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翻译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翻译是实用文翻译领域里难度较大的一个分支,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在语言、语用和国家法律文化三个层面的差异,给译者制造了一条难以翻越的鸿沟。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剖析汉英法律文本的特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评述,以期指导翻译实践,丰富和发展法律英译研究。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翻译
  【作者简介】邱吟佳(1991-),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和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国规范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的基本法律。它既涉及我国公民、法人和民事主体之间有关财产和人身关系的事宜,也帮助外国政府机关、组织及个人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法律,为在贸易往来等提供法律依据。其译本质量关系到外国人对该法的准确理解和全面执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语言的表达规范,实现法律概念和效力的对等。在有关法律文本翻译的众多理论中,功能对等理论被认为是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之一,在法律翻译实践中的运用颇为广泛。
  一、法律文本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概述
  法律文本具有法律效力,是法律思想和法律信息的物质化载体。法律文本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用词准确规范,真实贴切,囊括大量的法律术语和惯用语;每一部法律法规都拥有完整的体系,篇章结构讲究层次,表达简明扼要;表达方式多以叙述、说明和论证的为主。总结来说具有准确、严密、朴实、庄严的特征。
  法律翻译则是不同体系法律文本在各国语言间转换的活动。我国的法律翻译始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至今,囊括条约、法规、诉状、合同、行政表格等诸多内容的翻译以及法庭口译,要求译者通晓法律学界、语言学界和翻译界三个领域的知识。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有着不同于文学翻译和其他非文学翻译的特点。Susan Sarcevic认为法律翻译并不是法律体系中的概念和制度在不同语言中进行更迭替换的简单过程,而是一种法律转换和语言转换同步进行的双重工作。即法律翻译应具有法律效应。因此,除了遵循如 “信、达、雅”等翻译的通用原则,也应参考制定针对法律文本的特定翻译原则。长期以来,法律翻译工作者受传统的“忠实于原文”的翻译原则所束缚,部分语言学家认为法律文本必须直译。Weisflog认为法律翻译“几乎无法意译”,认为“追求尽可能形式对等是人们所期望的,即使不必要”。然而,法律文本所表述的是一种对权利和义务的规范。若过度追求形式对等的直译,恐将有损法律文书原本的准确、规范性,无法做到真正的“忠实于原文”。近年来,部分国内学者提出了针对法律翻译的独立原则,例如杜金榜提出的“准确性、公正性、合适性”原则,邱贵溪提出的“使用庄严词语,精练性,术语一致性”等原则。近年来,译界的关注点从语码转换向文化转换迁移,法律翻译更被视作是跨文化活动。译者翻译时被要求考虑社会文化的语境因素,即法律文化。彭红兵、张新红站在语用学视角,提出了“原语文本功能决定法律翻译、法律翻译是法律机制中的交际行为、译文传达原文的法律意图”等法律翻译语用原则。
  法律译界对于法律文本英译汉的研究较多,而对汉译英这个领域的研究却相对薄弱。与其他领域的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相比,国内的法律翻译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落后不少,且当前的探讨大都停留在表层的策略技巧上。研究立法文本汉译英是当前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笔者在此选取《民法通则》的三个译本(亚LAB、澳CCH、美CLR)进行剖析,以期指导翻译实践,丰富和发展法律英译研究。
  二、功能对等理论简述
  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所持有的翻译观点,在各国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秉承着翻译是再现交际效果而不仅仅是文本匹配这一理念,奈达提出翻译的本质是“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在译语中再现源语的信息”。这便是“动态对等”理论的根基。这种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翻译思路和以源语为导向,强调严格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对等”思路截然不同。翻译的评判标准转向译文读者,译文之于译文读者的关系能否和原文之于源语读者间的关系相一致,才是检验翻译效果的关键。在此观点指引下,译者应首先关注语义(信息的再现),其次才是风格。基于语言的不同层次结构,奈达把这种“对等”进一步细述为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
  为了避免人们把 “动态对等”的理念误解为自由翻译,以及应对部分学者对于过分强调内容对等而彻底抛弃形式所提出的质疑,奈达随后将“动态对等”的表述升级为“功能对等”。他肯定了形式对等在某些文体翻译(如诗歌)中的必要性,认同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可以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根据译文读者对译文产生反应的程度,他划分出最低层次的对等和最高层次的对等。 Sarcevic则最先在法律翻译领域为功能对等作出诠释,即:目标法律体系应具有与源法律体系相同功能的概念和惯例。法律翻译的首要目的是保证法律效力的实现。因此,译者必须保证法律译文读者能以和原文读者诠释法律原文相同的方式去诠释法律译文。法律翻译被公认为是最受形式限制的翻译,语言层面的轻微变动会通过意义或效果的变化影响到内容。但法律译者仍然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筛选和译语一致的词语、搭配和句法去实现法律意图。
  三、功能对等理论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英译本的分析
  1.词汇对等。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对等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英语和汉语本身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在实际翻译中,也存在完全对等、部分对等和无对等词的情况。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詞汇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包括次序的变化、词性的转换等。除把握好法律语言本身的特点,还要照顾到英语文化,如此方可使英文读者掌握准确的法条信息,实现法律效果。
  例1:第65条:……书面委托代理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译文:Article 65: ……Where the entrustment of agency is in writing, the power of attorney shall clearly state the agent’s name…... (LAB)
  评析:基于法律体制、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英法律术语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等。个别译本把“授权委托书”译成“document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课程,在小学阶段能学好英语可以为接下来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为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交流提供指导。核心素养是教育部门对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要求,对小学生的培养要围绕着核心素养开展。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概念,总结了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依然还在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希望可以提升小学生在英
【摘要】生词的出现会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更会对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产生阻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那接下来我就自己平时教学中处理生词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词;处理  初中英语课本都是以围绕学生生活熟悉的单元话题来渗透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语境下体验知识的使用。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可以说生词的处理贯穿在这一环节的始终。生词的频繁出现会给学生的阅读和理
【摘要】对于现阶段的高中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也为教学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使得其辅助作用变得更加明显。特别是在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更是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它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改革等放个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针对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本文结合现阶段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英语;信息技术;优势;策略  【作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增强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在英语课堂上积极的开展情景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王琛,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互联网 ”的快速发展,不同网络教学模式迎运而起,如网课、慕课、微课等。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具有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其在高职英语传统教学中,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本文探讨如何将“微课”这一教学模式融入高职英语传统教学中。  【关键词】高职英语;传统教学;微课;应用  【作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素质教育下更是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这就势必告诉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孙巧英,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葛集小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本文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如何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进行了讨论和思考。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学习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和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改善评价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英语教学;网络学习平台  【作者简介】孙瑞媛(1986.11.08-),女,汉族,河北邢台人
【摘要】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对江苏13所高校体育培训服务的师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高校体育培训师资队伍存在性别结构不合理、学生及兼职教练居多、教龄较短,无运动等级、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等问题。提出岗位职务分析和工作设计、合理的设置岗位、定期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岗位福利、加强岗位工作绩效考核。  【关键词】江苏高校;体育培训服务;师资  【作者简介】何苗苗,丁正军,张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再加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高校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目前高校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来看,并不算十分理想,很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以此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跨文化人才。本文就“一带一路”战略下对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一带一路;跨
【摘要】学业评价对学生来讲意义重大,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它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影响着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英语学业水平测试是学生语言水平发展和教师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基于对2017年度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学业水平测试和我校学生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本文力求探究该测试对英语教学的正面和负面的反拨作用,并通过对相关因素的调整,提出针对中职学生加强正面反拨作用的途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