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建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模型备受关注,且高中数学新课改明确指出:在专题及模块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日常教学中,以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流程,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建模,进而有力地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与水平,这便是本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数学;建模
  问题情境驱动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引下,以常见的数学情境为切入点,通过思考、探索、提问、分析、建模等方式有效解决问题,获取数学知识,强化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一种过程[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趣味、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认真观察,并深入探究,积极调动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呈现出“情境 -问题 -建模”的独特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落实了素质教育内容,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值得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推广.
  一、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意义
  (一)促进教师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
  问题情境驱动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异常开放,学生积极探究,提出各种创新、复杂的问题,这无疑对教师的知识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思考怎样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实现高效教学的同时,延伸自身知识储备的广度与深度[2].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活跃性
  问题情境驱动教学中,课堂教学不再是“一言堂”.从被动地听老师讲到向老师问,到互相交流、相互假设与推理,再到互相论证与释疑,充分体现了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与进步.学生不再死记硬背,教师也无须一味地要求学生背会、背熟.通过提问,学生解决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使得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始终充满激情,使教与学实现真正的统一[3].
  (三)增强学生探讨知识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4].问题情境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查询资料、预习、思考与交流,学生针对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意见,这样的教学更加人性化,更具有针对性.数学建模重点在于考查人的思维境界.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思考问题,才能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作为教师,除了要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寻求符合课程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数学建模教学更要真实、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问题情境驱动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探究进行科学、合理的假设,采用各种方法建立模型,掌握数学模型求解的算法及运用軟件的方法等,从而实现高效建模教学.
  二、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内容
  维特根斯坦说:“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康托尔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5].”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课堂环境,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抛砖引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进行激烈的碰撞,生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层次.例如,在均值不等式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如下具体问题:某超市国庆节为了促销,设计了三种降价方案,其一,第一次打a折销售,第二次打b折销售;其二,第一次打b折销售,第二次打a折销售;其三,两次都打a b[]2折进行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价格最低?通过认真思考与讨论,学生均归纳出一个解题的关键点,那就是:比较ab与a b22的大小.这道题是一个符合生活的数学应用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联系实际、抽象概括和数学化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生硬、难懂的均值不等式定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高中数学中大多数的数学应用题均会使用均值不等式进行求解,所以,以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导入均值不等式定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应以问题情境创设为切入点,积极、巧妙地导入新课.
  (二)寻找纯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型,增强建模意识
  数学问题均来自实际的生产、生活,将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同实际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可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习惯与能力[6],如利用手机话费、抽奖随机事件、教育储蓄、购房贷款等常见函数模型导入有关函数的概念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理解与掌握和数学有关的知识,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模型来源于情境,学生应懂得从情境中辨认模型,并提炼出模型.学生对于创造、识别、应用模型而言,其前提是学会抽象概括数学模型.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模型的来龙去脉,切身体会数学模型的本质特点,对模型衍生层次进行重点把握.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做学生抽象模型的“助产士”,引领学生进入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情境中,指引学生将数学问题归纳、总结成简单、易懂的日常生活语言,再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语言转变为数学语言,从具体的数量关系中总结出一般的数量关系,并在问题解决办法的寻求过程中构建新的数学模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中数学模型实例进行认真研读与挖掘,并开展科学、合理的建模教学,积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细心挑选出有价值的应用题,并引导学生开展建模训练.对从普通语言翻译到数学语言的过程,以及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本质这一环节,教师不得取而代之,应引导学生自己构建数学模型,从认知上把应用题目上升到建模的高度.例如下面这道题目:某制造厂今年共生产出5万吨产品,若平均每年产量比上一年增长10%,请问:从今年起,几年内总产量可达到30万吨?对于这道题,教师不要直接出示等比数列,应引导学生对头几年的产量进行分析:今年是5,明年则是5 5×10%=5×1.1,后年则是5×1.1 5×1.1×10%=5×1.12……通过观察,学生可总结出公比q=1.1,因此构建出等比数列这一数学模型.这一解答过程虽然比较慢,但是强化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三)从生活原型中建构模型,培养建模解模能力
  生活原型中所包含的“事理”往往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常识”,但“常识”并不是数学,学生还需要通过提炼、组织、归纳凝结成一定的法则.因此,为了促使“事”理转变为“数”理,还需经过概括、提炼的过程,这实质上就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例如,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最优化问题——最小成本、最佳分配、最佳投资等往往归纳为函数最值问题,构建相对应的目标函数,对变量的限制条件进行确定,采用函数知识与方法便可解决.现实生活中,如增长率、分期付款等同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人口增长、裂变与衰变等问题,经过构建相关数列模型便可解答出来.现实生活中数量之间相等或不相等的关系较为常见,如交通运输、投资决策、人口控制等问题可通过方程或不等式进行求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种现实生活原型中构建数学模型,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建模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创造各种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从实际生产与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或者从网络上寻找现实背景材料,独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独自建模,独立解决;针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建模活动,并写出小组报告,师生共同评定与总结,教师重点点拨建模方法,对于一些典型的建模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写成小论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效果良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使学生积极寻求生活原型,强化学生的建模意识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问题情境的导向性.教师选择数学建模问题时,内容上应富有时代信息,应保证问题具有过程的完整性、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教师应基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选题,并来自日常生活、经济与工业等方方面面,以此来激发学生建模的积极性.其三,問题情况的综合性.建模问题应综合社会知识、语言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等.其四,问题情境的创新性.教师在进行建模例题编写时,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应注重对一题多模或多题一模、统计图表等例题的设计,还应对现代科技发展进行密切关注.
