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调创新发展的温州,曾为世人瞩目,人们对温州模式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制度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津津乐道。1994年在这里落成的温州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建校之初,学校无论是办学硬件还是人员配置都比较薄弱,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和二流的生源使得学校的前途充满了未知数。然而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它就被成功打造为省重点中学、省文明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校……
一系列的荣誉让人刮目相看,更让人猜测荣誉的背后是什么铸就了龙港高级中学强大的发展内生力?这其中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龙港高级中学,解密一所优质中学的打造历程。
打造教师队伍:通过“培养塑造”真正“拥有”优秀教师
教师是教育之本,也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对学校而言,拥有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英化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现代教育界,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许多学校面临着“优胜者见异思迁”、“劣汰者泰然自若”、“师训经费捉襟见肘”、“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等问题。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充分地意识到了教师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灵魂作用,但校际之间对于优秀教师的培养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些学校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引进的方式去“拥有”优秀教师,却很难懂得如何通过“培养”和“塑造”优秀教师来真正“留住”、“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
对此,校长余贤庆道出了自己的经验,他说,龙港高级中学的崛起没有太多超前的理念,也没有太多浮华的操作,而只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做好了一件事,那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龙港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别人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建校之初的龙港高级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其教师队伍中以年轻教师居多,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成为教师不断提升的舞台。多年来,学校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开展“八个一”活动,锤炼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力求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提倡教学研究课题化,课题研究教学化,努力实践教育科研与继续教育的结合;打造属于龙港高级中学自己的名师,制订《龙港高级中学教师培训工程》和《龙港高级中学名师工程》,分层次地培养全体教师,对青年教师提出“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达标、五年成熟、六年优秀、八年骨干、十年成名”的目标,通过考核制定名师逐级申报制;构建“聘请专家多方指导——借助名校资源共享——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引进吸收先进理念——校内切磋提高技能”的教师发展模式;等等。通过这些努力,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先后有36人获国家、省、市、县各级殊荣。近三年,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3篇,获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多篇。
另一方面,通过公正科学的评价制度为教师队伍的良性成长保驾护航。学校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学校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职务评聘分离制,落聘待岗制等用人制度,教师们竞争上岗,打破了职务终身制和平均主义分配;年级组长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聘任,逐步形成“优者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功者奖,有过者罚”的良性循环用人机制。
最后,通过营造富有深厚底蕴的教师文化,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学校积极宣传校内名师的优秀事迹,以“名师文化”为引领,树立“教学服务”意识,发挥“树立一批,教育全体”的辐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评选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教师“学习型”家庭、校名师等活动,使全校上下崇尚理想,激发出奉献教育的内驱力。学校通过这些榜样积极开展教师人格教育,构筑教师的“人格大厦”,铸就高尚的龙高师魂,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逐渐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而整个学校也在一股浓浓的人文关怀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打造发展内涵:通过树立科研品牌搭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平台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校本科研是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为中心,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以科研兴校为宗旨的科研活动。多年来,龙港高级中学立足本校发展实际,通过教师个人、集体、专业人员情境和体验式的平等对话,探索以教师为中心,学校为本位的校本科研模式,树立科研品牌,搭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平台,让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的道路。
一是创设浓厚科研文化,确立科研先导地位,千方百计组织和发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更新观念,强化科研意识。1998年,学校制订《未来六年展望》、《学校教育科研总体规划》,通过超前规划着眼未来;学校领导也身体力行,形成“时时讲科研,人人做科研”的局面。
二是建立校本科研体系,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必然会受到诸如科研能力、资料、时间、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对此,龙港高級中学在组织保障上,1997年就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其后又建立教科处,既有先导引路,又形成基层的教学研究网;在制度保障上,学校先后出台了《教科研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具体制度,规范科研管理流程,克服管理盲点,使教科研工作责、权、利分明,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参与研究;在信息资源保障上,不断充实本校图书情报资料,投入270万元建设图书馆,馆藏书达73423万册,教科处创设教育科研情报库,每月刊出《教科研园地》,介绍国内外教科研发展动态,为课题研究提供信息支持服务;在专家、学者智力支持保障上,学校先后聘请浙教院、浙大等院校教授担任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指导,帮助教师在短期内掌握科研基本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在激励保障上,一方面制订相关制度,用目标引导、激励教师的教育科研行为,另一方面把教师教科研工作列入年度考核中(占15%),科研绩效与评先选优、职称晋升直接挂钩,结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有效发挥评价奖优促劣作用。
三是以人为本,多渠道打造科研共同体,形成层次科研群体。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方法的挑战,龙港高级中学坚持面向全体、分层培训原则,开展多样化、多渠道培训尝试,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学术沙龙、专家引领、校际联助等方式力求形成全面的层次科研群体。
