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软笔书法教学中渗透书法文化教育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8231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篆、隶、楷、行、草”为我国五大书法字体,笔墨纵横汪洋,点画顿挫奔放。谭万宝在《试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一文中写道,书法艺术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意蕴美。形式美具体表现在点线美、结体美和章法美,意蕴美则表现为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抒情性。
  隶书上承籀篆,下启楷书、行书、草书,在书法史上有着独特的艺术地位,为现代文字及书法艺术奠定基础。隶书笔画、结字、章法等比较简单,形态与现代文字更为接近,适合初习书法者,特别是刚刚书法入门的小学生学习,能有效激发兴趣,培养其学习自信心。2011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全国中小学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书法艺术之魅力。本文,笔者将以五年级隶书软笔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小学软笔书法教学中渗透书法文化教育。
  一、现场演示,展示点线美
  书法笔画充满生命力,点线结合成字,趣味横生。课前,学生摆正笔墨纸砚。上课伊始,笔者现场挥笔书写“为人师表”四个大字,给学生视觉冲击,使之直观感受隶书点线。接着,笔者抛出问题:“这一作品和你平时书写的楷字体有何不同?应该是什么字体?它的点线有什么特点?”
  教师展示书法功底的环节,一方面为了触发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一方面是通过现场展示隶书点线成字过程,创设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隶书的距离。问题的抛出,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探究学生相关书法知识的宽度,使之明白中国汉书书写不仅仅只有楷书,鼓励其多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以弥补课本知识的局限性。
  随之,师生通过共同观察隶书作品“为人师表”,整体感知隶书点线与楷书的不同之处:楷书突出正中笔画;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笔画圆润,横如飞雁,竖如悬针,点如坠石,撇如小舟,钩如弯刀,捺如发弩,绰约多姿。但隶书又与其他书法有共同之处——同样点线富含力度,刚柔并济,整体宛若浮雕,不失立体美感。
  与此同时,笔者适时用讲故事的方式,图文并茂地介绍隶书的起源与发展史:战国开古隶先河,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在唐宋元明朝代逐渐衰弱,清朝再次迎来春天;隶书可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笔者还补充讲述了秦人程邈创制隶书“以趋约易”,帮秦始皇解决奏事繁多和篆字难制两大难题的传说。这些能帮助学生感受隶书的历史温度,消除心理隔阂,以方便开展教学。
  二、名帖展示,感受结体美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每种字体的外在特点各有侧重,但结体美同中有异。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笔者出示楷书、篆书、隶书三种字体的图片,抛出“对比这三种字体,谈谈隶书在结构特征上呈现什么特点”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师生共同探究隶书主要特点:字形扁方,多呈宽扁状,横画长而竖画短,布白匀称,以波磔笔为主笔法,结体大多横平竖直。
  接着,笔者出示隶书代表作之一的《曹全碑》拓片。该隶书扁平舒展,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构匀整著称,清万经评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曹全碑》上的“共”“美”等字收放自如,“米”横平竖直,“李”“身”主笔突出,笔者均通过幻灯片放映拓片向学生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结体美的印象,提升其判斷与审美能力。
  三、介绍名家,欣赏章法美
  在欣赏结体美之后,笔者出示《曹全碑》局部正文拓片,要求学生观察点画、结构、横向字距、纵向行距等之间有什么特点,并请学生回忆所见过的书法作品上除了字以外还有什么,导入章法美。
  章法美,即整体美,是正文、落款、钤印、纸张幅式等综合元素的有机统一。为拉近学生与隶书名家的距离,笔者选取福建宁化的古代隶书书法名家伊秉绶先生的作品与学生探究章法之美。伊先生的隶书作品结体方正,分布均匀,错落有序,淡化波挑,简洁明朗,而又不失其豪迈大气的人格精神。书法界用“正、大、简、拙”形容伊先生的隶书作品,认为他的作品“成拙方为巧,入愚始见奇”。
  本环节末,笔者再次展示上课伊始的书法“为人师表”,与学生一起补充落款与署名,以形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展示章法美。
  四、书写练习,感悟意蕴美
  (一)何为意蕴美
  书法史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变迁。无声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与作者的时代背景、人格品性、取材立意、运笔技巧等密不可分。书格体现人格,欣赏磊落善政的伊秉绶的作品,我们也会为其方正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笔者认为,意蕴美包含意象美,即书写内容要美,比如写“清风明月”“大好河山”往往比“乌云密布”“残垣断壁”等令人舒心;写富有文化精髓的字句,如写“寿”“福”,唐诗宋词、妙文佳联等,会如春风涤荡人心,“为人师表”更比“误人子弟”振奋人心。意象融入情感构成意境,影响心境。一笔一画勾勒着作者的心境,堪称有意境的线条,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个人自我的表达。书法作品审美价值的高低,与内容、情感思想往往成正比。
  (二)创设氛围,临摹练习
  临摹是书法入门的第一步。要做好临摹书写,作品背后的故事、作者书写时的心境往往是要先去体会了解的。在前面环节中,学生对隶书的起源发展、结构特征、名家碑帖有了一些了解,这一环节笔者指导学生动手练习《曹全碑》横画写法,引导学生感受笔意,并通过放背景轻音乐创设意境。
  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笔者先讲解起笔、行笔和收笔要点,让学生先行模仿书写。接着,笔者示范平横和波横两种横画写法:平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波横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笔者还播放名家讲解《曹全碑》中横画书写要点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长横“按、提”之间的变化。之后,笔者再做长横演示,并让学生书空后用墨练习。笔者巡回指导并相机提醒坐姿与握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鼓励其临摹几个字并落款,以完整感受隶书书法魅力。最后,展示学生临习成果,点评书写情况。
