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数学课堂环境的创设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ub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教育理念,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生活,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有效的优质课堂环境.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尊重、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学生遇到思考障碍时,给予启发、点拨,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信心.如在教学奇数和偶数这部分内容时,我遇到了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了偶数、奇数后开始问:“0是不是偶数.”这时我们千万不要利用书上的“0除外”这句话来扑灭学生思维的火花.不妨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会说:“0是偶数,因为它能被2整除.”而有的学生发表不同见解:“0不是自然数,所以它不是偶数.”在学生互相之间较为激烈的讨论中,教师不必一定要给出结论,只要调节好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开展茶馆式讨论就可以了.
  
  二、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生活
  
  只有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生活,把课堂教学当作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数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学号、生日、身高、体重;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号、汽车和摩托车牌的号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居住区的邮政编码;自己喜欢的某本故事书有多少页、1页大约有多少字;到商场购物要看商品的标价.这些都是有具体意义的数.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数的的意义,教师没有强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数,但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密切了数学与学生经验的联系.
  
  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活泼、有个性的求解经历.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议论、去归纳、去领悟.如在“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在学生对圆的知识已有初步认识之后,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直径的概念,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到底什么叫直径?请你用一句话简练地写出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大家迅速行动起来,有的去量,有的去画,有的去写,有的在议论……整个课堂变得热闹起来.最后我选出几种有代表性的结论,让学生分析判断,并说明理由:①线段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②两端在圆上的直线叫直径;③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④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这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辨析,使处于认知冲突中的学生经过启发明白了④的表述是最恰当的.
  四、允许不同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数学
  由于基础、经历、认知结构、个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理解或情感.如果出现差异,教师往往以预设的标准去评价并规范学生的思考,这样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其负面的影响,特别是一律对答案加以标准化,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个性发展.我们必须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数学,给不同特点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探索,优等生可以做得多而深些,基础差的学生也不至于无从下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发现异同,无论程度如何,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如在质数、合数新课练习中,我安排这样一道题:“从1~10这十个数中有2个质数8个合数,对吗?”有的学生(中差生)的思路是在感知题目后,根据质数、合数概念对这10个数逐一判断,再分别筛出质数、合数的个数来,最后对全题作出判断.而有的学生(优生)却不一样,他是抓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那么1~10的10个数里合数与质数个数和不是10个.根据前提与结论的矛盾,立即推断出本题的正误.因此,在教学时,相同的问题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允许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他长得很难看,斜眼,歪嘴,嘴角上有一颗很大的痣,表情木讷呆板。第一次到音乐教室上课,我就把他安排在最靠墙拐角的位置。以后每次上课我有意地不去注意他,只因为他的长相让我实在不愉快。他很乖,老老实实地坐在角落里,从不与其他孩子打闹。正因为这样,我很放心,几乎当他不存在了。  课一天天的上下去,学生和我相处越来越融洽。  直到那一次的音乐课。  临近学期末,在那节音乐课上,我安排了旋律听辨和节奏听辨的内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流。改变长期流行的“满堂灌”“注入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将学生放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位置,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自己很少主动参与实践,教师的阅读感悟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感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对话式的教学所取代。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却无视学生个性阅读的存在,而是事先准备好标准答案,提出问题后便步步引导学生,实际上是设好陷阱,引诱学生往里跳,直至最后学生说出标准答案(如果学生实在说不出,教师就自己公布),表面看起来似乎体现
低年级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更要“导”学生,让学生能更好、更轻松地学习数学,以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    一、加强口述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机械模仿能力较强,不善于思考问题,这就需要借助外部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从这个意义上分析,“说”在低年
顺德国华纪念中学是全国第一所由个人出资,面向全国招收品学兼优、素质超群的贫困中学生,并为之提供纯慈善、全免费学习条件的全日制民办高级中学(与宏志班性质相当),全校约400人。顺德国华纪念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来源于农村,他们都继承了农村中学生所特有的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品质,都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他们的知识、能力、智力水平都明显高于一般普通高中生。2006年学校高考一本上线率高达89%,二本上线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