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世界音乐融合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文化从多个方面开始流入世界其他国家。同样,他国的文化也在影响着我们音乐表达的形式。从音乐这门学科来看也不例外,我国音乐的形式与世界各国的音乐形式间相互交流、借鉴促成融合。本文特举例拥有百年历史的阮乐器,由于阮乐器历史的独特性,以及音色较强的融合性,都能体现出阮乐器与世界民族音乐交流的融洽。
  【关键词】融合;阮;民族音乐;阮族
  音乐是一种文化,是动态的文化。亚洲、非洲、美洲等地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音乐艺术形式。这些丰富多样艺术形式的来源,其实都扎根在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根基之上。俯瞰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人们自古以来,便把音乐当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世界民族音乐从其文化根源和发展脉络,以及音乐风格等方面划分为九大风格区,它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色彩和音乐特色。世界民族音乐的风格、以及形式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存在着不同的审美习惯,同时也遗留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加之由于历史问题而形成多样性的音乐创作价值观,所以才形成有独立特点的音乐。
  笔者单举我国传统民族乐器—阮,来说一下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弦鸣弹拨类乐器阮,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这里介绍一下,此件民族乐器是汉族乐器,并不是意义上的少数民族乐器。所以笔者认为本文的‘民族乐器’定义称为民间的一种乐器更为合适。阮,早在汉代就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文人借着音乐抒发对政治、对专政统治不满时弹奏较多的乐器。在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文人雅士间的作用与古琴相同。有文献记载王昭君远嫁边塞时,手里弹奏的是汉琵琶,也就是现在的阮乐器。
  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發展,随着娱乐的多元发展,阮乐器走进了各种娱乐节目,走进了老百姓眼中。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励志真人秀节目“出彩中国人”,由冯满天演奏的流行风格的阮曲,一举拿下了年度总冠军。在节目中冯满天站立背着阮乐器(这与以往传统演奏阮乐器的方式不同,演奏阮乐器传统的方式是坐姿持琴),以流行风格的民族乐曲风,即兴的爵士风格演奏结合演唱,这样风格的出现,使我们察觉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时代开始了。这种偏娱乐性即兴演奏流行爵士乐风格,融入到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里,或许将是世界音乐融合的一种发展趋向和代表。音乐文化交流逐渐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
  阮的音色很融合中音音域的弹拨器乐,是中国民族乐器当中公认的音色圆润、中和是乐器。感知阮的音色与西方乐器中弹拨乐的和美音色有其曲同工之质感。这种特点很小众,让很多作曲家对阮这件乐器如何加入西方的音乐特点而产生了兴趣。与之前提及的娱乐性不同的是,笔者对所了解的由中央音乐学院徐阳教授为艺术总监的‘中央音乐学院阮族室内乐团’(简称“阮族乐团”)进行了学术的实践。阮族乐团接演过由澳洲籍华人于京君老师创作的《反串莫扎特》,此曲融合了多首莫扎特的奏鸣曲、歌剧、交响曲和协奏曲中较为著名的、耳熟能详的音乐片段。加之中国传统的民间曲目如《凤阳花鼓》、陕北民歌等音乐素材。这些音乐素材在阮乐器家族间的高、中、低音乐器的八个声部里,以同时进行、对位、卡农等作曲手法相继呈现,穿插进行。阮族乐团还出演过与管弦乐交响乐团协奏的《作曲家的行列》,此曲将巴赫、舒曼、贝多芬、门德尔松等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历史时期音乐家的著名乐曲片段相串联。每每出演此曲,都能引起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乐曲的效果实在是出乎意料的和谐,这些乐曲都收录在《阮乐华章--和而不同:中央音乐学院阮族乐团世界首演新作品专辑》中。笔者也曾与手风琴专业的好友,一起进行过实践和讨论,将阿根廷的“探戈音乐家”皮耶左拉的《Lieber Tango》用我所学的乐器阮,来代替吉他的音色。进行了皮耶左拉‘中国化’,也是阮‘国际化’的尝试。实践证明,要想使我们中国民族民间的乐器以一种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式呈现并不困难。将想法付之行动,就能得到惊喜,并且能感受到不同地域音乐文化带来的奇妙的音乐触觉。
  如今在文化生活多元化的都市北京,各繁华的商业圈、酒吧街等,年轻人以及外国友人集聚的三里屯、后海、南锣鼓巷、蓝色港湾等地,上演着来自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有来自印度的传统民间表演、日本的民谣、希腊传统音乐、沙尔萨拉丁摇摆音乐等等。笔者发现,当这些异域国度的民族传统音乐来到中国时,都会加入我们中国的一些音乐风格特征。这并不意味着以上这些演奏员,演绎他国的音乐不正宗。而是表明了在这些特殊的场所里,特定的人群来演绎这些民族音乐,多了些文化的交织感。这些表演者们,不仅在演绎本民族的音乐,通过加入中国民族音乐的乐律、和声、也更能了解我们国家的音乐文化。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场所就这样轻松自然地互通了文化,用音乐了解了彼此。
  笔者想通过对世界民族音乐的认识,来推动阮乐器作品的多元化。中国民族乐器总是差一点就能够突破自己,我想这一点是不是就是再更多地融合、融入其它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素材呢。我对乐器阮,是否能融入这些民族音乐素材进行了思考。一方面,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本身的特色以及独有的五声音阶的特点,使我们的音乐成为独特的“中国风”;另一方面,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需要更多的音乐家一起来实践,这样既可以保留特色又可以迸发出新的音乐,何乐而不为。这才是音乐的魅力,是文化交融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巴洛克时期德国伟大作曲家,将多声部复调音乐推向了顶峰,《平均律钢琴曲集》更是被尊称为“音乐圣经”。该曲集对键盘技巧、作曲技法、织体和声和格律形式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将音乐各元素完美结合,因而也是钢琴演奏学习必修的钢琴作品。本人以《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作品BWV853为例浅谈演奏的学习心得及培养复调思维的重要性和如何将其发散运用,从而减少学生