  在书法教学中渗透书法文化教育,呈现中国书法点线、结体、章法和意蕴之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需要长久实践的课题。笔者以软笔隶书入门教学作为书法文化渗透尝试,以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自觉观察、思考、感悟书法艺术,临帖、练习乃至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书法创作,继承并传播书法文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大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1】研读文本,提出课堂大问题,明确课堂目标  师:刚才让大家在本子上画了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  师:幼儿园就认识了三角形,今天还有什么必要继续认识三角形呢?  生:要深度认识三角形。  师:哇!我特别喜欢你说的这个词。  师:华哥为今天的学习提供了三种学习方式,我问你说、自己研究、华哥带路你们自己研究,你们选择哪种方式?  生:华哥带路我们自己研究。  师:好的
期刊
“略读的‘略’字,只需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学略读课文在内容上要关注一个“略”字;“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讀、略读和浏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示我们,教学略读课文在方法上要关注一个“放”字。如何在“放”中实现“略”学?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借助图示自主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一、梳理文脉,让把握大意有“石”可搭  把握阅读材料的大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区域或跨区域品牌学校一校多校区(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笔者试图通过十几年来的学校办学实践与探索,对一校多校区(集团化)管理策略进行思考与小结,以期对新时期探索集团化办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
期刊
缪克成在《探究能力》一书中指出,“探究能力是探索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合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探究”一词一共出现了12次,其中4次都出现在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建议中,如“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这些表述,高度契合了探究能力所需的基本能力。  综合性学习要求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
期刊
新课改一路走来,深度学习应运而生。相对国外研究,我国对深度学习的理解更富实践性,认为深度学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基于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的学习活动中,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架起与日常生活之桥梁  对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学生常常认为与课堂无关,但在小学科学学科中,这些恰恰是最值得关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第二学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科书呈现的素材“逐渐增加了数学语言的比重”。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如果学生能准确理解并熟练转换数学语言,他们就能掌握表达和交流数学思维的工具。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
期刊
“阅读本来并不神秘,不外就是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及作者主体之间的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孙绍振语)如何引导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实现“同化与调节”?根本的途径是根植于阅读教学,以读为经,以思为纬,编织一道建构语言、发展思维的风景线,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要求落地。  一、聚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对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关注“自己教”的同时,逐步向注重“学生学”的方向转变。课堂上如何落实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质疑思辨,真正践行生本课堂的理念,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本课堂不光要关注课堂教学环节管理,更多的是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课堂时间与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期刊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核心素养可以被分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大方面。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较注重整体教学方式,并没有凸显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性,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还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刻认知和有效培养策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一、以教材为依托,注重互动讨论,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要素。英语
期刊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对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展开后继学习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应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合适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智慧。  如何在“有形”的数学知识体系中把“无形”的数学思想挖掘出来,并有效地渗透在教学中,本文以人教版五上“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转化思想”。  一、在情境中感知  在小学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