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的信物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看了一部韩国电影,作为侠客的男主角救了女主角一命之后把她送回家里,临走时女主角叫住了他:“请问……或许可以留一个信物给我吗,日后可以想念。”
  一个普通的物体被赋予了“想念”的含义之后,就会变得无比珍贵。项链断了你会千方百计找人修好,玩偶丢了你会痛哭,照片压皱了你会马上买相框框起来……
  家里有老人家讲,以前的人出远门会拿一个瓶子装上一把故乡的泥土随身带到新的地方,不仅是留一个思乡的念头,也是让游子可以更快地适应新的土地、新的生活。
  Jinnie把男朋友送的三只公仔从家里带到英国来,每天睡觉都会把它们放在枕边,她说这三个家伙都是有故事的哦。
  关于那只白色的,有一次两个人逛街的时候,她在橱窗前流连过好一会,结果不久的生日那天,就收到男朋友送来的绵羊。应该是男生的粗心让他无法分辨同一系列不同姿态的公仔对于女生来说的区别有多大,所以他刚好没有选中她最喜欢的那只。虽然女朋友还是很开心地收下,但是始终觉得心有不安的他又在几日之后买了另外一只公仔,就是那只绿色的青蛙,他说:“你看,绵羊脚上穿的鞋子上面有一只青蛙,它和这只是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的!”看着他天真的模样和这番毫无联系的理论,Jinnie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Jinnie说:“关于那只棕色的海狸,也有一个无厘头搞笑的故事,当然,只有他才会干出这种事。”
  她有一只跟了她很多年的熊公仔,不管到什么地方都是带在身边,所以在一次去美国的夏令营中,熊公仔被落在华盛顿的一家酒店里,而她已经离开了那个城市。为此Jnnie责怪了自己很久,也哭了很久。同样,这一次男朋友也在几天后送了她这只公仔,想安慰她,让她不再难过。
  “他又一次带着公仔在我面前说了一番摸不着头脑的话,我觉得这比公仔本身更能逗我开心。”Jinnie说,“他说他找了好久都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于是买了一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Jinnie的男朋友皮肤比较黑,而且刚好是平头,所以他就挑了一只褐色的圆头圆脑的海狸,希望她在看到的时候可以想起他。
  “是不是很可爱呢!”说着,Jinnie拿起海狸公仔搂在怀里。我猜,这时候她脑子里应该浮现了男朋友可爱温暖的笑容吧。
  Janice的护身符是妈妈在她临行前,亲自到香火很旺的台北松山慈惠堂求的。紫色的锦囊一样的护身符,上面绣着瑶池圣母的画像,靠近问一问,仍带着祠堂焚香的味道。我问她这个护身符有什么特别的作用了,有没有针对学业或者其他方面,Janice说:“它主要是保平安的,来到这边,爸妈最担心的始终还是能不能平安,健康地生活。”
  刚进房间的时候,看到Janice的护身符放在床头的柜子上,当拍完照片之后,她又马上把它放回了原来的地方。
  “千万不能弄丢了它,人在符在。”Janice笑着说,“它不仅保护我,还代表我妈妈盯着我。”
  “我妈妈在我临走前的几天真的有点失控,”Nick说完马上补充了一句:“咦,我这样讲好像不是很好,可是这是事实。”
  儿子第一次离开家里外出求学,而且一下子就是要到跨越八个时区之远的英国,妈妈比Nick自己还要紧张,因此她揽下了整个收拾行李的重任,完全不让儿子插手。Nick偷偷把家里的钥匙放进行李箱的隔层里,第二天还是被发现了。
  她问了Nick好几遍带钥匙去干嘛,又没有用,还增加重量,万一丢了回来还要去多打一把……长辈们如果认定一件事没有意义时,通常会用一种坚持不懈的重复来说服你,然而年轻人会把它视为“唠叨”。不过我也问了跟Nick妈妈同样的问题:“你带家里钥匙来英国干嘛?”
  Nick说 :“这你就不懂了,当你一年后回家的那一天,就可以掏出钥匙打开门,这种感觉就是,这是你家,你回来了。”我想了想,补充了一句:“是不是就是那种,这个家始终没有因为你出国而改变的那种感觉?”“没错!”“可是你爸妈可能会把锁换掉哦。”Nick马上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看来是我破坏了一个游子思念家乡的单纯的想法。
  跟着Lance从中国飞到英国的这串佛珠,在此之前已经跟了他外婆好多年了。
  那是出发之前三天的一个中午,照着传统,Lance到外婆家辞行,吃午饭的时候奶奶一面叮嘱孙子在异国他乡要注意安全好好念书,一面脱下手腕上的佛珠,递到他手中。
  “我外婆是信佛的,这珠子跟着她每天在诵经熏香,所以她希望能保佑我平安。”Lance说。
  老人家该是将自己对孙子的关爱早早地倾注到一颗颗木珠中,即使不能在他身边照顾他,佛珠就如同自己,一刻不离地保护着他。
  “你一直都把它戴在手上?”