期刊
【摘要】《娃哈哈钢琴变奏曲》,创作于1997年,作者在原民歌的基础上变奏和发展,丰富和提高了原曲的表现力,曲调欢快、明亮,极尽完美地展现出民族音乐所具有的魅力。  【关键词】石夫;《娃哈哈钢琴变奏曲》;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一、作曲家石夫簡介  石夫,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在新疆生活的经历,使他为自己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音乐语汇,他的作品极富新疆特色和时代新意,
期刊
【摘要】在莫扎特生活的时期,大多数作曲家对高声部音乐情有独钟,而莫扎特的歌剧创作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唐璜》等作品中,其将抒情性较强的男中音和具有明显歌唱性的男低音声部作为主要元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彰显出其别具匠心的音乐创作思想。本文将男中低音在莫扎特歌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结合《唐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能够为莫扎特音乐艺术研究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男中低音;莫扎特;《唐璜》  
期刊
【摘要】琵琶文曲内容丰富,有抒情、歌景等不同类型,而其中较典型的题材多为刻画古代女性心境的作品。与其它传统音乐作品如戏曲、歌舞等的差异为琵琶音乐中透露出的女性形象更凄美、清寂,展现了在女性地位低,身不由己的时代中国女性特有的哀怨心理,传达的是独特的人格魅力。刘德海《陈隋》主要是在琵琶文曲《汉宫秋月》的基础上慢慢演变而来的,二者关系密切。因而本文对这两首作品从多方面着手展开对比,以进一步认识刘德海在
期刊
【摘要】《印象·國乐》是以敦煌壁画上的复原乐器为核心的专场音乐会,极富创新的民乐合奏形式,“颠覆”性的乐队布局和舞台表现,充满了东方元素;“创新”性的音乐表现,印象突出,风格明确,标志着民(国)乐的未来走向和发展。  【关键词】《印象·国乐》;敦煌乐器;民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颠覆”形式  《印象·国乐》是由中央民族乐团倾六年心血筹划、三年时间磨炼,携手王潮歌导演倾
期刊
【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从开始写作以来出版了卷帙浩繁的作品,他的作品,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富。现在存于世的至少有125部交响音乐的作品,大规模的室内乐作品以及键盘乐。他的作品包含了五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奏鸣曲),两部清唱剧,五首变奏曲,一部幻想曲作品等。他从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上,在早期古典主义时期基本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作曲的原则、
期刊
【摘要】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会接触到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学生,他们有的活泼热情,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思维敏捷,有的反映迟缓,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用心去和孩子们沟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师生在交流中,恰当地发挥评价功能,会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和谐与融洽。  【关键词】评价;差异性;语言;艺术性;形式;丰富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修订的《中小学音
期刊
【摘要】快乐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快乐体验为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够营造课堂快乐氛围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对如何利用“快乐因素”,打造快乐的小学音乐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快乐氛围;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乐观、活泼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学习方面,他们更乐于在一种轻松欢快的环境里学习
期刊
【摘要】应为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总是脱离不了社会,脱离不了人民,总是与一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相联系,正因如此,我们的通俗音乐应该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应该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結合,应该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应该与中国的市场经济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关键词】俗音乐;中国大陆;认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的变革,对外开放的逐步
期刊
【摘要】方言与民歌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反映地域文化的风貌。方言与民歌都属于口头传统,都植根于地方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传统的地方民歌一定是以方言来演唱的,方言是演绎地方民歌最生动的表达方式。当下,随着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文化的涵化现象不断发生,直接影响到方言的流变。包括方言与普通话间互相融合、甚至方言被普通话所替代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这对地方民歌演唱来说同样受到歌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