法帮助他。在皮普童年的眼中,虽然农村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一切都那么清新自然。
2.2皮普对城市消极态度的描述与历程
狄更斯用主观的浪漫主义对城市描写。在众望所归的工作中,城市意味着人民的富裕和繁荣。皮普去伦敦学习,期待已久的金钱、爱情和出色的职位都唾手可得。他对自己的出身和过去的生活深恶痛绝,同时又被善良的本性所折磨,被美好的未来所禁锢。
2.2.1艾丝黛拉的影响
他遇到艾丝黛拉,那个一见钟情的女孩。她美丽优雅,他梦想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作为一个骄傲的女孩,艾丝黛拉并不在乎皮普,她总是以一种轻蔑的态度对待皮普的热情。庄园生活令他看到华丽的上层生活,促使他认识到自己出身的卑微。上层社会就像一块石头在皮普的心里荡漾,从此他的生命失去了过去的安宁。他讨厌他的平凡和背景,渐渐变得自私。
2.2.2在伦敦留学的影响
有人愿意资助他去伦敦上学,让皮普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Goodbye, the old acquaintances of my childhood that were weary, and I am about to travel to London to be very honorable. I will not make a living in the blacksmith shop, and I will not be here with you here.”這是狄更斯对皮普去伦敦之前的一段描述。在物质生活的那份放纵奢华中,皮普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其开始成为一个冷漠、傲慢、虚伪的所谓上流人士。
2.3乡村朋友人格塑造探析
乡村的美好,不仅是美丽宁静的乡村风光和宁静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村民的淳朴和真诚。其中,皮普儿时的两个朋友乔和比蒂,在他心中浓缩了狄更斯对完美人格的期待。狄更斯用浪漫主义几乎完美地描述了两人的性格。
2.3.1善良的乔
乔是皮普的姐夫,对于父母早逝的皮普来说,他既是父亲又是朋友。他对皮普倾心照顾,使皮普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像乔一样的铁匠。皮普发现真正支持他的人不是律师,而是他多年前帮助的逃犯。这个事实让皮普无法接受,因为他如此鄙视这类人。经过一次次的打击,皮普跌到了物质和精神的谷底,他束手无策。好心的乔又来了,伸出援助之手,细心地照顾他、开导他、安慰他,甚至帮他减轻债务,促使皮普不断反思自己。
2.3.2纯朴的贝蒂
贝蒂是第一个教皮普识字的乡村纯朴女孩。尽管她深爱着皮普,但这并没有阻止皮普追求美丽而骄傲的艾丝黛拉,只是不断提醒他可能存在的陷阱。当皮普离开去追寻他心中的梦寐以求的人时,她只是默默地祝福他。
从这两个人身上,无论是皮普还是读者都找不到任何负面的品质。他们的心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为主人公皮普留下了最后一片纯净的灵魂,感受世界的简单美好。
3总结
本文以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的主题和旋律为切入点,从浪漫主义视角分析皮普的成长历程。《远大前程》不仅描述真实的社会生活,批判资本主义的黑暗、丑陋和不公,而且表达皮普对美好人类理想的追求和向往。狄更斯运用夸张、幽默等手法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宣扬关爱儿童的文学主题,表明他对回归自然、回归本源的向往,这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阙红玲.狄更斯《远大前程》的浪漫主义手法解读[J].语文建设, 2015(8):33-34.
[2]李世荣.《远大前程》中的成长主题[J].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7(02)
[3]查尔斯·狄更斯著,主万译.《远大前程》[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