  “对啊,每次和外婆通电话,她总是不忘记问佛珠还在吧,所以我当然要好好待它,我觉得等我回去了,可能它在我们家的地位比我还高吧,哈哈……”
其他文献
我第一次独自远行的经历纯属偶然——大学二年级暑假被学校派往美国霍顿参加学生交流活动。闻讯之后,我先是惊喜,继而不安,因为从小到大在北京待了二十多年,我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已经相当习惯了。不仅习惯,而且非常依赖——大事不操心,小事不用管,样样父母给安排,日子过得真舒坦。外面的世界再丰富多彩,也比不过蜗居的温馨简单,出门多麻烦,反正报纸上电视里也能看。诸如此类的感觉日积月累,便形成一种对外界的漠然、抵触和
期刊
在刚过去的复活节周末,我收到了远在新西兰读书的儿子发过来的一些照片,是他与几个同学一起去奥克兰附近的科罗曼都(Coromandel)游玩时拍摄的。我从中挑选了数张风景照片发给朋友,并放到了微博上,立刻引来众多朋友的啧啧称赞:“太漂亮了!”“好漂亮!简直是人间仙境!”称赞声中也有质疑:“真的是原版照片吗?是不是PS过?”  这些照片只不过是我儿子用手机随手拍摄的,绝对不是专业摄影师使用专业摄影器材精
期刊
日本领事相原良江在接受《留学生》杂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其实日本也有很多传统文化是从中国传过来的,我在学习日本茶道、日本书道的时候也知道,这是从中国传过来的。”中国观众可以从日本电影中看到日本茶道的某些画面,主人先用类似于扫帚的东西(茶筅)在一个大容器里搅拌,然后用长柄勺子舀出绿色的茶汤,倒入茶碗,客人双手捧住茶碗,一饮而尽。这其实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陌生的画面。中国茶道(或者说茶艺)中的“关公巡城”
期刊
哈利家位于犹太区的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里。没错,犹太区的一座新教教堂,早期英国哥特风格,有修长的尖顶拱券,相对简朴的玫瑰窗,历经百年不褪色的红砂岩。  上世纪中叶,教堂内部建起了旋梯和地板,被分隔成十多间公寓,多是一室一厅,适合单人或一对情侣居住。每户人家都随机占有教堂遗迹的一个零部件:两扇彩窗、一根廊柱、高而无用的尖屋顶。哈利家朝南客厅内长长的窗沿石曾是唱诗班上空安置管风琴的地方,如今摆满了橙色、
期刊
每周给自己的跑步计划是,慢跑三次。 工作日的两次小圈,一次1.80英里。周日是环湖大圈,总共3英里。  对我来说,保持运动和日常吃饭一样重要。就像是吃饭,不管多么忙碌,饭总是要吃的。 我也不会因为今天太累或者太忙,我不去运动了。  其实从一开始,我对慢跑这项活动并没有特别热爱。  记得在国内上学时,因为冬季锻炼和体育考试的要求,才不得不早起进行跑步运动。又大概因为担任过体育委员的关系,一直对运动很
期刊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全国傅雷翻译奖评委会主席。曾留学、旅居法国12年,是米兰·昆德拉唯一的亚洲学生。因他20多年来“为法国文学的传播、中法文化的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先后获得法国政府教育骑士勋章,以及法兰西学院所颁发的“法语国家联盟金奖”  2014年3月底,作为致力于中法交流的杰出华人代表,董强出席了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法国巴黎爱丽舍宫举办的国宴,见到了习近平主席。对法国来说,这位北大教授是“
期刊
毋庸讳言,成千上万涌入加拿大留学、尤其是就读那些“貌不惊人”的二三线大学或专上学院的中国留学生,许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留学只是手段,通过留学转经验类移民(CEC),“多快好省”地实现个人移民大计,才是真正的终极目标。  然而世上的事往往是构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1月8日,加拿大联邦移民部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宣布调整CEC类别,厨师、行政人员、行政助理、会计、食物服务主管、零售销售主管等六
期刊
Rebecca Needham,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她有一半的中国血统,长着一张同时具有东西方特点的脸,喜欢别人称呼她的中文名字:陈立恩;她对广州有着特殊的感情,老家在广州,喜欢永远不会太冷的天气;她习惯广州的生活方式,最喜欢吃点心,闲暇时候会和家人朋友去喝茶  4月24日下午,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陈立恩在繁忙的公务后,在办公室接受了《留学生》的专访。当天她身着同色系的西装套裙,搭配花色丝巾,优雅端
期刊
严俊,在日中国留学生,9月16日在日本大阪勇救落水儿童,事迹被报道后,得到各界广泛赞誉。一夜间感动了日本,红遍了中日两国。  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上,已入冬的日本东京街头,习习凉风吹过。此时的首相官邸,却透着丝丝暖意,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将一份感谢状亲自颁发给严俊,并称赞严俊的见义勇为行为“是非常有勇气的行为,对日本青年而言是优秀的模范”。  而在当天上午,日本天皇已委托日本内阁成员向严俊授予“红
期刊
海明威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如果你足够幸运,可以在年轻的时候住在巴黎,之后的人生不论何时,它都会和你在一起,因为巴黎是一席可以随身携带的盛筵。”是啊,巴黎是个美好的城市,如果你还正好年轻,更是天堂!  在巴黎的广大留学生一定对此深表赞同。  卢浮宫几千年的藏品,迷宫一般的宫室;奥赛博物馆的梵高、高更,所有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大师;蓬皮杜里整个20世纪千奇百怪、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艺术;罗丹博物馆布满
期刊