  【参考文献】
  [1]李振国.高中数学课堂建模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20(03):67-68.
  [2]马超.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设计:以高中数学“事件的独立性”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30):18-19,31.
  [3]丛小睿.探秘游戏中的数学:弹珠游戏的中奖概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9(09):56-58.
  [4]彭乃霞,谢辉,徐大刚.高中数学建模素养培育的教学案例分析:以人教版(A)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模型之“货船进出港时间问题”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2):74-81.
  [5]李晓峰.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1):46.
  [6]宋争丁.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6(06):9.
其他文献
【摘要】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深度,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线索中找到解题思路,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加强对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而且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在解题中针对一道数学题采取多种解题方法,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主要对一道正方形几何证明解法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教师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涉及很多概念,而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就需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论证掌握概念本质,进而掌握概念.本文结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就如何通过经验对话以及操作论证和问题对话展开概念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概念;数学教学;对话;操作论证  【设计说明】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
【摘要】自我国施行了新教改之后,教师更加看重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融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要这样做,其本质还是为了把学生的本体地位进行还原,一改过往那套强制性灌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思考数学问题,避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窘境出现.教师若想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在数学课堂上融合有效性追问,因为通过此类教学手段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让他们愿意通过自身努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數学无处不在,数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往往产生极大的影响.数学在人的生活、学习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入学开始就学习数学,这体现了数学在众多科目中所占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从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关注,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
【摘要】利用列举和推理的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等差数列基本知识的训练,以及利用分数拆分的方法在小学高年级进行计算能力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疑难问题的兴趣,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提升其数学能力.  【关键词】试题;深入;研究;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涵丰富、思路复杂的习题,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此类疑难题目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对学生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道例题的分析,展示了分解法在求期望和方差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分解;数学期望; 方差  【基金项目】曲阜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大学的课堂与中学的课堂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学学习主要是学生从教师已梳理好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中去汲取,而大学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点,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性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属性下概念教学的关键是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归纳思维,抽象出概念的数学属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概念的生长过程,感受到建立此概念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思维生长  数学概念指运用定义的形式揭示数学的某一本质特征,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概念教学承载着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任务.李邦河院士说:“数
【摘要】数学分析是高校数学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在HPM视角下,将数学史融入数学分析教学可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了解整个数学概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无穷大量”为例,从数学史和数学教育的角度对数学分析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学史;HPM;数论;无穷大量;融合  【基金项目】 本文受到山东大学(威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Y2019059)  引 言  德国著
【摘要】本文以2019年高考中有关圆锥曲线问题为例,探讨和研究如何利用平面几何的方法解答圆锥曲线相关问题,旨在对高中教师的教学工作带去一些启发,给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带去一些帮助.  【关键词】圆锥曲线;高中数学;平面几何  前 言  对于圆锥曲线问题,很多学生习惯使用代数方法解题,但由于很多学生对代数的抽象性理解不足,从而导致在解题过程中陷入困境.因此,在高中數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串的设计,让学生亲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经历概括、归纳、尝试、猜想、验证等过程,使其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自主探究.学生在探究结论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发展直观想象、数学抽象等素养.  【关键词】函数的零点;零点存在性定理;自主体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