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校长普遍深感工作的艰难,责任之重,压力之大,所面临的烦恼问题之多。如:“经费紧缺”的烦恼;“学生安全”教育的烦恼;“学校发展”的烦恼;“教师培训”的烦恼;“生源锐减”的烦恼。
【关键词】经费紧缺;学生安全;学校发展;教师培训;生源锐减
校长难当,农村小学校长更难当。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农村小学校长深感工作的艰难,责任之重,压力之大,所面临的问题之多,一直困扰着我们。对此,我们深感多样的烦恼。
1. “经费紧缺”的烦恼 现在,农村小学除了办公经费之外,几乎无任何财源。一所一百多人的农村小学,按一个学生250元的办公费用拨给学校,一年就那么二万多块钱维持学校运作。我校为农村小学,有学生102人、教师7人。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迎接上级校园常规常理评估,我们学校经常处于负债运行状态,作为校长常常为了学校经费运作困难而烦恼。
2. “学生安全”教育的烦恼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现在的学生安全隐患很多: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间玩闹时磕磕碰碰,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放学后到河边、沟边、塘边、险滩等危险地带游玩导致溺水死亡,上下学途中被车撞、食物中毒、流行疾病、打架斗殴、运动摔伤等疾病引起的突发性死亡等情况,也难以完全杜绝,叫人防不胜防。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了大的安全事故,家长、学校、校长三方都承受不起。家长痛失的是孩子;学校付出的是巨额赔偿,校长受的是处分,轻则记过降薪,重则撤职“双开”(党籍、工作籍)。为此,作为校长每天都提心吊胆,在烦恼中渡过。
3. “学校发展”的烦恼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许从县城、镇中心校下到村完小支教(或轮教)的新教师,一年或几年之后,这些教师都要回原籍学校。新学年开学安排工作时,安排到下校支教(或轮教)的教师都不愿意下村,勉强下去的也不安心工作。导致学校教学工作的不利发展,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地区的人口规模日益扩大,对教师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县委或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拔年轻优秀教师进城任教。几年下来,农村小学优秀的年轻教师许多被选调到县城任教,一些青年教师刚被培养成骨干,也陆续选调进城了。这样,造成城区学校的师资队伍不断得到优化,而农村学校只剩下了老弱病残的教师以及教学能力偏差的教师。由于农村小学相对城区学校来说办学条件差、待遇低,许多年轻的优秀师往往留不住,专职的体音美教师奇缺,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没有专职的体音美教师,音乐、体育、美术课都是由非专业老师兼任。
4. “生源锐减”的烦恼 学生的入学人数不断减少无疑是我们农村小学校长心头之“痛”。近年来,农村小学每学年都减少大约五分之一学生,学校是越办越小巧玲珑,越办越死气沉沉。学生人数少了,学校的许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如学校的经费问题、师资配制问题、高级岗位设置问题等。农村小学生源锐减,教师也在减少,平均每个班不到一名教师,而且农村小学教师要包班上课,教学任务繁重,办学质量偏低,造成恶性循环。
5. “教师培训”的烦恼 新教材需要教师来驾驭,目前很多农村教师知识老化,技能欠缺,急需充电。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比较庞大,上级业务部门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有一定难度,即使有组织培训,也只能递进式地传达培训,这样到农村小学的教师身上就所剩无几;同时,我们农村小学自身也没有能力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方面的培训。
因此,农村小学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到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课改工作也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的经常有效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小学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经费紧缺;学生安全;学校发展;教师培训;生源锐减
校长难当,农村小学校长更难当。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农村小学校长深感工作的艰难,责任之重,压力之大,所面临的问题之多,一直困扰着我们。对此,我们深感多样的烦恼。
1. “经费紧缺”的烦恼 现在,农村小学除了办公经费之外,几乎无任何财源。一所一百多人的农村小学,按一个学生250元的办公费用拨给学校,一年就那么二万多块钱维持学校运作。我校为农村小学,有学生102人、教师7人。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迎接上级校园常规常理评估,我们学校经常处于负债运行状态,作为校长常常为了学校经费运作困难而烦恼。
2. “学生安全”教育的烦恼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现在的学生安全隐患很多: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间玩闹时磕磕碰碰,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放学后到河边、沟边、塘边、险滩等危险地带游玩导致溺水死亡,上下学途中被车撞、食物中毒、流行疾病、打架斗殴、运动摔伤等疾病引起的突发性死亡等情况,也难以完全杜绝,叫人防不胜防。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了大的安全事故,家长、学校、校长三方都承受不起。家长痛失的是孩子;学校付出的是巨额赔偿,校长受的是处分,轻则记过降薪,重则撤职“双开”(党籍、工作籍)。为此,作为校长每天都提心吊胆,在烦恼中渡过。
3. “学校发展”的烦恼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许从县城、镇中心校下到村完小支教(或轮教)的新教师,一年或几年之后,这些教师都要回原籍学校。新学年开学安排工作时,安排到下校支教(或轮教)的教师都不愿意下村,勉强下去的也不安心工作。导致学校教学工作的不利发展,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地区的人口规模日益扩大,对教师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县委或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拔年轻优秀教师进城任教。几年下来,农村小学优秀的年轻教师许多被选调到县城任教,一些青年教师刚被培养成骨干,也陆续选调进城了。这样,造成城区学校的师资队伍不断得到优化,而农村学校只剩下了老弱病残的教师以及教学能力偏差的教师。由于农村小学相对城区学校来说办学条件差、待遇低,许多年轻的优秀师往往留不住,专职的体音美教师奇缺,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没有专职的体音美教师,音乐、体育、美术课都是由非专业老师兼任。
4. “生源锐减”的烦恼 学生的入学人数不断减少无疑是我们农村小学校长心头之“痛”。近年来,农村小学每学年都减少大约五分之一学生,学校是越办越小巧玲珑,越办越死气沉沉。学生人数少了,学校的许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如学校的经费问题、师资配制问题、高级岗位设置问题等。农村小学生源锐减,教师也在减少,平均每个班不到一名教师,而且农村小学教师要包班上课,教学任务繁重,办学质量偏低,造成恶性循环。
5. “教师培训”的烦恼 新教材需要教师来驾驭,目前很多农村教师知识老化,技能欠缺,急需充电。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比较庞大,上级业务部门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有一定难度,即使有组织培训,也只能递进式地传达培训,这样到农村小学的教师身上就所剩无几;同时,我们农村小学自身也没有能力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方面的培训。
因此,农村小学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到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课改工作也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的经常有效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小学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