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体育教师的“五个意识”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聚焦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标准、单元教学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等之间是一脉相承、层层递进、层层落实的关系。依据哲学与心理学研究,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意识的形成既是实践的过程,也是人的潜能得以开发的过程,意识以主观形式为表象,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因此,结合当前体育学科发展动态,笔者提出一线体育教师需要唤醒“五个意识”,即课程意识、单元意识、生本意识、能力意识和评价意识,这些意识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以教材功能为引领,增强课程意识
  课程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课程意识是连接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具备的能力之一。
  对于一线体育教师而言,对课程意识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学思维方式的不同思考,进一步影响到教学单元如何实施的问题。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专业意识,并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课程意识的理解,主要聚焦于“为什么教、使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教了有什么用”等问题思考。如,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内容的价值与功能的表现形式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以体操和球类教材内容的价值与功能表现形式为例。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滚翻教材,不仅要教学生滚翻的动作,而且还要会教滚翻的方法以及发展滚翻的实践运用能力。
  滚翻的价值体现,不仅是一项技能掌握,而且更加关注滚翻的肌肉本体感知能力、空间判断、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如,小学阶段的篮球教材,教师要思考通过篮球教材教学,不仅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动作,还要思考对学生能力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在真实的情景中如何根据比赛的问题设计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线体育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挖掘教材内容的价值,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体现育人功能。
  体育教师只有通过课程意识的引领,才能真正去创设课程内容情景化、结构化,理解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挖掘每个运动项目价值,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发挥不同运动项目的育人功能。
  二、以整体把握为策略,强化单元意识
  单元意识是指教师心中要有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脑中要有整体教材内容体系概念、眼中要有学生个体差异的策略、手中要有整个学段的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意识。单元教学是在课程标准与课时教学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沟通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中枢环节,是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单元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连续和结构性地学练,并学会一个运动项目,单元设计必须整体把握、单元统筹、内容整合。
  如,侧手翻单元大约由5~6课时组成,分别从课时教学内容、课时单元教学目标、课时单元教学重难点、课时教学策略和单元学习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课时与课时之间是有机衔接的,教师要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前一个课时为后一个课时做好铺垫,甚至前面几个课时还需要大量课外时间持续练习一段时间,最后才能达到完成侧手翻完整动作。
  又如,在强化侧手翻单元教学时,不仅需要课时单元意识,而且还要思考围绕侧手翻的系列教材内容的大单元教学概念。侧手翻单元教学是建立在水平一、二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习滚爬、滚翻动作、前后滚翻、脚靠墙手倒立、平衡、空间感知能力、上下肢力量等基础技能。这些动作技能的储备能力都为侧手翻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单元教学的意识,而且还要有大单元教学意识,这样的单元教学顶层设计有利于教师进行完整、系统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连续、相对集中且结构化地学习一项运动技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整体把握、统筹考虑单元教学,渗透单元教学意识、强化单元意识。只有强化单元意识,才能够使得单元教学更具实效性,目标达成更具完整性。
  三、以技能学练为主导,突出生本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本意识是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依据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身体练习为中心,以运动技能形成为目标,以体育技能实践运用为抓手,以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为目的一种教学意识。
  如,小学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设计,处理教材内容,以游戏和组合的练习方式呈现,每个人一个球,进行球性练习,整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球练习,通过设计组合练习和比赛活动,增加练习的兴趣度和保持练习的积极性。
  尽可能地做到精讲多练,要有块状的练习时间(每次练习不少于2min)、集体讲解不超过3次(每次讲解控制在30s以内),每个练习尽量带着问题去实践体验(不仅是身体运动、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思维运动);建立两人一组或者三人一组的固定伙伴练习小组,尽可能地保持一段完整动作练习时间,教师主要以观察指导和巡逻纠正动作为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凸显学练价值。
  因此,生本意识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合理定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与功能;是遵守学生的认知序、身心序与动作技能序形成有机匹配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身心情感体验,積极学习运动技能,提升体育核心素养。
  四、以实践运用为核心,唤醒能力意识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从以‘教师本位’‘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向以‘学生本位’‘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改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能力意识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体育课堂教学以技术教学为载体,在技术和能力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先,习得技术在后”为教学意识理念。   如,以杭州江干区陈佳佳老师五年级《肩肘倒立》第一课时为例,在准备环节,在垫子上采用“双脚做剪刀石头布”和游戏导入,在基本部分采用以游戏“搭房子”为主线,解决了“翻臀立腰”教学重点。主要通过两人合作搭房子、单人搭房子、单人搭建有独特的房子、搭房子组合练习等练习内容,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案例分析,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围绕教学目标,分解教学重难点,设计丰富多彩的练习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不断体验“翻臀露背”动作,而没有过多地去强调技术动作要领,以不规则的肩肘倒立动作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肢体控制平衡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协调能力等,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技术动作。
  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能力发展为先,习得技术在后”的教学意识,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游戏、组合、对抗、基于比赛中发展基本运动能力。
  五、以学习驱动为导向 点燃评价意识
  评价是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一种价值判断与反馈。评价意识是指教师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通过积极的评价引导、激励、鞭策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思维方式。
  以小学四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元终结性评价表为例。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要有单元教学的评价意识,在单元目標意识的引领下,初步形成单元教学的评价内容与标准,以单元教学评价的标准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因此,要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意识,要利用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以评促学,不断激发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教学承载着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使命,要努力改变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积极构建以教材价值功能为引领的课程意识、以整体把握为策略的单元意识、以学练为主导的生本意识、以运用为核心的能力意识,以学习驱动为导向,打造教、学、评一致的体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文轩.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7):29-33.
