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教材别出心裁,在一年级每个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内容以童谣儿歌和故事为主,主要目的是以大人为引领,带着一年级儿童开展阅读。这里的大人包括老师、家长、亲戚、邻居等一切孩子身边的大人。这部分材料生动有趣,能够拓展儿童阅读视野,丰富儿童阅读行为。要教好这一部分内容,要对编者意图做深入分析,明确教材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和大人一起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
以一年级下册为例,八次“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分为三类:童话或寓言故事三篇,童诗童谣三篇,优美小散文两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低年段阅读内容表述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和大人一起读”所选的阅读材料正好符合这个要求,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大人带领儿童有趣味地诵读这些内容,让儿童对阅读产生喜悦与向往之情,从而爱上阅读。
二、“和大人一起读”,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强调了为儿童营造阅读环境的重要性。和大人一起读,除了在学校里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还创设了家庭中,家长与儿童一起读的环境。在温暖的灯光下,在柔软的沙发上,在温馨的书架边,孩子与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念着朗朗上口的文字,亲子共读让孩子与大人拥有了最美的阅读记忆,这种记忆提高了阅读的愉悦程度,这样美好的阅读环境营造,会在孩子心中慢慢播下阅读的种子,为进入“我想读、我要读、我爱读”的阅读境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和大人一起读”,渗透了多样的阅读方法
一年级孩子对阅读处于懵懂状态,他们并不清楚如何去开展阅读,在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能从大人那里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慢慢掌握一些阅读的窍门,比如,读童诗或童谣时,可以找出相同结构的句子,读好停顿读出节奏。遇到难读的长句子,孩子容易读错,大人慢慢地示范,帮助孩子纠正错误。遇到读不懂的词语,大人可以进行相应的解释,阅读过程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告知相关的一些信息,提供丰富的阅读背景知识。还可以结合阅读内容一起欣赏相关的经典影片,通过一起阅读,孩子对阅读慢慢地“入门”,为将来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四、“和大人一起读”,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和大人一起读”主要目的是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其中选的材料都是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板块凝聚了编写者的智慧,只有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将教材的功能充分发挥。
(一)巧妙发挥大人作用
“和大人一起读”的大人,含义丰富,老师“首当其冲”,课内课外责无旁贷地担当起阅读推广人的身份。除此之外,大人还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者哥哥姐姐,只要是阅读能力高于孩子的,都可以担当起大人的角色,带着孩子一起踏上阅读快车道。在家长会上,老师可以跟家长一起来学习这一板块的内容,告知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读,通过短信、QQ群、微信群等现代媒体手段,用多种形式增强家校沟通,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明白这一板块的操作策略。同时,在校内,可以用好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资源,让他们在午读时段进班给一年级孩子阅读,这样的朋辈引领会让孩子觉得阅读与自己的距离其实并不远,从而更好地激发阅读兴趣。
(二)弹性安排阅读时间
“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时间可以做弹性调控,课内只做简单引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和大人一起来读,可以是和老师一起早读,和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午读,也可以是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暮读,还可以是周末和亲戚朋友一起闲读,让他们养成“捧书即阅读”的习惯,形成“时时都是阅读时”的意识,与书本建立亲密关系,大大增加阅读时间。
(三)丰富“一起读”的形式
当孩子阅读能力比较低,拼音还没学完之时,可以采用“我读你听”的形式,由大人读给孩子听,学完拼音之后,可以采用“我们一起读”的形式,大人孩子一起来读,一学期之后,学生识字量大了,阅读能力强一些了,可以用上“你读我听”的形式,让孩子读给大人听。根据读的内容不同采用丰富的阅读形式,比如童谣儿歌类阅读材料,可以采用接龙读的方式,对对子,一人一句趣味读。故事类阅读材料,可以采用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生动演绎灵活读。散文类阅读材料,可以采用丰富想象、拓展说话的方式,创设情境投入读。
(四)适度拓展阅读内容
每教完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可以进行相应的内容或体裁的拓展补充阅读,开展群文阅读,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开发班本阅读课程,从而不断丰富阅读内容。比如学完绕口令《妞妞赶牛》,可以安排一组有趣的绕口令儿歌一起读;读完故事《孙悟空打妖怪》,可以补充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读完《狐狸和乌鸦》,可以补充阅读《乌鸦喝水》等有趣的故事;读完《阳光》,补充阅读金波的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中的诗歌。这样读一篇带几篇,逐步構建起群文阅读的概念,学生在丰富的语言滋养下,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语感也会越来越好。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板块,语文老师要不断地与家长沟通,从家长那里得到阅读反馈,同时想方设法让阅读过程兴趣化,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引领孩子开启美妙的阅读之旅。
