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工夫,让学生热爱、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4%,面对这样的国情,本人认为:只有农村学校课改成功,才有真正的全面的课改成功,课改必须从农村抓起。对于我校乃至我县山区中学来说,在数学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自主合作探究法概述
自主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分小组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具体办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强扭的瓜不甜”“牛不喝水按不到河里”,如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也仅仅是做做样子给老师和家长看而已,其效果必定是很差的。
(二)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把常规的封闭题改为开放探索题,打破固定模式,让学生无法机械模仿,要求学生能多角度灵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九年级上“第二章二次函数”的复习课中,展示以下问题:老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指出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如下:甲:函数图像不经过第三象限;乙:函数图像经过第一象限;丙: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丁:当x>2时,y>0。已知这四位同学的叙述都正确,请构造出满足上述所有性质的尽可能多的函数解析式(结论开放探索题)。这里的函数并没有限制类型,可以从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及其他函数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运用学过的知识,展开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渗透教学思想,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分组实施
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
(四)注意事项
(1)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2)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4)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建构环境提供原动力。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工夫,让学生热爱、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4%,面对这样的国情,本人认为:只有农村学校课改成功,才有真正的全面的课改成功,课改必须从农村抓起。对于我校乃至我县山区中学来说,在数学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自主合作探究法概述
自主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分小组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具体办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强扭的瓜不甜”“牛不喝水按不到河里”,如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也仅仅是做做样子给老师和家长看而已,其效果必定是很差的。
(二)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把常规的封闭题改为开放探索题,打破固定模式,让学生无法机械模仿,要求学生能多角度灵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九年级上“第二章二次函数”的复习课中,展示以下问题:老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指出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如下:甲:函数图像不经过第三象限;乙:函数图像经过第一象限;丙: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丁:当x>2时,y>0。已知这四位同学的叙述都正确,请构造出满足上述所有性质的尽可能多的函数解析式(结论开放探索题)。这里的函数并没有限制类型,可以从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及其他函数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运用学过的知识,展开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渗透教学思想,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分组实施
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
(四)注意事项
(1)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2)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4)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建构环境提供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