  [3]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耐久跑是体育与健康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它对学生心肺机能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也有独特作用。但耐久跑练习单调、枯燥且乏味,很多学生都有畏难情绪。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耐久跑的兴趣?怎样让课堂里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喜欢上耐力跑?怎样在课堂上创生智慧,让学生学有所获?笔者不断思考着、实践着、摸索着……  二、案例描述  笔者所执教的五年级
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在小学阶段,语文、数学等学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而体育与健康学科较少涉及这一话题。其实,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更加需要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
击剑运动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练习击剑可以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锻炼,在提高身体敏捷性、大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勇于拼搏、敢于竞争的精神。但由于击剑运动对场地器材要求高,小学生在校内很难能接触到这项运动,因此,笔者利用报纸等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了纸质击剑器材,具有成本低、材料易得、安全便利等优势,能保证人手一“剑”,让昔日的“贵族运动”走进了校园,深受学生们喜爱。  一、器材制作  1.纸剑的制作  所需
一、指導思想  本课利用“跨栏的栏间节奏跑”教材进行教学,教会学生在障碍栏架面前,能够采用“高重心快频率”的栏间跑动作,自信、有效、果断的进行跨越,从而提升安全避险能力,将灾难来临时的逃生教育在教学空间与教学时间上进行有效延伸,让学生将理论上所学的逃生知识通过体育实践课,转化为自身的逃生技能,这种课型在“生命安全”教育领域中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和尊重学生需要的重大举措
生活教育理论的主旨是让幼儿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感知、探索,从而学会相应的知识,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在面对困难时如何沉着应对、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如何专注、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何承担责任。“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得。”这一理念在家长、教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开始重视对幼儿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相契合。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研讨
一、背景概述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智课堂”追求一种转变学习体验的创新经历,强调“学习是求知、实践和创造融为一体”的活动课堂。  我有幸借助“杨浦区创智季课堂教学展示”的实践研究,对展示课中的第2个教材——《综合活动:闯关挑战赛》做了一番思考和实践。综合活动是本学科中的拓展内容,其
2018年12月29日—2019年1月2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吉林省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的中美校园篮球训练营暨中美学校体育高峰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  美国迈阿密麦迪高级预科高中男篮领队雷欧·艾迪恩、主教练雷恩·迪欧克带队与吉林省实验中学男篮等队伍进行了训练和比赛,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近距离地领略了篮球的魅力和美国中学生男篮严谨、认真的训练态度以及科学、细致的训练信念,现
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彼此之间存在身体素质、心理适应等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学生A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总发呆且远远地躲在一边。这是一节校本课——花样跳绳课,学生A还是一如既往地站在操场最边上看着其他学生跳,好像在欣赏一场大戏。“为什么不跳一下试试呢?其实花样跳绳很好玩的,你看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我对学生A说。她看着我不说话,望着学生们跳绳发起呆来。“老师,我……我真的不会玩这个。”学生A抬眼看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常遇到这些问题: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这“三步”有些学生为什么总是学不会?第一步为何总是错误的?上下肢动作为何总是不协调?当遇到以上这些问题,体育教师应如何安排教法和学法才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在教学环节上,应在有效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再实施教学。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这个教材既要有运球基础,又要有投篮基础,对上下肢力量、协调性和弹跳能力也要达到应有的水平才能够学习得更好。教
本溪县实验小学,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东家”,是县城最好的学校。老“东家”是距县城20多公里的一所农村学校。三年前,教育整合,我因此来到了县城的实验小学。曾经的青春年少,血气方刚,怀揣梦想,扬帆起航的年代早已离我而去。不惑之年的我,初到实验小学时,只想平平稳稳地度过,不想再是以前那样风吹日晒的日子。可谁知,新学期的課务安排并未如我所愿,我又回到了操场上,而且还是人见人怵的一年级。也由此,我和校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