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课程,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基本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还能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提升。所以,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并从巧妙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设置教学问题、科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出发,来分析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和关键举措。
关键词: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关键点
长久以来,小学英语教师多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一味地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最终直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英语教学的低质低效。对此,每个小学英语教师都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以现实学情为出发点来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最终真正实现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从而助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应当转变并优化教学的方式和策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英语教学,将原本抽象的语言和知识,用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并展示出来,创设出生动、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和听觉等多个层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
例如,在教授《I went to Sanyo for my holidays?》時,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为了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相关的课件,在课件中,笔者插入了趣味性的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一些相关的录音,让学生们跟着录音一同学习新的词汇,掌握正确的发音。这样,笔者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设置教学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是基础知识的凝练和概括,问题的设置与提出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思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真正地转向主动探究。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不能再以单方面的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了,而是要尝试从英语教材课本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出发,来提炼和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充分制造教学悬念,创设引人入胜、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进而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地展开分析、探究和学习,助力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进行。
例如,在教授《There is a park near my home》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很少,学习思维很容易受到禁锢,所以,为了促进学生们的主动探究,笔者采用了问题启发式教学。上课后,笔者先根据教材内容提炼一些问题,通过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们的思考积极性,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提升问题难度,提出问题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们获得锻炼的机会,以此促进学生们思维的发展。待学生们完成探究后,笔者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探究成果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笔者通过灵活设置教学问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究。
三、科学实施教学评价,巩固英语教学效果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反馈,是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依据。所以说,小学英语教师要真正地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并重点改变单一成绩评价的模式,科学地制定并实施教学评价。具体来说,教师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结果,并适当地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内容,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促使学生可以从评价中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巩固、提升并优化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We are going to travel》时,很多时候,教师都忽视了课堂评价环节,据笔者调查发现,课堂评价环节可以有效鼓舞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所以,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会根据学生们的多种表现对学生们进行评价,从多方面肯定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实施教学评价,巩固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每个教师都应当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现如今推进新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动力和强大支撑。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要直面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与不足,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目标与要求,并以英语学科特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出发点,来推进巧妙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设置教学问题、科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以创新、优化英语教学的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真正让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上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董艳玲.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7(03):136-137.
[2]艾姗姗,王清河.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238.
关键词: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关键点
长久以来,小学英语教师多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一味地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最终直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英语教学的低质低效。对此,每个小学英语教师都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以现实学情为出发点来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最终真正实现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从而助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应当转变并优化教学的方式和策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英语教学,将原本抽象的语言和知识,用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并展示出来,创设出生动、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和听觉等多个层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
例如,在教授《I went to Sanyo for my holidays?》時,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为了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相关的课件,在课件中,笔者插入了趣味性的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一些相关的录音,让学生们跟着录音一同学习新的词汇,掌握正确的发音。这样,笔者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设置教学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是基础知识的凝练和概括,问题的设置与提出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思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真正地转向主动探究。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不能再以单方面的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了,而是要尝试从英语教材课本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出发,来提炼和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充分制造教学悬念,创设引人入胜、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进而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地展开分析、探究和学习,助力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进行。
例如,在教授《There is a park near my home》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很少,学习思维很容易受到禁锢,所以,为了促进学生们的主动探究,笔者采用了问题启发式教学。上课后,笔者先根据教材内容提炼一些问题,通过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们的思考积极性,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提升问题难度,提出问题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们获得锻炼的机会,以此促进学生们思维的发展。待学生们完成探究后,笔者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探究成果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笔者通过灵活设置教学问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究。
三、科学实施教学评价,巩固英语教学效果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反馈,是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依据。所以说,小学英语教师要真正地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并重点改变单一成绩评价的模式,科学地制定并实施教学评价。具体来说,教师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结果,并适当地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内容,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促使学生可以从评价中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巩固、提升并优化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We are going to travel》时,很多时候,教师都忽视了课堂评价环节,据笔者调查发现,课堂评价环节可以有效鼓舞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所以,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会根据学生们的多种表现对学生们进行评价,从多方面肯定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实施教学评价,巩固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每个教师都应当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现如今推进新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动力和强大支撑。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要直面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与不足,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目标与要求,并以英语学科特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出发点,来推进巧妙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设置教学问题、科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以创新、优化英语教学的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真正让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上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董艳玲.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7(03):136-137.
[2]艾姗姗,王清河.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