四是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凸现学校科研亮点。龙港高级中学采用“教学科研一体化”举措,倡导“草根化”科研,本着“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问题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沿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务实之路,把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以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形成以省规划课题为龙头,市县课题为两翼、校级课题为主体的层次化研究格局。初步形成科研特色雏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人格教育;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启发式和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近五年,我校教师在县级以上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作品达350篇,市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专业文章144篇,参与编写专著8部,逐渐打造出科研精品,以各种形式促进教科研成果转化成教育生产力。
打造学校特色:通过构建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弘扬办学特色
一所优质的中学,不但要有过硬的师资力量,可圈可点的教学科研成果,更要有突出的育人理念,形成个性风格,摒弃整齐划一、呆板单调、千校一面的建设老路。龙港高级中学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自主辅导——全员参与”的城镇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机制,首次提出了学生自主辅导与教师全员参与并重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学校的各个环节都切实地体现着这一特色:
在理念方面,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氛围。学校确立了“学会调适,开发心理潜能,提高综合心理素质,主动发展,实现由‘他助’转为‘自助’,由‘他律’转为‘自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序列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德育工作中进行,并以之作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开发,强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科研方面,以科研先导,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领域。学校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参与体验式工作坊”等形式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心理辅导技能。多年来,我校申报相关心理健康的课题,编写了《高中生心灵导航》等校本课程教材,构建系列“心育”课程;尝试用行动研究,确定问题——寻找方案——方案实施——效果评价——反思与理论发展,指导学生开展心理自我教育,开展同伴互助、心理日记等,提升行动研究效果,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挖掘自身心理资源,使许多参与研究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改善。经过几年努力,现已有13位老师取得了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初步形成以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队伍为主体的“心育”队伍,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教育辅导工作。仅近3年,教师就撰写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61篇、个案及教案72篇,发表获奖论文45篇。
在管理机制方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支持系统。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严密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另外,通过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校园心理环境,挖掘隐性教育资源,环境布置围绕“成功”主题,创设咨询室,增设小团体辅导室、情感宣泄室,还引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学校还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给予及时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变班级管理模式,实施自主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创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家庭联系制度,介绍优秀家长教育经验,“家校联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组织工作坊20多场,心理辅导活动课800多节,校本课程教材20多万字,直接受益人共计1500人次,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带头与示范作用。学校连续荣获第二、三届“健康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先进学校”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称号,成为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会团体理事校。
打造和谐校园: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发展
龙港高级中学虽是个年轻的学校,似乎没有什么風雨沧桑,没有多少“故人、故文、故事”,没有多少历史,但是“龙高”人深深意识到学校要实现跨越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和谐校园,通过和谐的校园文化保障学校长远稳步地发展。对此,余贤庆校长自2002年上任以来,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始终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就是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这让他深受广大师生的喜欢和信赖的同时,获得了师生们对打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大力支持。
余贤庆认为,“方圆兼济,人本至上”,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潜能,重视其发展,是其实践“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注重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积极营造和谐、民主、团结的氛围,提倡补位意识和协作精神,学校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充分讨论,然后付诸实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强化师德教育,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注重教师分层培养,为广大教师的发展积极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智慧成长,积极倡行“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推行“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创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积极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校园,提升学校品位,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方面,学校着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初高中衔接教育为基石,为素质教育固本培元。通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校史、校情、校规校风教育,进行学科特点及学法指导,确定合适的期望值,培养成功心理,帮助学生过好生活关、学生关、角色转换关。
另一方面,构建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新框架,做好、做细、做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这篇大文章,突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我校“人格”教育的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健全人格为核心,以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教育为起点,以自主管理为主要手段,以活动为主要载体,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新时期特点和学生实际,贯穿“主体参与、夯实基础、情境体验、自主发展”的工作思路,降低教育重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夯实基础文明、基础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把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公民基础道德教育这几条主线贯穿学校育人过程的始终。比如举办国防节、文化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使学生快乐和谐地成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心理游戏、校园心理剧、心灵碰碰车、心理板报评比、心理晚会、自主心理素质测评、心理茶坊、精品课展示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设孝敬课,建立孝敬教育基地,开展孝心教育;组织观摩“感动中国”系列节目,评比感动龙高十佳人物,设立“3·5爱心日”,开展“每周一元捐,真心到永远”募捐活动,建立爱心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等。
