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符号意识 促进教学改革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shenshi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领域有很多符号,如运算符号、结合符号、排列符号以及关系符号等等。其中小学数学涉及的符号相对基础,主要以运算符号、关系符号为主,这些数学符号将数学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当前小学数学应该致力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促使他们能清晰认识与理解数、数量关系以及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符号来表达这些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而在学习小学数学时,符号意识尤为关键,只有具备强烈的符号意识,才能帮助学生激发思维,增强数学学习能力。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在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并不透彻,对数学符号学习并不感兴趣,进而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无疑有着负面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学生对符号的意义有所理解,并将其渗透到数学问题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能力有所欠缺,接触数学符号的时间较短,符号意识并不强烈,对符号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到位。而数学符号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形象、生动的环境中对数学符号进行理解记忆。具体而言,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符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符号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加法与减法(一)》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利用图画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运用符号学习教材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课件中可以绘制两片草原,分别有4只与5只绵羊,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课件分别说出两片草原中的绵羊数量,然后利用多媒体软件,将第一片草原中的绵羊移动到另一片草原上,并继续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再一次说出绵羊的数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结合对图像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就可以意识到“+”的意义。
  二、利用转化方法,培养学生符号感
  在数学教学中,符号的转换与表达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体验,致力于他们符号感的培养,使他们的符号意识得到强化。
  例如,在教学《方程》这一课时,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向学生列举算术题目,并用符号来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从而引出方程中未知量的概念。如,教师列出题目:12+△=20,△=?根据学生所学知识,他们可以得出题目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改变,即:12+△=25,△=?并由学生计算出答案。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两个题目进行对比,让学生意识到题目中的“△”虽然相同,然而表示的数字却并不相同,二者仅仅是简单的符号,在数学问题中完全可以用其他形式来代替。教师继而引出方程的概念,将题目轉化为12+x=20、12+x=25,在帮助学生理解方程概念的同时,培养符号感,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
  三、加强符号运用,实现符号意识培养
  数学符号的作用在于更好地表述数学语言与问题。因此,符号意识的培养往往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此有所认识,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引导他们运用具体的数学符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延伸,向学生列出题目:面积为9.42的圆形剪出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求其面积。大部分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会求出圆形周长,然后对正方形面积进行求解,然而题目条件并不允许学生利用这一方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正方形进行分解,使其成为两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意识到三角形的底边与高分别为圆形的直径与半径,然后结合题目条件,求出圆的半径为3,并基于此求出三角形面积,通过叠加就可以得出正方形面积为5。通过这种思路解答题目,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利用数学符号,从而得出答案,这对于他们符号转化能力的培养无疑有着积极影响,从中也可以使他们的符号意识得到强化。
  四、归纳变化规律,培养迁移变通能力
  符号意识的建立不能单单靠掌握几个字母所表达的意义,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平常的规律、法则、关系中总结提炼出一般性的结论,并有意识地运用符号来进行表达。比如各种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分数和小数的区别,除法与比例的关系,多边形各个边的关系等,都应引领学生通过数学符号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将数学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语言文字的数学符号化是将事物数学化的思考所得的结果,而从数学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还应该将数学符号意识进一步深化,只有这样,数学才不会成为仅仅只是列方程、解方程的机械研究,而是成为包含函数图像与函数公式、符号和数字的动态研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抓住变量的思维,鼓励学生多用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来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般性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正、反比例之前,教材的各个阶段就先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变量思维的铺垫,比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1页第13题中的这个问题:被除数乘以多少,除数也除以多少,商才能不变?同时苏教版教材强调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学生在对问题和等式进行从左至右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规律,然后在教师的要求下总结结论得出答案。最后教材要求学生再写出与其相等的等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列出10÷2、20÷4、40÷8、80÷16等,从而验证自己前面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当学生发现通过语言来描述的规律过于繁杂时,慢慢地就会用数学符号来对规律做一般性的总结,从而用符号来表达规律。学生在从语言到符号的表达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数学规律,将大量的语言文字描述抽象为一般性的数学符号结论,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归纳能力和迁移变通的能力,对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中,小学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与强化上。不可否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接触数学符号的时间较短,逻辑思维能力也尚未成熟,符号意识也并不强。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吴 磊)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的重难点在于转变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其中,微课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显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践行微课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改善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而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实行翻转课堂教学,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期刊
物理是一门实验型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实验来呈现知识点和解决物理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了,教师必须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是积极有趣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
期刊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从字词到篇章,追求面面俱到,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支离破碎,学生失去兴趣;而自课改后,语文课堂又走上另一个极端,借助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结果除了“热闹”,什么也没有。真正的语文课堂是追本溯源,返璞归真,追求简约高效。本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简约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精准解读文本,准确把握内涵  精准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学会站
期刊
语文课堂活动是快速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语文课堂的活动设计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得出结论: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要针对不同课型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情境表演,激活体验  语文课堂中的情境表演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活动形式之一。在情境表演中,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虽然,数学知识有点枯燥,但教学过程完全可以变得有趣,变得贴近学生实际,况且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应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内在兴趣,在推促他们主动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并丰盈起来。  一、借助故事激趣,激活学生思维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借助故事激发趣味,将故事情节融入数学知识之中,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有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利于学生体验的学习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崇尚个性化的理解,关注学生经历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亲自感悟,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品味、感悟和理解。  一、读出“啥滋味”,在品评文本中体验语言  多媒体出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
期刊
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减少学生在今后数学学习中的困難,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好奇心重,对事物的探索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兴趣,逐渐引导学生去思考。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
期刊
何谓生态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效能达成。它与传统课堂相比,更多关注生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他们的情感、兴趣,乃至动机、潜能等。它能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到一种生命的流淌,一种灵感的闪光,一种思想的碰撞。但是从现实来看,不少课堂虽有生态之名,却无生态之实。  一、注重个性解读,奠定生态基础  对于文本解读来说,虽不要求标新立异,但也要注重个性解读,不能千篇一律,缺乏个人思想,直接照搬
期刊
“微写作”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合理运用“微写作”的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利用更加精短的语言进行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微写作”可结合情境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内心的感受,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微写作”的教学模式,能够以文本教材为依据,探索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微分享”,让学生爱上写作  “微写作
期刊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极为常见的情况,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解题思维、解题办法或者对问题的切入点不同,解题的过程、难易程度甚至结果也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一题多解”的解题技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对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巧用题目类型,提高解题的效率  目前数学练习的题目大致有如下几类: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及应用题。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有的题目需要逐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