(编辑:郭恒)
【关键词】小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和大人一起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
以一年级下册为例,八次“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分为三类:童话或寓言故事三篇,童诗童谣三篇,优美小散文两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低年段阅读内容表述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和大人一起读”所选的阅读材料正好符合这个要求,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大人带领儿童有趣味地诵读这些内容,让儿童对阅读产生喜悦与向往之情,从而爱上阅读。
二、“和大人一起读”,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强调了为儿童营造阅读环境的重要性。和大人一起读,除了在学校里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还创设了家庭中,家长与儿童一起读的环境。在温暖的灯光下,在柔软的沙发上,在温馨的书架边,孩子与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念着朗朗上口的文字,亲子共读让孩子与大人拥有了最美的阅读记忆,这种记忆提高了阅读的愉悦程度,这样美好的阅读环境营造,会在孩子心中慢慢播下阅读的种子,为进入“我想读、我要读、我爱读”的阅读境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和大人一起读”,渗透了多样的阅读方法
一年级孩子对阅读处于懵懂状态,他们并不清楚如何去开展阅读,在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能从大人那里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慢慢掌握一些阅读的窍门,比如,读童诗或童谣时,可以找出相同结构的句子,读好停顿读出节奏。遇到难读的长句子,孩子容易读错,大人慢慢地示范,帮助孩子纠正错误。遇到读不懂的词语,大人可以进行相应的解释,阅读过程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告知相关的一些信息,提供丰富的阅读背景知识。还可以结合阅读内容一起欣赏相关的经典影片,通过一起阅读,孩子对阅读慢慢地“入门”,为将来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四、“和大人一起读”,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和大人一起读”主要目的是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其中选的材料都是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板块凝聚了编写者的智慧,只有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将教材的功能充分发挥。
(一)巧妙发挥大人作用
“和大人一起读”的大人,含义丰富,老师“首当其冲”,课内课外责无旁贷地担当起阅读推广人的身份。除此之外,大人还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者哥哥姐姐,只要是阅读能力高于孩子的,都可以担当起大人的角色,带着孩子一起踏上阅读快车道。在家长会上,老师可以跟家长一起来学习这一板块的内容,告知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读,通过短信、QQ群、微信群等现代媒体手段,用多种形式增强家校沟通,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明白这一板块的操作策略。同时,在校内,可以用好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资源,让他们在午读时段进班给一年级孩子阅读,这样的朋辈引领会让孩子觉得阅读与自己的距离其实并不远,从而更好地激发阅读兴趣。
(二)弹性安排阅读时间
“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时间可以做弹性调控,课内只做简单引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和大人一起来读,可以是和老师一起早读,和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午读,也可以是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暮读,还可以是周末和亲戚朋友一起闲读,让他们养成“捧书即阅读”的习惯,形成“时时都是阅读时”的意识,与书本建立亲密关系,大大增加阅读时间。
(三)丰富“一起读”的形式
当孩子阅读能力比较低,拼音还没学完之时,可以采用“我读你听”的形式,由大人读给孩子听,学完拼音之后,可以采用“我们一起读”的形式,大人孩子一起来读,一学期之后,学生识字量大了,阅读能力强一些了,可以用上“你读我听”的形式,让孩子读给大人听。根据读的内容不同采用丰富的阅读形式,比如童谣儿歌类阅读材料,可以采用接龙读的方式,对对子,一人一句趣味读。故事类阅读材料,可以采用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生动演绎灵活读。散文类阅读材料,可以采用丰富想象、拓展说话的方式,创设情境投入读。
(四)适度拓展阅读内容
每教完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可以进行相应的内容或体裁的拓展补充阅读,开展群文阅读,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开发班本阅读课程,从而不断丰富阅读内容。比如学完绕口令《妞妞赶牛》,可以安排一组有趣的绕口令儿歌一起读;读完故事《孙悟空打妖怪》,可以补充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读完《狐狸和乌鸦》,可以补充阅读《乌鸦喝水》等有趣的故事;读完《阳光》,补充阅读金波的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中的诗歌。这样读一篇带几篇,逐步構建起群文阅读的概念,学生在丰富的语言滋养下,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语感也会越来越好。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板块,语文老师要不断地与家长沟通,从家长那里得到阅读反馈,同时想方设法让阅读过程兴趣化,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引领孩子开启美妙的阅读之旅。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