不论是龙高人辛勤打造的校园文化,还是它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所优质的中学始终在“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的理念下努力行进着。■
一系列的荣誉让人刮目相看,更让人猜测荣誉的背后是什么铸就了龙港高级中学强大的发展内生力?这其中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龙港高级中学,解密一所优质中学的打造历程。
打造教师队伍:通过“培养塑造”真正“拥有”优秀教师
教师是教育之本,也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对学校而言,拥有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英化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现代教育界,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许多学校面临着“优胜者见异思迁”、“劣汰者泰然自若”、“师训经费捉襟见肘”、“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等问题。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充分地意识到了教师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灵魂作用,但校际之间对于优秀教师的培养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些学校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引进的方式去“拥有”优秀教师,却很难懂得如何通过“培养”和“塑造”优秀教师来真正“留住”、“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
对此,校长余贤庆道出了自己的经验,他说,龙港高级中学的崛起没有太多超前的理念,也没有太多浮华的操作,而只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做好了一件事,那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龙港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别人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建校之初的龙港高级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其教师队伍中以年轻教师居多,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成为教师不断提升的舞台。多年来,学校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开展“八个一”活动,锤炼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力求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提倡教学研究课题化,课题研究教学化,努力实践教育科研与继续教育的结合;打造属于龙港高级中学自己的名师,制订《龙港高级中学教师培训工程》和《龙港高级中学名师工程》,分层次地培养全体教师,对青年教师提出“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达标、五年成熟、六年优秀、八年骨干、十年成名”的目标,通过考核制定名师逐级申报制;构建“聘请专家多方指导——借助名校资源共享——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引进吸收先进理念——校内切磋提高技能”的教师发展模式;等等。通过这些努力,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先后有36人获国家、省、市、县各级殊荣。近三年,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3篇,获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多篇。
另一方面,通过公正科学的评价制度为教师队伍的良性成长保驾护航。学校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学校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职务评聘分离制,落聘待岗制等用人制度,教师们竞争上岗,打破了职务终身制和平均主义分配;年级组长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聘任,逐步形成“优者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功者奖,有过者罚”的良性循环用人机制。
最后,通过营造富有深厚底蕴的教师文化,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学校积极宣传校内名师的优秀事迹,以“名师文化”为引领,树立“教学服务”意识,发挥“树立一批,教育全体”的辐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评选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教师“学习型”家庭、校名师等活动,使全校上下崇尚理想,激发出奉献教育的内驱力。学校通过这些榜样积极开展教师人格教育,构筑教师的“人格大厦”,铸就高尚的龙高师魂,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逐渐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而整个学校也在一股浓浓的人文关怀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打造发展内涵:通过树立科研品牌搭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平台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校本科研是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为中心,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以科研兴校为宗旨的科研活动。多年来,龙港高级中学立足本校发展实际,通过教师个人、集体、专业人员情境和体验式的平等对话,探索以教师为中心,学校为本位的校本科研模式,树立科研品牌,搭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平台,让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的道路。
一是创设浓厚科研文化,确立科研先导地位,千方百计组织和发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更新观念,强化科研意识。1998年,学校制订《未来六年展望》、《学校教育科研总体规划》,通过超前规划着眼未来;学校领导也身体力行,形成“时时讲科研,人人做科研”的局面。
二是建立校本科研体系,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必然会受到诸如科研能力、资料、时间、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对此,龙港高級中学在组织保障上,1997年就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其后又建立教科处,既有先导引路,又形成基层的教学研究网;在制度保障上,学校先后出台了《教科研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具体制度,规范科研管理流程,克服管理盲点,使教科研工作责、权、利分明,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参与研究;在信息资源保障上,不断充实本校图书情报资料,投入270万元建设图书馆,馆藏书达73423万册,教科处创设教育科研情报库,每月刊出《教科研园地》,介绍国内外教科研发展动态,为课题研究提供信息支持服务;在专家、学者智力支持保障上,学校先后聘请浙教院、浙大等院校教授担任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指导,帮助教师在短期内掌握科研基本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在激励保障上,一方面制订相关制度,用目标引导、激励教师的教育科研行为,另一方面把教师教科研工作列入年度考核中(占15%),科研绩效与评先选优、职称晋升直接挂钩,结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有效发挥评价奖优促劣作用。
三是以人为本,多渠道打造科研共同体,形成层次科研群体。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方法的挑战,龙港高级中学坚持面向全体、分层培训原则,开展多样化、多渠道培训尝试,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学术沙龙、专家引领、校际联助等方式力求形成全面的层次科研群体。
四是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凸现学校科研亮点。龙港高级中学采用“教学科研一体化”举措,倡导“草根化”科研,本着“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问题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沿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务实之路,把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以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形成以省规划课题为龙头,市县课题为两翼、校级课题为主体的层次化研究格局。初步形成科研特色雏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人格教育;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启发式和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近五年,我校教师在县级以上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作品达350篇,市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专业文章144篇,参与编写专著8部,逐渐打造出科研精品,以各种形式促进教科研成果转化成教育生产力。
打造学校特色:通过构建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弘扬办学特色
一所优质的中学,不但要有过硬的师资力量,可圈可点的教学科研成果,更要有突出的育人理念,形成个性风格,摒弃整齐划一、呆板单调、千校一面的建设老路。龙港高级中学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自主辅导——全员参与”的城镇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机制,首次提出了学生自主辅导与教师全员参与并重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学校的各个环节都切实地体现着这一特色:
在理念方面,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氛围。学校确立了“学会调适,开发心理潜能,提高综合心理素质,主动发展,实现由‘他助’转为‘自助’,由‘他律’转为‘自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序列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德育工作中进行,并以之作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开发,强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科研方面,以科研先导,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领域。学校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参与体验式工作坊”等形式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心理辅导技能。多年来,我校申报相关心理健康的课题,编写了《高中生心灵导航》等校本课程教材,构建系列“心育”课程;尝试用行动研究,确定问题——寻找方案——方案实施——效果评价——反思与理论发展,指导学生开展心理自我教育,开展同伴互助、心理日记等,提升行动研究效果,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挖掘自身心理资源,使许多参与研究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改善。经过几年努力,现已有13位老师取得了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初步形成以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队伍为主体的“心育”队伍,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教育辅导工作。仅近3年,教师就撰写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61篇、个案及教案72篇,发表获奖论文45篇。
在管理机制方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支持系统。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严密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另外,通过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校园心理环境,挖掘隐性教育资源,环境布置围绕“成功”主题,创设咨询室,增设小团体辅导室、情感宣泄室,还引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学校还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给予及时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变班级管理模式,实施自主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创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家庭联系制度,介绍优秀家长教育经验,“家校联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组织工作坊20多场,心理辅导活动课800多节,校本课程教材20多万字,直接受益人共计1500人次,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带头与示范作用。学校连续荣获第二、三届“健康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先进学校”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称号,成为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会团体理事校。
打造和谐校园: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发展
龙港高级中学虽是个年轻的学校,似乎没有什么風雨沧桑,没有多少“故人、故文、故事”,没有多少历史,但是“龙高”人深深意识到学校要实现跨越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和谐校园,通过和谐的校园文化保障学校长远稳步地发展。对此,余贤庆校长自2002年上任以来,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始终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就是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这让他深受广大师生的喜欢和信赖的同时,获得了师生们对打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大力支持。
余贤庆认为,“方圆兼济,人本至上”,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潜能,重视其发展,是其实践“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注重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积极营造和谐、民主、团结的氛围,提倡补位意识和协作精神,学校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充分讨论,然后付诸实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强化师德教育,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注重教师分层培养,为广大教师的发展积极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智慧成长,积极倡行“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推行“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创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积极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校园,提升学校品位,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方面,学校着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初高中衔接教育为基石,为素质教育固本培元。通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校史、校情、校规校风教育,进行学科特点及学法指导,确定合适的期望值,培养成功心理,帮助学生过好生活关、学生关、角色转换关。
另一方面,构建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新框架,做好、做细、做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这篇大文章,突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我校“人格”教育的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健全人格为核心,以基础文明、基础道德教育为起点,以自主管理为主要手段,以活动为主要载体,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新时期特点和学生实际,贯穿“主体参与、夯实基础、情境体验、自主发展”的工作思路,降低教育重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夯实基础文明、基础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把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公民基础道德教育这几条主线贯穿学校育人过程的始终。比如举办国防节、文化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使学生快乐和谐地成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心理游戏、校园心理剧、心灵碰碰车、心理板报评比、心理晚会、自主心理素质测评、心理茶坊、精品课展示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设孝敬课,建立孝敬教育基地,开展孝心教育;组织观摩“感动中国”系列节目,评比感动龙高十佳人物,设立“3·5爱心日”,开展“每周一元捐,真心到永远”募捐活动,建立爱心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等。
不论是龙高人辛勤打造的校园文化,还是它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所优质的中学始终在“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的理念下努力行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